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6卷21期   作者:李莉
[导读] 当前,我国各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问题,使得生态环境质量较差、景观受损,甚至造成严重的水污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开展土地整治,对生态型土地进行科学、有效的整治规划设计
        李莉
        黑龙江省黑河市自然资源局
        摘要:当前,我国各个地区的土地利用存在很多不合理的问题,使得生态环境质量较差、景观受损,甚至造成严重的水污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开展土地整治,对生态型土地进行科学、有效的整治规划设计,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等工程,逐渐改善农村耕地状况,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提高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水平。本文分析了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和相关原则,阐述了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内容。
        关键词: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对于土地项目的整治规划力度持续增大,政府对于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很多方面取得不错的成效,然而在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方面,生态景观技术指导和设计理论不完善,受到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限制,造成新农村建设毫无特色,规划设计千篇一律,所以应特别注意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应用功能和效益,维护良好的乡土风貌和自然生态环境。
1 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和相关原则
        其一,综合效益最大化,生态型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评估生态型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时应特别注意这三点,并且生态型土地整治时,应实现社会可接受性、生态平衡性和最大经济效益,从而达到最大化的总额和效益;
        其二,提高土地生产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生态型土地整治的关键,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良土壤肥力,完善农田生产基础设施,增加土地产出率和土地利用率,全面提升土地生产力;
        其三,因地制宜,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应基于当地的农田产出情况和实际地形地貌。
        其四,公众参与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生态型土地整治关系着国计民生,对于广大人民切身利益有着直接影响,所以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时,应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由公众参与对生态型土地整治形成集体选择,而政府也应尊重集体选择,使公众参与和政府抉择实现利益统一,一方面提高生态型土地整治效益,另一方面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其五,做好沟通协调,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林业、水利、交通、农业等部门的资金投入,然而不同部门对于土地整治的规划设计计划不同,所以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个部门的规划建设内容,如农业规划、交通规划、水土保护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村镇保护等,对生态型土地整治进行全面分析,避免土地项目的重复投资,并且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时,要做好不同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顺利进行。
2 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内容
2.1 沟渠设计
        生态型土地整治时,由于混凝土沟渠不利于水中生物的繁殖和栖息,严重影响了水中生物对于自然水体的自净作用,所以沟渠设计最好采用天然工料,一方面天然工料为多样化生物提供栖息地,另一方面使乡村景色和天然工料融为一体,构建自然的景观美。同时,优化沟渠边坡设计,减少沟渠中水位的高低变化,最大程度地降低水流对于沟渠的冲刷作用力,合理控制生态冲击,并且沟渠设计为凹凸不平形状,改善沟渠水中生物的生存环境,提供多样化、稳定的栖息环境,有效稳定沟渠自然生态环境。另外,将生态板合理铺设在沟渠中,设计螺纹形状的沟渠边壁,改善各种动植物的栖息环境,使小虫子、青蛙等动物能够安全、自由地通行。


2.2 农田景观设计
        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时,应特别注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重新归整和保留各种景观要素,结合不同生物类群的生态学特性,根据生物学理论知识,实现不同生物之间的共生共存,构建稳定的生态农业系统,按照不同生物类群的生态位,使不同生物相得益彰,互生互助,充分利用矿物质元素、水分和太阳能等资源,构建一个多序列、多层次的产业结构,提高生态型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结合不同环境的差异性和不同类型生物,基于生态岛屿结构和生态边界结构,优化农地结构设计,例如,农田防护林设计,在道路和河流两侧,对灌木、乔木进行搭配种植,在农田环境中保留原有的景观原则,合理规划农田缓冲带,还可以修建适当的农业基础设施,一方面保护生物多样化,为不同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另一方面为农事耕作提供便利,对池塘、河流周围归整和保留2~3m范围土地,对自然湿地环境进行有效保护。
2.3 田间路设计
        生态型土地整治过程中,在设计田间路时,若设计大范围的混凝土农田路,不仅会阻碍农田土壤的顺畅呼吸,而且会影响微生物和小型动物的正常栖息,甚至草木不生,合理控制大自然气温变化。同时,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时,采用土石材料铺设田间路,一方面田间路铺设时应尽量就地取材,另一方面维护路肩草木的生长生存。在田间路路基下方设计生态孔,孔径约20cm,各个生态孔要保持100m的距离。
2.4 湖泊、河流设计
        生态型土地整治过程中,应保留当地的河流沟渠,对部分堵塞河床进行有效地人工开挖,实现河流的畅通流动,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循环畅通,为各种生物提供一个稳定、开阔的生存环境。河流和湖泊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公众的意愿,基于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原有的湖泊、河流和池塘,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而且构建稳定的生物群落,保护农田生物多样性,还要注意在湖泊和河流周围归整和保留出一段低洼区域,为不同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2.5 生态新社区设计
        生态型土地整治的目的是改善人们的生活生存环境和居住条件,充分借鉴当地的住宅建筑布局,特别是传统住宅项目,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节约住宅项目土地,修建合适的公共活动场所,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结合当地区中的从业状态、生态水准以及人口构成,优化住宅空间设计,充分考虑到村民的接受能力,尽量降低造价成本,为人们创造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提高居住适用性。同时,新社区建筑设计应积极利用当地的乡土施工材料或者生态建筑材料。
2.6 城镇生态空间设计
        通过合理设计城镇生态空间,构建的自然生态体系应满足城镇化经济发展要求,营造生态安全格局,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自然环境和城镇发展的共生互融,积极引导和保障城镇化建设。在具体的城镇生态空间设计过程中,应积极创新设计模式,对城镇化公共绿地进行合理整治,营造网络化、多样化的生态空间,并且依托人工廊道和城镇道路,在主干道上合理规划绿化带,扩大绿化面积,构建绿色通道,使绿色通道和公路林荫道进行有效连接,构建多序列、多层次的生物栖息空间,改善城镇自然生态空间。同时,注意保护城镇河流生态环境,保持城镇生态空间和自然景观的连续性,充分利用蜿蜒曲折的河流,绿色生态走廊和城镇建设用地进行有效融合起来,沿着河道建设绿化带,为人们提供自然、舒适的休憩环境,从而形成有机、可持续的城镇水生生态廊道。
3 结束语
        生态型土地整治应基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准则,从多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实现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同进化、互利共生。
参考文献
[1]许刚.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模式分析 [J].上海国土资源,2012,01:51-54.
 [3]谷晓坤,刘静,张正峰,蔡梦婉,刘伟.大都市郊区景观生态型土地整治模式设计 [J].农业工程学报,2014,06:205-211.
[4]李燕.浅谈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模式 [J].四川水泥,2014,10: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