探讨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刘俊
[导读] 摘要:经济及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工业、农业等进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诸如水污、空气污染及噪音污染等问题,不利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水利局  陕西安康  725000
        摘要:经济及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工业、农业等进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诸如水污、空气污染及噪音污染等问题,不利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而水土保持则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得到了社会各方人士的重视及关注。对此,作者基于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了解,深入分析了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希望对实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作用
        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为促进社会生产力提升,人类会不断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这必定对自然环境造成损害,导致各种环境问题发展,影响自然生态平衡,不利于人类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是一种环境保护措施,能够优化生态环境,从而为人类营造良好的生存空间,所以利用水土保持保护生态环境得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作为环境保护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提高对水土保持的重视度,还需要不断完善水土保持措施及方法,以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基于此,下文以“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问题为前提,分析了水土流失治理问题,并探讨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及实践措施。
        1、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的现状与危害性
        1.1我国水土流失的基本现状
        相关数据资料显示,我国出现水土流失的地域面积已经高达359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42%。水土流失不仅导致粮食减产,还降低了土壤肥力,并对河道造成淤堵,导致河床抬升等,对不同产业发展都产生了不利影响[1]。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对于“水土流失”我国很多领域都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显示“土壤侵蚀呈自东向西递增趋势”。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地形起伏不平、集中降水、植被稀少、土质疏松等。
        例如,黄土高原因为气候环境恶劣、植被稀少、地形地貌复杂等,导致土地很难得到高效利用,出现乱砍滥伐等现象,从而导致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发生,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故进一步加强水土流失防治迫在眉睫。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及植被类型等均不同,所出现的产业结构也不同,导致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不同,需要根据当地实际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即水土保持措施。另外,我国人口密集、土地资源分配不均、森林资源开垦不合理、水资源分配不均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土流失,并引发了其他生态环境问题,诸如资源浪费、空气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2]。
        1.2水土流失的危害性
        导致土地资源被破坏,并降低了土壤肥力,导致各种植物及动物失去良好的生存空间,影响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另外,土壤肥力下降增加土地贫瘠面积,导致我国粮食产量下降,各种农作物生产质量也难以提升。
        不利于人们生活质量提升,因为水土流失不仅对农业产生了危害,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导致植被覆盖率减少,使得很多地区在暴雨情况下,出现了山洪和泥石流等灾难,例如贵州、云南等地区就容易因为水土流失导致泥石流发生[3]。
        破坏水资源,降低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阻碍植被健康生长。植被破坏使地表涵养水源、滞缓径流的能力便会大大减弱,地下水资源减少,使得两者之间失去了平衡。
        2、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近几年来,水土流失的治理一直是环境治理中的重要内容。如秦岭、邙岭山区的石坎梯田,沟台地的修建等,同时,乡村农业结构经过多年的调整后,也为农民致富提供了可行的环境条件。当然,我们在享受治理水土流失带来的利益时,也面对着诸多困难[4]。
        2.1缺少资金支持
        工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且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作为支撑,但是资金投入不足,使水土工程的相关配置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与群众实际生活相关的配套措施较少;②水土流失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短期内无法满足群众增收致富的实际需求;③群众无法参与水土治理的项目的实施,通过项目直接取得工资的愿望破灭[5]。
        2.2机制尚不完善
        排洪渠、苗木的补植补栽、生产道路、幼林抚育、成林管护等是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措施,但是资金方面仍是治理措施无法完全达到设计效果的主要原因,进而影响了治理成效。另外,在坡耕地改经济林、坡耕地改水保林等方面,缺乏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给未来水土流失的反复留下了潜在的风险。
        2.3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水土流失。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都会破坏生态区域内的平衡,加快水土流失。另外,人类的工程建设也会使当地的植被覆盖率减少,甚至是会破坏当地岩层的稳定性,导致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同时,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大量工程垃圾之类的堆积物,也会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6]。
        3、水土保持对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分析
        3.1增加值被覆盖率能有效防风固沙
        增加植被覆盖率是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土地沙化,从根源出减少沙尘天气。在风尘天气相对来说比较严重的地区,增加增倍覆盖率可以有效减缓风速,阻碍沙城的进一步堆积,相对比较干旱的地区,可以种植一些具有耐寒、耐旱的植被,在增加了当地植被覆盖率的同时,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3.2水土保持能有效涵养水源
        在地表相对裸露的地区来说,增加植被的种植面积能够帮助该地区恢复原来的地貌,提升该地区涵养水源的能力,这也是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群众能够根据地貌的特点,决定是否要修建梯田等,制定合理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进而实现有效保护当地环境的目的。
        3.3改善空气质量
        吸收二氧化碳,转化称洋气的重要场所是植物本体。

