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少东
(1. 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2.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3. 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75;
4. 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 710075)
摘 要:关中地区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门户,丝绸之路起点,以及西部大开发最重要的第一步,它的土地承载力对整个区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关中地区可利用建设用地承载力与耕地承载力以及土地综合承载力的测算与评价,研究认为,可利用建设用地除西安城三区碑林区、莲湖区与新城区处于承载限制状态外,各市区文化政治中心基本处于承载平衡状态,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规定,仍有发展的空间,而其余土地均呈现盈余或富裕的状态,整体来看北部较南部更为富裕,东部较西部更为富裕,总体承载状况较好,土地可持续发展能力优良。
关键词:关中盆地;土地工程;土地资源;承载能力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识别码A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作为一种不可代替的自然资源,它是区域内经济建设、生产发展、环境资源和人口的基本载体。随着全球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资源、环境、人口之间的问题日趋激化,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如: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人均耕地越来越少,土地生产潜力不足,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利用使得人地交互作用愈加强烈,土地利用结构急剧变化,土地后备资源不断减少等问题愈发严重[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与此同时,土地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土地承载力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中叶,近年来在经济、人口、生态等众多领域愈发火热起来。土地承载力是一定地区和土地所能够持续供养人口的数量,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和当前的生态安全状况,它是资源承载力研究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研究,对区域土地、粮食、人口及社会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2]。
近年来,我国土地资源愈发短缺,土地滥用、污染情况越来越多,许多区域土地的承载能力已近乎达到极限,对于土地承载力的研究迫在眉睫。在土地资源规划与利用中,建设用地关乎群众住房与日常生活,而耕地则能为百姓提供生活所需的粮食蔬菜等,与百姓关系最为密切。陕西省是我国西北第一大省,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社会经济也比较发达,而以陕西省省会城市西安市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门户,在整个西北乃至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3]。中共中央对西北地区的关注越来越多,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人口的急剧增长,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耕地资源的持续减少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等因素导致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与此同时,土地承载力也面临着超载、地区分异大等众多问题。
1研究区概况
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西起宝鸡,东至渭南,南依秦岭,北至黄龙山、子午岭;包括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五个地级市以及杨陵区;东部为山西省,西部与甘肃省相接壤,南部跨过秦岭为陕南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北部为陕北延安市。关中平原是陕西的工农业发达和人口密集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属大陆性气候,年均温6~13℃,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其中6~9月份占60%,多为短时暴雨,冬春降水较少,春旱、伏旱频繁。关中平原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机耕、灌溉条件都很好,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渭河横贯盆地入黄河,河槽地势低平。从渭河河槽向南、北两侧,地势呈不对称性阶梯状增高,由一二级河流冲积阶地过渡到高出渭河200~500米的一级或二级黄土台塬。阶地在关中平原北岸呈连续状分布,南岸则残缺不全。渭河各主要支流,也有相应的多级阶地。
宽广的阶地平原是关中最肥沃的地带,也是中国工、农业和文化发达地区之一,对发展粮、油、棉、蔬菜、瓜果的综合农业生产非常有利。渭河北岸二级阶地与陕北高原之间,分布着东西延伸的渭北黄土台塬,塬面广阔,一般海拔460~800米,是关中主要的产粮区,也是全国重要麦、棉产区。
2000年以来,西安市的人口偏移增长量达到32.61万人,占起始年人口总量比重的4.74%,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涌入西安市,咸阳市对人口的吸引力有所减小,与之相反的是杨陵区近年来的增长比重更是超过了西安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口,而渭南市、宝鸡市和铜川市的偏移增长量均是负值,其中负增长值最大的是渭南市,说明渭南市人口增长速度与关中平均水平相比较低,这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中西部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减小,相比之下关中中南部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有所增大。
