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在ICU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方法、效果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护理前沿》2020年12期   作者:任金环
[导读] 探讨对于ICU新生儿PICC置管的护理中引入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儿在PICC置管中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运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
        任金环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省荆门市 448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于ICU新生儿PICC置管的护理中引入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儿在PICC置管中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运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14%,对照组为85.71%,P<0.05;观察组患儿置管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86%,对照组为17.14%,P<0.05。结论:在ICU新生儿的PICC置管中通过运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可有效提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ICU;PICC置管;新生儿;失效模式;效果分析模型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近年来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的治疗技术,然而ICU新生儿存在特殊性,在置管操作期间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较高,容易造成置管操作失败,所以需要对临床护理模式进行优化[1]。本院在ICU新生儿PICC的置管中通过运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获得满意效果,现进行下述报道: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2018年5月~2020年8月本院ICU 70例PICC置管新生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5例,男17例/女18例:新生儿胎龄36~41周,均值为(39.2±0.4)岁;出生体重为2162.5~2965.6g,均值(2506.3±12.6)g。对照组:35例,男16例/女19例:新生儿胎龄36~41周,均值为(39.3±0.3)岁;出生体重为2161.6~2968.5g,均值(2510.2±11.9)g。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PICC置管中应用常规护理,即严格依据新生儿PICC置管流程进行操作,并遵循无菌操作规程,与新生儿家长进行密切的沟通等;同期观察组患儿在PICC置管中运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方法如下:(1)对于新生儿PICC置管的护理操作流程进行分析以及风险评估明确失效模式,主要包括评估测量不充分、置管困难、用物准备不充分以及消毒不彻底等;(2)危险系数(RPN)=事件发生可能性*发生可检测性*发生严重性,所计算的RPN值越高即提示操作失败的风险越高,需要结合RPN值明确风险因素处理中的轻重缓急,如RPN值过高需要相应地采取改进策略;(3)置管护士需要接受技能培训和学习,同时穿刺操作前对新生儿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掌握新生儿置管的禁忌症以及适应症。需要确保新生儿生命体征指标均处于正常基础上,方可开展穿刺置管操作,避免期间发生意外情况。同时明确肘部置管长度的正确测量方法,制定置管操作的用物需求清单,从而确保置管操作中相关医疗用品以及器械等齐备;(4)对于各项操作中所涉及的仪器、材料以及护士手部加强严格消毒管理,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针对导管实施科学定位并妥善固定。需要对患儿目标血管进行及早的评估以及妥善的保护,避免在目标血管进行穿刺,防止出现周围血管受到破坏的情况,从而降低置管操作难度。置管操作时需要对患儿体位正确调整,避免误入患儿颈外静脉或发生送管困难等情况。
1.3评价标准
        (1)比较2组患儿PICC置管操作中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以及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如导管相关性感染、皮肤硬结以及静脉炎等。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行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为(±s),组间数据行t/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14%(34/35),对照组为85.71%(30/35),组间对比P<0.05。
2.2置管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儿置管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86%,对照组为17.14%,P<0.05。


3讨论
        ICU新生儿属于特殊的医疗服务对象,在PICC置管操作期间感染等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较高,所以需要特别关注此类患儿置管操作中的重点和注意事项,从而控制护理风险避免医疗安全事故[2]-[3]。从本次的对比结果可知,在ICU新生儿PICC置管期间运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有利于提升患儿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此同时置管风险事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通过运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可有效提升ICU新生儿PICC置管的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在ICU新生儿的PICC置管中通过运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模型可有效提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陈学玲,崔莹莹,马红霞.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新生儿PICC并发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4):48-50.
[2]段留艳,李瑞兰,杨美林.新生儿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与护理分析[J].健康大视野,2020,29(21):142.
[3]梁佩玲,谢小换.新生儿PICC置管堵管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特别健康,2020,18(15):17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