它的茎和叶可以很好的吸收空气里的杂物粉尘等,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噪音。根据调查显示,全球的绿色植物系统每年中可以有效的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超过十万吨,这样的滤化能力有效的改善空气质量,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7]。
        3.4蓄水减沙
        水土流失的现象让国家江河湖泊里面的含沙量大幅度增加,增加了组成湖泊的结构比例,降低了水域的储水量。这样的现象出现,一旦有大规模的降水,含沙量多的区域起到调水功能,从而加大了洪水泛滥的可能,大大危害了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出行。水土保持工作的完善,可以有效避免上游沙土的流动水域中的沙土有效的减少,从而使得其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
        3.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工作的完善,可以让山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都得到有效的提升。人们根据自然环境做出合理的改变,不会因为眼前的利益去破坏宝贵的原始生态环境。从另一方面来说,山区农业生态的保持可以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
        3.6增强环保意识,更自觉的参加生态修复工作
        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也随之增多,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需要保护力度的增强。国家和政府在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和宣传的同时,也使得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更加强烈。做好良好的水土保持工作,可以优化生态环境。相关工作人员为了修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也在不断的做出新的适应动态变化的措施,这样做也有效的推动了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7-8]。修复生态环境,可以很好的绿化周围环境,国家出台的相应政策,对当地居民的有效宣传,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思想觉悟,自觉、自愿的投入到生态环境修复的队伍中。从而提高环境保护的效果。
        3.7提升美化周边环境
        水土保持可以很好的推动生态修复工作的推入,提升当地绿化效果、美化周围环境。调查结果现实,生态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得当地的绿化面积增加,产生了积极影响。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洪水灾害的影响大大降低,农业生态条件的优化,让当地的经济朝着健康化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的减轻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更好的改善系统环境的调节能力,同时水土流失的问题可以顺利的解决。可以看出,水土有效保持和生态环境的维护相辅相成。
        4、水土保持措施
        4.1全面推进“退耕还林(草)、以粮代赈”
        第一,根据实际环境保护需要建立相关制度及法律,让广大人民群众自觉退耕还林,并以粮代赈,使更多的森林及草地回归到大自然。第二,加大“退耕还林、以粮代赈”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感受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积极的参与到“退耕还林(草)、以粮代赈”政策实施中来。第三,大力开发第三产业,诸如服务行业、旅游业,以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减少人们为赚钱而破坏自然环境等行为发展[8]。
        4.2加强“封山禁牧”力度,并鼓励舍饲养畜
        第一,除退耕还林(草)以外,还需要加强“封山禁牧”力度,以促进植被恢复,增加植被覆盖面积,从而起到水土保持作用,减少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发展。第二,鼓励“舍饲养畜”,即鼓励农民通过在家饲养“畜”来减少因“养畜”导致植被面积减少及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发生,例如北方草原地区,要尽可能将牛和养圈养起来,以达到禁牧,促进植被恢复。
        4.3综合治理
        第一根据现有生态修复措施,完善水土保持方法,并建立水土流失预防及修复机制,以保证修复工作顺利实施。第二,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农业的经济及技术支持,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增加广大农民收入的同时,减少因为农业过度和不良开发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发生。第三,加强植被保护。针对裸露的地表,则需要加强植被种植和构建保护网,以缓解雨水对地面的冲刷作用,从而减少水土流失发生。促进植被健康生长;针对地表植被本茂盛地区,则加强保护,避免和减少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植被造成伤害。第四,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8-9]。例如,要根据环境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将商业、农业等土地资源,并明确不同区域的用途。
        4.4调整农业结构、鼓励生态移民
        第一,要根据实际发展需要调整我国农业结构,将保护环境放在第一位,加强生态修复;第二,鼓励生态移民,确保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4.5加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配置
        增加各种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并优化各类水利工程配置,以强化水利水保工程的水土保持作用,具体如下:第一,对于荒坡等区域则需要建设截水沟,以减弱水流冲刷;第二,针对水源不足地区则需要建设蓄水池,以增加灌概面积,减少水土流失[9]。
        4.6有效结合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
        第一,根据生态环境修复及保护实际需要开发不同产业,并优化和升级农业产业,以促进农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优化;第二,开发农业生态时不仅要坚持短期、长期效益有效结合原则,还需要坚持有序推进原则,以激发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水土保持工作中,从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10]。
        5、结语
        总之,生态环境好坏直接影响人类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故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重要任务。而“水土保持”则是生态环境的重要保护举措,已经在实际的生态环境保护中得到了高效应用,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了优化,进而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带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性发展。所以进一步分析生态环境保护中水土保持的作用,并探讨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人类社会健康发展来说,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张凤荣.协调好中上游水土保持与下游节水农业发展的关系[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10—29(003).
        [2]郭利平,陈秀龙,汤崇军,叶忠铭,刘荃,秦晓蕾.水土保持措施对塘背小流域森林土壤结构与养分的影响[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l 9(05):7—1 1.
        [3]邵运哲,严桥.生态材料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及展望[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9(05):55-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