2土地利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2.1土地利用情况
关中地区土地面积556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3.38%,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46万公顷,占全省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5%,占本区土地总面积的9.6%。关中地区建设用地总规模从1999年开始下降,至2002年降至最低后,开始连年增加,其中渭南市建设用地规模最大,其余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从大到小依次为西安、咸阳、宝鸡、铜川。就增长趋势而言,西安建设用地增长幅度较为明显,其余4市基本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近年来,陕西关中地区现代化与城镇化发展迅速,建设用地需求面积显著增加,建用地设占用耕地呈逐年上升趋势。
关中地区农用地为399公顷,占全省农用地总面积的21.4%,占本区土地总面积的83%,其中,耕地165公顷,占本区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34.3%。从1990年至今,关中地区耕地数量经历了快速减少、急剧减少以及缓慢减少三个阶段。2004年至今,经过前期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逐渐意识到耕地的减少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以及耕地减少引起的生态坏境的破坏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巨大限制,进而提出“生态退耕还林”政策,同时出台了土地利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以扭转耕地快速减少的局面。
2.2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问题严重。尽管近年来政府部门意识到耕地的锐减导致了许多问题,但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问题仍然非常严重。并且由于城市的扩张发展,城镇周边质量较好,生产潜力较高的耕地常常被优先占用,而通过占补平衡补充的耕地质量明显下降,有机质含量明显不足。随着人口的增加,城镇的继续扩张,耕地数量与质量将继续降低,粮食供给越发不足。
土地过度利用与低效利用并存。在川原区的耕地、园地,由于集约化程度过高,部分耕地因利用过度而导致生产力连年下降;与此同时丘陵、山区的林地、草地以及部分耕地等利用效率低下,产出过低且产量浮动大,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土地利用造成环境污染。
关中地区所处的黄土高原和渭河平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同时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而城市的快速扩张占用了自然生态空间,破坏了生态系统自身的平衡。国民素质不够高导致工业三废和城市污水肆意排放,使流经本区域的河流污染严重。而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采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导致土地地基下沉,土质变化的问题也日趋严重。
2016年国家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要构建“十百千万”的城镇体系,即“十个国家中心城市、一百个国家特色城市、一千个中小城市、一万个特色镇”,其中,西安作为西北最重要的城市,被定为全国十大中心城市之一,要加速大发展,它将带动整个关中地区快速发展,其中,土地资源是发展的基础与载体,而土地承载力更是土地资源发展的基石,土地利用在现存上述问题情况下,发展将面临着进一步的压力,对于土地承载力的测算,并且以测算结果为基础进而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改进,对西安乃至整个关中地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3土地承载能力分析
3.1耕地生态足迹
关中地区各区县总需求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高低较为分散。由于本文使用的是生产性生态足迹进行计算,生态足迹是指一个区域每年从生态系统中实际取得的生物产量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而当一个区域主要发展政治文化而非农业时,该区域的生态足迹就会降低,因此整体来看,关中中部及各地级市的行政中心区域人均所需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较低,周边区县生态人均需求量整体偏高,这与城市发展程度的分布具有较好的吻合性。从区域总生态足迹来看,除太白县和铜川新区外,其余区县人均生态足迹与总耕地生态足迹基本吻合。而太白县和铜川新区的共同特点是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太白县毗邻太白山,区县大部分面积为山区,整体人口数量过少,导致人均所需生物生产性面积的增加;铜川新区是2014年新规划出的区域,人口数量同样尚未发展起来,因此虽然两地人均生态足迹较为突出,但总体生态足迹并不高。
3.2耕地生态承载力
各区县行政中心,即政府所在地,如咸阳秦都区,宝鸡渭滨区、金台区等耕地生态承载力均较低。耕地生态承载力指的是区域耕地的供给能力,即真正反映区域所拥有的耕地量,各地级市行政中心生态承载力普遍较低,和当地的发展由很大的关系,行政中心较周边区县发展更快,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发展越快意味着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就越大,同时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因此当城市中心建设用地面积不够时,只能占用城市周边耕地来进行建设工作,这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因占补平衡而补充的耕地质量又远不如被占用耕地肥沃,产量也开始降低,因此这些区域耕地生态承载力较周边区县更差些。
