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河道生态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6卷21期   作者:朱丽华
[导读] 分析人类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工作始终是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由于城市河道是与自然环境中的河流相互连接沟通的,所以城市河道水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影响区域整体生态环境平衡
        朱丽华
        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泗河分中心 山东济宁 272100   
        摘要:分析人类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城市河道建设和管理工作始终是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由于城市河道是与自然环境中的河流相互连接沟通的,所以城市河道水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影响区域整体生态环境平衡。作为城市居民用水的重要来源,城市河道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城镇河道生态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探讨展开论述。
        关键词:城镇河道;生态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探讨
引言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借鉴国外河道整治先进的技术经验,提出更加注重城镇景观效应与自然生态保护的治河理念。采用水边栽植物、多样化水流、河岸与边坡种植林草等护岸形式恢复水生态系统,为生态文明建设和重塑江南水乡风光注入了活力与生机。“流畅、景美、岸绿、水清”型河流为绍兴市现代化水系建设目标,通过大规模综合整治了区域河流水系,取得了显著的水生态保护和现代化水系建设成效。
1城镇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原则
        河道治理工程为恢复河流生态环境和提升水系统承载力的有效方法,为打造绿色生态河流、建设滨河宜居城市及改善水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因此,城镇河道生态治理应遵循的原则有地域性、安全性、自然性和生态性等。安全性。防洪排涝安全为河道综合治理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注重水环境治理、生态用水和供水安全,河道生态系统中搭建水安全体系为重要的前提。生态性。生态性是指综合治理项目以保证河流生态健康为前提,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整治措施满足各类水生物种的生长需求。为了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应尽可能的保留原有的生物群落,以提升河流的自净能力和维持水系统的良性循环。自然性。天然河流的走势大多蜿蜒曲折,为维持河流的自然属性和水体环境,最大限度的保持其原有地貌为河道整治的基本原则。地域性。不同区域的地貌特征、河流走势、水文地质等环境条件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地域性,这就要求治理工程要因地制宜的选择合适的整治措施,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其它河道的治理办法。例如,对于穿越居民区的城镇河流治理,要考虑人们对回归、亲近自然的需求注重河道的景观功能,将城镇景观和水利工程结合打造人文气息浓郁的滨水宜居乡镇。
2河流生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如今,我国的河流生态治理情况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仍有一定差距。同样是走的先破坏后恢复、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将全流域整体利润作为目标,进一步加强上下游、经济和生态、城市和农村的联系;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以及财产作为中心,深入联合生态思想以及传统的区域文化,对生态河流进行保护,从而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使用,确保经济社会能够不间断的进步。然而,在治理河流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比如说,依据行政地区划分河道治理区域,将局部利益作为中心,缺乏对流域整理利益的重视;将保护河流安全为理由,扼杀流域生态需要;将生态河流用景观河流取代;觉得河道生态复原能够一蹴而就等。要想确保经济社会能够不间断进步,便必须对生态河流进行保护,让水资源能够持续使用。
3河道治理改造中的水环境保护措施
        3.1合理配置水资源,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
        河道治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保证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之上,恢复河道的生态系统,为各种生态活动提供适宜的环境。因此,在进行河道治理时,应该以为人们的居住以及各种生物的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为目标,对传统河道治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混凝土河床、护岸等进行改造,进而恢复河道本来面目。河流的流域极为广阔,地势地形不同导致各地的水资源利用情况也不同,合理配置水资源可以充分发挥河流的作用。


        3.2构造水下森林来提升水环境质量
        河道水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离不开水生动物的生存发展,而沉水植物能够为水生动物提升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维持水环境生态平衡的基础物质,能够直接影响水环境的净化效果,提升生态环境的水资源质量。因此要保证沉水植物的繁衍生长,让沉水植物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净化作用,通过去除河道水环境的氮磷物质,来提升水环境的生态平衡情况。由此可见,沉水植物的繁衍情况的整体趋势会直接影响水环境的质量,沉水植物生长旺盛,侧面反应出水环境的优良水质情况,若是出现河道内沉水植物匮乏,数量稀缺,这就说明生态水环境的整体水质出现了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河道的水质情况。
        3.3保持河道的原始形态
        河流形态是河流的重要特征,它的多样性是流域生态环境的核心,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前提。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特别是水利工程的建设,极大地改变了河流形态,导致河流形态单一化、渠道化,河流生态功能退化。因此,保持河道的原始形态在河道修复治理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往的河道裁弯取直、河道的渠道化对河流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应避免实施此类工程。
        3.4河道清淤清障和扩宽技术
        所谓的河道清淤清障以及拓宽技术,说的是会对河流水质以及行洪断面造成影响的砂石、淤泥以及固体垃圾等堆积物、固体废弃物以及冲击物运出河道的过程,其关键是清理对河流水运、行洪排涝以及景观布局有影响的障碍物,最大程度的应用沙地、沙洲以及滩地等,从而增大河道的宽度。依靠清淤清障以及拓宽技术,能够提升河流的生态功能以及过水能力,同样还会打造出最佳的河流景观。必须注意的是,在河流清淤清障以及拓宽的过程中,需要将河堤高程和上级河流河堤高程的连接问题解决好,在确保河流堤防结构安全的条件下,最大程度的达到河流的航运以及过水目的。
        3.5利用微孔曝气增氧技术来改善水环境治理效果
        作为现如今新型的增氧技术,微孔曝气增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领域,对提升生态水环境质量有着显著成效。在河道水资源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以及水产动物,这些水内的动植物生存都需要氧气来予以支持,因此,利用微孔曝气增氧技术来进行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治理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一项措施,能够有效提升生态水资源中的含氧量,为水环境中的各类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其能够在生态水环境中健康的繁衍生长,进而保持水环境的整体生态平衡。
结束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必然要求。河长制作为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保障河湖良好生态环境的有效举措,是推动河流污染治理,进而完善水污染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一项制度创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这对河长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一项新的制度,河长制目前还在摸索阶段,在推动河流污染治理的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难题。因此,进一步探索研究河长制发展规律和用好发展好河长制,是推进水污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俞华勇,刘和林,顾云峰,吴凌涛.新背景下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7):20+22.
[2]田旭,何贵堂,王铁,孙即梁,李默挺,董家晏,季福志.利用疏浚底泥制备生态护岸材料在河道原位生态治理中的应用[J].净水技术,2020,39(07):176-181.
[3]孙英.基于河道景观模式的辽河生态治理思路探讨[J].地下水,2020,42(04):174-175.
[4]王斯黎.浅析河道防洪生态治理设计与布局[J].长江技术经济,2020,4(S1):3-4+190.
[5]赵旭.城市河道污染防治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20,39(03):120-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