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彩虹 蒋青青
桂林市中医医院 广西 桂林市541002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中以人性化护理展开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01月-2019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120例伴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开展研究,以随机法分组,即干预组(n=60)和参照组(n=60)。两组均行手术诊治,在此期间参照组予常规化手术室护理,干预组予人性化手术护理,比对两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抑郁量表(SDS)、焦虑量表(SAS)比对无显著性差异P>0.05(t=0.107、0.213);干预后,相比于参照组,干预组SDS、SAS显著下降P<0.05(t=14.143、13.920);干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率3.33%相较于参照组15.00%具明显降低优势P<0.05(χ2=4.904)。在满意度指标上,干预组98.33%高于参照组86.67%,P<0.05(χ2=5.886)。结论: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中以人性化护理展开干预可获理想效果,除减轻心理压力,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外,亦能提高满意度,具临床实践运用价值。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应用价值;心理状态
下肢骨折极其常见,且以老年人群居多,因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高骨质疏松加重及髋部肌群不断退化,一旦受外力碰撞或者跌倒等影响均可引起骨折。目前,临床对老年下肢骨折多采取手术治疗,但由于老年人机能较差,多数患者并发多种基础病,加之手术侵袭性特征,更使其内心产生焦虑及抑郁情绪,影响手术疗效。由此可见,积极辅以手术室护理干预于机体康复具重大意义[1]。既往护理注重疾病专科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机体康复。伴随护理学发展,人们物质水平提升,其对护理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人性化护理则基于此背景出现[2]。本院对2017年01月-2019年12月收治患者实施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01月-2019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120例伴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开展研究。纳入标准:满足老年下肢骨折判定标准;对研究持知情态度。排除标准:并发肝肾肺功能障碍;精神罹患;恶性肿瘤。以随机法分组,即干预组(n=60)和参照组(n=60),参照组男女数量之比32:28;年龄最大93岁、最小50岁,均龄(72.68±10.41)岁;12例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29例全髋关节置换,19例人工股骨头置换;干预组男女数量之比31:29;年龄最小88岁、56岁,均龄(71.14±9.78)岁;8例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31例全髋关节置换,2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两组相关性资料比较,如若P>0.05,则具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化手术室护理:进入手术室后,由护理人员就患者基本信息实施核对,依据麻醉及手术操作维持患者合适体位。
人性化手术护理:①术前1d护理。术前1d探视患者,与患者建立友好关系,对其病情及其他相关情况加以了解;运用简单易懂语言向患者讲述手术流程及手术室基本状况,同时明确术中配合要点,以提升其手术认知水平。②手术当天护理。调节室温,对医疗器械实施消毒,再次核实术前准备工作,待患者入室后,护理人员要积极与其交谈,转移患者专注力,减轻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同时注重患者隐私保护,做好保暖措施,同步测定患者生命指征,如有异常立即向医生反馈。③术后护理。术毕,护理人员需进行患者伤口的仔细包扎及清理,清洗创口周边血迹,整理患者衣物,且加盖被褥,观察术后机体反应,待其生理指征稳定后送至病房,动作温柔且力度适宜。将手术结果告知患者及家属,且嘱家属如何护理患者。术后3d内开展饮食教育指导,同时阐明早期运动对疾病的促进作用,以加速身体机能恢复。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采取SAS、SDS量表评分制对两组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情绪展开分析,分数越低越好[3]。
②满意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率。以院内自制表格进行两组满意度的实时调查,内容包含满意(90分以上)、一般满意(70~89分)与不满意(69分以下),实行百分制。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版本为SPSS21.0的统计软件行数据分析,其中定性资料(满意度等)用百分比(%)表示,检验用X2,定量资料(心理状态评分)用(±s)表示,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心理状态
如表1所示,干预组SAS、SDS评分相比于参照组显著降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
3.讨论
下肢骨折包括股骨干、胫腓骨及股骨颈骨折,属临床老年频发性骨折类型,临床对此多以手术实施诊治,多数老年人对手术无全面认知,再加上其机能均在退化阶段,常有多种手术应激效应产生,形成焦虑、惧怕及抑郁等不良情绪,若未及时干预极易加重心理负荷,除影响手术效果外,亦可延缓功能康复进程,需配以积极干预,减轻心理压力,促进机体恢复[4]。
本次研究中,干预组SAS、SDS相对于参照组而言具明显降低优势;且相较于参照组,干预组满意度提升幅度更为显著,下肢深静脉血栓率更少P<0.05,提示人性化护理效果可观。人性化护理属近年来临床新型干预模式,其坚持“以人为本”护理观,从患者实际出发,为其营建更为规范化、高效化及系统化的护理服务。在手术诊治期间从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展开干预,构建和谐、友善护患关系,以免患者因紧张过度出现心动过速,降低麻醉效果。另外,人性化护理重视患者生理、心理等护理,结合患者症状特征实施个性化干预,安慰及鼓励患者,向其讲述手术安全性及诊治价值,且对其疑问耐心答疑,纠正患者错误认知,提高手术依从性[5]。
综上,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中以人性化护理展开干预可获理想效果,除减轻心理压力,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外,亦能提高满意度,具临床实践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吴时娣.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03):329-330.
[2]陈芳,谢欣珂.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效果观察[J].智慧健康,2019,5(24):149-150.
[3]刘成芳.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7(06):135+137.
[4]王晓芹.观察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实施效果[J].双足与保健,2018,27(14):10-11.
[5]王晶.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校医,2018,32(05):374-375.
作者个人简介:唐彩虹,女,1981-汉族,广西桂林,本科,主管护师.
蒋青青,女,1983-汉族,广西桂林,本产,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