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生态修复有效措施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8期   作者:刘微
[导读] 摘要:矿山开采下所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较多,地质生态修复能够降低灾害事故发生,并提高矿山生态环境水平。
        黑龙江龙煤鹤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南山煤矿  黑龙江鹤岗  154100
        摘要:矿山开采下所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较多,地质生态修复能够降低灾害事故发生,并提高矿山生态环境水平。文章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修复的重要性进行fix,探讨地质生态修复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地质灾害;生态修复;修复措施
        引言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矿山企业在开采矿产资源过程中对表土层剥离不规范,废弃土、矿渣堆放随意,使得矿山的地质环境严重破坏,尤其是诸如滑坡、泥石流、边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对矿山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更为突出,这对矿产开采工作造成了极大的阻碍。矿山地质环境遭到破坏,可能导致地表水、地下水受到污染,矿山地质灾害也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基于此,加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以及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是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企业急需部署的战略任务。
        1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必要性
        安全,不仅仅指生产安全,还要保障地质环境安全,只有生产和地质环境都安全了,矿山企业才能做到良好、不间断的发展,才能获得经济利润,并且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矿山地质环境以矿山为核心,无论是已经进行采矿的矿山,还是准备但还没有被开发的矿山,或者是正在进行采矿的矿山,所有的矿山都以岩石圈为依托,与土壤、水资源等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不同于整体的自然环境,矿山有着相对独立的环境系统。通常情况下,矿山的地质环境较为脆弱,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地质灾害。导致矿山地质环境脆弱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在采矿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以及污水、粉尘等没有科学的处理,而是直接排出到附近的河流、土壤里,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了矿山周围的生态平衡,也对采矿的工作环境造成了不好的影响;矿山内部车间规划不合理,废石堆随意的堆砌在周围的土地上,大量的占据着土地,污染土壤,而且不合理的堆放,废石堆的边坡稳定性并不高,很容易崩塌,威胁着矿山工作人员的安全;一些矿山由于并不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采矿,很容易导致矿井突水、矿井坍塌等事故,进而引起浅层地下水枯竭或海水倒灌等现象,会严重污染水资源;而采矿剥土必然会导致水土流失,破坏地表植被,造成土地沙化,给当地带来沙尘暴等危害。以上种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都要被我们充分的重视起来,否则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做好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目前矿山工作的重要任务。
        2矿山开采中的环境破坏问题
        矿山开采中的环境破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在进行开矿之前需要先将矿区的植被挖走、树木砍伐,然后除去矿石上的松土和软土,降低矿区及周围的水土保持能力造成土地荒漠化的问题,随着矿区的开采规模和开采强度不断增加,土地荒漠化的问题不断严重;开矿中的山体被破损;采矿遗留的尾砂堆积,压占土地,造成土地资源大量浪费,随意倾倒的固体废弃物造成河道淤塞。第二,大气污染。随着采矿的进行,钻孔、爆破、废石的装载和运输都会产生大量的扬尘和废石风化形成的颗粒物质,同时煤矸石氧化过程中还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对区域空气产生污染。第三,水污染。由于选矿、采矿活动的发生,会产生含有有毒元素的矿山污水,如果有毒元素侵入食物链将会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
        3矿山地质生态修复有效措施
        3.1针对地质灾害采取有效行动
        面对矿山地质环境遭破坏后的地质灾害,如火灾、滑坡、崩塌等灾害,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理,如水资源治理中,可以引进先进的水处理设备,将污水进行多重过滤、净化再进行排放,使得矿山周围植被生长不受影响,使得周围人民用手不受干扰,增强矿山地质环境自身修复能力,再加上大量树木种植、草皮移植等方式,打造“绿色矿山”,整体降低矿山的地质灾害发生率。

土地荒漠化也是矿山地质环境中较为显著的一个问题,需要全面规划与治理,这是一项长期工程,需从水资源治理、植被治理等方面入手,整齐划一的改善矿山整体地质环境,从而慢慢的恢复矿山生态生机,这是唯一的办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3.2合理规划原则
        在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和治理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矿产废石的随意堆积、工业废水任意排放以及矿区地下水干涸等情况,这类问题在矿山地质保护工作开展前就要做好证实和记录。在开展矿山保护建设之前,工作人员要进行周密的实地勘察,避免在保护建设实施过程中,因现实与计划出入过大而导致保护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为此,地质保护工作人员首先要树立好全面的规划意识,要认真积极的进行地质勘察工作,并根据勘察结果执行完善合理的工作规划,为矿山保护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
        3.3矿山环境监督管理
        对矿山环境进行监督管理,不仅可以使矿产资源的开采更具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同时还能使矿山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地保障,促进我国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因此,相关环境监管人员要充分的意识的矿山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矿山的管理意识,并树立以社会公共利益为主的思想,将国家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主要目标,全面贯穿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绿色矿山理念的影响下,开展矿山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将各种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科学地利用,增加矿山资源的可再生利用率。同时为了确保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的有效性,也要不断地完善矿山环境管理体制,确保政府履行环境管理职能、企业实践环境保护职责、公民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使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3.4建立健全矿产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的长效机制
        由于政策性的缺失,历史遗留问题等影响,当前部分矿山地质问题缺乏相应的负责人,导致在治理过程中存在扯皮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对于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应该严格按照生态文明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坚持做好预防、治理以及恢复的工作。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发挥带头作用,采用环保创新理念不断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保护的长效机制,改善矿产资源开采的总体效益。另外,在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现阶段的环境保护制度,相关的监管部门需要充分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及时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从而减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形成,一旦出现矿产环境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3.5建立地质灾害调查区、完善预警防护体系
        在矿山开采生产过程中,很多地质灾害在发生前都会有相应的征兆出现,这些是可以进行提前预测的,因此,做好对矿山地区的实地调查,能提高预测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的精准度。调查人员要根据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其造成的危害程度,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等级划分,并根据不同的灾害等级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此外,矿山企业本身也要以开采的合理性为基本准则,避免因过量开采而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为进一步完善矿山地质灾害预防措施,矿山企业还需要在关键施工点安设警报系统,这样当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时,警报系统就会进行预警,矿山企业则要及时根据警报采取相应的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制定好应急预案,这样即便发生了地质灾害,矿区人员也能在第一时间进行转移和自我保护,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结语
        综上所述,矿山资源的开采对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进行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必须注意开采的合理性,不要因盲目生产而忽略掉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不要因为增加经济效益,还需要结合矿山地质情况做好生态恢复与治理工作,推动矿山产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晓安.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7(6):111-112,125.
        [2]赵红宇.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分析[J].科技风,2019(34):121+127.
        [3]张宁波.矿山地质灾害危险等级及综合防治措施[J].世界有色金属,2019(17):159+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