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精神对大学生管理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1期   作者:王宏亮 唐瀛 廖玮轩
[导读] 摘要:艺术类大学生思维活跃、认知较为感性,难以进行标准化的统一管理。
        武警警官学院  成都  610000
        摘要:艺术类大学生思维活跃、认知较为感性,难以进行标准化的统一管理。辅导员应根据艺术生的特点,将人文主义精神融入管理之中。从艺术类大学生特殊性入手,对当下艺术类大学生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人文主义精神在艺术类大学生管理上的的重要性及其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人文主义精神;艺术类大学生;管理;启示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艺术类专业教育已普遍化、大众化。相较于普通类大学生而言,艺术类大学生往往有更独特的创造力和较强的个性,在日常管理中表现得更为散漫和不服管。艺术类大学生难管理成了许多高校辅导员的共识,而正确把握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是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教育的前提。
        一、艺术类大学生的特殊性
        1.认知感性,集体观较弱。艺术类大学生的成长带有一定的特殊性。艺术类大学生认知较为感性,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他们非常喜欢展示自我个性、自尊、追求与众不同的关注度。艺术类大学生长期理想化地生活在自我构建的世界中,对集体观念较为模糊,在集体中表现出自我的散漫、随意。到大学后,学生自我管理更为松散,更难以对他们的不良习惯进行有效纠正。
        2.思维活跃,差异化明显。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呈现出理想化及浪漫主义色彩。长期浸润在艺术专业的熏陶中,具有较强的觉察力,表现为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对自身变化的高度关注。一部分艺术类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孤傲独行,情绪化处理日常事务,而部分学生则呈现出热情大方、性格开朗的特点。明显的个性差异让艺术类大学生成为高校中的特殊“族群”。
        3.文化功底与学习能力较差。从艺术类大学生的生源来看,的确有很多学生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艺术天分。然而也有一大部分学生是功利化学习艺术类专业,因为艺术类高考对文化分要求较低,艺考已然成为他们进入大学的捷径。所以相当一大部分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功底较差,对学习缺乏坚持性,过多关注艺术类专业的发展,导致文化功底薄弱、缺乏文化底蕴、知识面狭窄。长期如此,也导致他们逐步陷入自我编制的“信息茧房”,对社会的变化所知甚少。
        二、艺术类大学生管理现状
        1.对艺术类大学生特殊性认识不足。尽管当下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管理都比较重视,但是在对其特殊性的认识上却存在一定不足。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管理集中在开班会、上思想教育课上,将艺术类大学生的管理形式化,脱离实际生活空间,使管理陷入枯燥无趣的说教,艺术类大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活跃的思想使得学生对类似的管理较为排斥和抵触,管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对此类学生的管理缺乏一定理论基础,没有将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和管理进行融合思考,简单化的“管学生”模式已然无法适应当下的学生管理,还需对症下药。
        2.标准化管理模式,缺乏弹性空间。当下大部分高校都是文化类与艺术类混合型的,在管理和教学上也实行一刀切。

以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对艺术类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就忽视了艺术类大学生的特殊性。高等教育的管理是规范学生行为举措的必要措施,但对于艺术类大学生而言,标准化一刀切的管理模式缺乏人文主义艺术关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身份明确,容易使艺术类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管理理念背道而驰。艺术类大学生内心细腻敏感,易受外界影响,更倾向于对外情感的交流,理性和客观的管理缺乏人文主义关怀。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缺乏弹性空间,对艺术类学生日常的外出实践以及比赛锻炼等突发情况难以灵活机动处理,固定的管理无法满足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人文主义精神对艺术类大学生管理的启示
        1.转变方式,与学生进行人文沟通。艺术类大学生自由活泼、感性随意,传统的“灌输式”管理已经陷入说教困境,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从人文主义精神的视角来看,当下的学生管理必须进行方式上的转变,应该在管理上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精神的渗透,转变辅导员老师管理者的角色,从管理者走向引导者,与学生进行人文对话,彰显管理中的真诚关怀。无论是生活上的关心还是精神上的鼓励,教师真诚的沟通和主动的了解都是促进师生关系发展的金钥匙。
        2.平等对话,尊重学生“主体性”。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是对艺术类大学生管理上的一个重要部分。艺术类大学生个性差异化明显,在学生管理中需要辅导员老师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关注每个学生身上的不同特点,对他们的人格给予同样程度的尊重。这种对“主体性”的尊重也体现在对学生多样化发展方式的尊重上,不对学生进行外部压力的施加,而是引导他们去做自己所热爱、符合他们自身期待的事情,维护其主体选择上的权利。在处理学生突发状况时冷静有序,以和谐融洽的方式开展学生管理,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这样的对话实际上是对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尊重,也是对个体原始朴素主义的赤子之心的尊重,这样的尊重既是对其内在个体的唤醒,也是教育伦理的体现,从另一方面来说,在管理中平等对话、相互尊重,也是个体在发展中教育基础性原则的体现。这种主体性的尊重会让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以更加有效的方式进行自我发展。
        3.明确职责,注重人文精神传递。在管理中职责的明确实际上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从一方面来说,当前艺术类大学生管理中许多问题的出现,实际上是因为各方管理主体职能上的不明确,在学生的管理中学校各部门与辅导员的管理易出现管理空档,权责不明。从人文主义精神角度出发,要求各方明确管理职能,划清各自管理的权限和职责边界,在学生实际的管理中更加精准施力。从另一方面来说,辅导员老师也有义务在管理中进行人文主义思想的传递,这首先也要求辅导员老师自身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将人文主义精神的传递当作工作中的重点,明确认识到人文思想对艺术类学生管理的价值所在,深入学习人文主义思想内涵,以人文思想引导对学生的管理,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启迪,实现学生管理效果的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学强,张军历.重塑教育的人文价值:老子哲学思想的启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83—90.
        [2]王俊卿.蒙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探析[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5):136—1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