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虹
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 湖北荆门 448000
近年来,妇科肿瘤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具有较高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及预防,可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护理干预对有效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十分重要。本研究通过综合性护理干预预防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血栓形成,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60例来源于我院2018年3月~2019年9月的妇科肿瘤住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68.25±5.16)岁,对照组平均年龄(68.19±5.31)岁。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术后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指导用药,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卧床综合征发生。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性的护理干预:①术后进行静脉血栓预防相关知识宣教,知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症状及预防措施,引导患者术后主动参与预防血栓形成。②心理护理:负性情绪变化可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失调。术后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如有焦虑抑郁情绪等予以适当疏导。③饮食指导:尽可能选择清淡低脂饮食,多食含维生素较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增加腹压,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对年老体弱排泄多者,及时补充水、电解质,防止血液浓缩诱发静脉血栓。④对肥胖患者,手术时间超过3 h,有高血压或晚期癌症等患者,尽早在床上开展运动锻炼,或尽早下床活动,活动时要穿弹力袜。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适当抬高患肢或进行被动运动,帮助患者翻身。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经常询问患者双下肢有无酸胀感,检查小腿腓肠肌有无压痛,测量双下肢周径是否相等,以早期发现是否有血栓形成。⑤抗凝干预:对血栓风险评估为高风险者,予以酌情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4000U,皮下注射,Q12H。并密切观察伤口、皮下、大小便及口腔出血情况,观察患者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⑥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患者取舒适体位,治疗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治疗压力以及时间,术后每天治疗时间控制为30 min,每天2次,直到出院。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情况。满意度采用院自制百分制问卷,>80为满意, 60至80为一般,低于60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分析。组间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满意度比较(表1)
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内膜损伤是深静脉血栓形成三大重要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肿瘤、术前禁食、卧床肢体自主活动减少以及止血药物的应用等是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2]。另外,麻醉可使下肢静脉扩张,血流缓慢可促使深静脉血栓形成。然而深静脉血栓在早期却不易被发现,如未及时进行预防干预,其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发肺栓塞、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13],观察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且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在本研究中的干预措施中,加强健康教育利于帮助患者了解深静脉血栓防治相关知识,进而做好主动自我预防;保持良好的心态及饮食指导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粘度,减少血栓的发生;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减轻淤血症状;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能改善微循环,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因此,对于老年妇科肿瘤患者术后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可以收到良好的预防效果,并能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海梅,张海琴,刘海峰.围术期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2):335-336.
[2]刘莎莎.术中针对性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5):15.
[3]袁建华,王蕊,王燕, 等.围术期综合分级护理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长治医学院学报,2020,34(4):30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