3.3主要建议
(1)人口政策。提高土地承载能力,制定好人口政策是重中之重。近年来中国西北发展迅速,西安作为西北最重要的城市,自然吸引了无数想要发展打拼的青壮年,大量的人口虽然为区域经济发展与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但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应大力规范和控制外来人口的数量,使常住人口数保持在一个合理水平,以保证生态资源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状态。
(2)土地法规。加强土地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无疑是提高土地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紧急且必要的措施。合理规划土地,阻止城市的盲目扩张,关中地区整体可利用建设用地承载力高于耕地承载力,建设用地后备资源充足,因此更应大力保护耕地,规划禁止建设区,严禁占用高质量耕地,在城市发展与扩张的同时保证耕地数量与质量。合理的开发土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尤其是在耕地承载过载区与超载区,土地的过分开垦导致部分土地肥力下降,土地生产能力降低,因此应结合温度、光照、降雨等当地实际影响因素,根据不同区域土地状况,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域优势,减少粗放利用和闲置浪费,在不增加土地面积的情况下,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制定出合理的土地开发政策,以保证土地生产的最高效。
(3)技术支持。在合理的规划土地用途、规范群众行为的前提下,怎样让有限的土地面积最高效的利用起来,这就要靠科学家与土地学家的专业技术来支持。首先,集约用地是一项已经成熟的技术,集约用地是通过整合、流转、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节奏,改善用地结构、布局,挖掘用地潜力,使每宗建设用地都最大限度地提高投入产出比例,符合投资强度,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其次,应科学的布局国土空间,统筹安排耕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及需要整治的土地。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生态红线,划定需要整治的土地范围,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科学利用土地资源。最后,在耕地方面,更多的使用无土栽培等技术,将耕地让给必须需要土地的作物;在建设用地方面,提高建设基础技术,打好地基,建筑设计更实用化合理化,适当提高楼层高度,以更少的土地承载更多的人口。
(4)人文素质。一直以来人文素质的高低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发展程度,从 1979 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突飞猛进,而基础素质教育却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在经济基础已经逐渐牢固的今天,如何提升上层建筑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问题。就土地研究方面来说,最直观反映人文素质的当属环境保护这一话题,法律法规固然重要,也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一项必要措施,但总有不法分子与法律进行游击战,深夜里乱排乱放,在无人看管的地方胡乱堆放垃圾,严重损害的土地健康,因此,提高群众的自觉性是近年来更应该关注的。
(5)城市发展规划。在保证土地不超载的同时,我们不能阻止城市的发展,因此更应该从城市发展规划的角度入手来解决土地超载的问题。其中,建立“卫星城区”,在继续城市发展的同时有效引导人口外迁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旨在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展,疏散过分集中的人口和工业。卫星城虽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上同它所依托的大城市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城市化发展越来越快的现在,狭小的城区范围已经很难满足今后的发展,我国已建立多个卫星城来缓解母城压力,这也是西安市乃至整个关中地区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
4结语
在耕地承载力的研究中,生态足迹的理论是一种基于封闭生态系统的理论,而关中地区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虽已在计算生态足迹时采用了生产性生态足迹进行计算,但仍不能非常准确地反应其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因此计算结果可能存在误差。同时文章对区域经济综合发展考虑不足,忽略了人口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因此如何将综合发展均考虑在内,需要进一步研究。
在耕地区域生态承载力的研究中,由于资料的难以获取,产量因子的修正以及最终区域承载力的计算,均只按“粮食”“油料”这种大类结果计算,并没有精准的对其进行细致划分,这就导致了计算过程较为笼统,计算结果不够精准,这也是本人今后研究的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
参考文献
[1] 张昌盛,周杰,荆治国, 等.关中盆地表土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4,28(2):210-214.
[2] 郝梦雅,任志远,孙艺杰, 等.关中盆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动态分析[J].地理研究,2017,36(3):592-602.
[3] 王萌辉,白中科,董潇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陕西省土地整治空间分区[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11):73-80.
————————————
收稿日期:2020-09-07
作者简介:曲少东(1986-),男,汉族,博士,高级工程师,陕西西安人,从事土地工程及相关领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