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防控对战时军队应急采购的启示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6卷21期   作者:屈云 张恒 王光富
[导读] 总结新冠疫情防控中物资应急保障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不足,对战时军队应急采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研究剖析,为抓好战时应急采购提出四个方面的可行性建议
        屈云   张恒   王光富
        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 北京市 100089
        【摘要】总结新冠疫情防控中物资应急保障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不足,对战时军队应急采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研究剖析,为抓好战时应急采购提出四个方面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新冠疫情防控;战时军队应急采购;启示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抗疫,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压倒性、决定性胜利。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积累了很多有益经验,也暴露出不少矛盾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总结反思。其中,对战时军队应急采购的启示很大。
        一、新冠疫情防控中应急采购的经验做法
        (一)强化统一调配,保障重点急需。疫情发生后,党中央迅速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牢固树立全国上下一盘棋的思想,加强对物资应急保障工作的集中领导,通盘考虑医疗物资的统一调配。针对疫情动态发展变化,按照优先保障核心地区、突出重点地区、兼顾其他地区的原则,优先保障湖北、广东等疫情严重地区,其次考虑疫情一般和较轻地区;优先保障一线医护人员,其次考虑其他非一线人员,将呼吸机、测温仪、消毒液、高性能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防疫消杀设备等重点物资迅速调往疫情一线,确保了有限的医疗物资科学合理调配使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坚强的指挥调度作用。
        (二)全面复工复产,大力增产扩能。疫情进入关键攻坚期后,面对停工停产后医疗防疫物资的巨大缺口,各地从事医疗防疫物资生产的企业紧急召回工作人员,迅速启动复工复产程序,昼夜不停的赶工生产医疗防疫物资。为了加快医疗防疫物资的生产供应,部分地区还按照战时进行生产管理,增加了疫情发生之前几倍的人力物力,采取机器设备不停、人员连续倒班的工作模式,全面投入到生产线扩能之中,短时间内就将产能提高了数倍至数十倍。一些地区紧急启动了已经封停多年的医疗口罩生产线,紧急培训大批技术工人,迅速上岗生产,赶制出口罩等大量医疗防护物资,在保障本地区医疗物资供给的同时,也为其他疫情严重地区提供了大量支援。
        (三)加速生产转型,强化持续供给。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在现有产能仍然不足的情况下,不少工厂、企业迅速进行生产转型。通过对生产线进行改造,转而开始生产医疗防疫物资。北京、吉林、上海、四川、广东等地相继出台措施,推动产品相近并具备基础条件的企业及时转产,特别是对急需短缺物资可先生产后补办相关手续,疫情过后剩余产品由国家收储,并帮助企业及时转型。2月19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宣布自主生产的第一台全自动化口罩机正式下线,仅用76小时,“五菱牌”口罩机就宣告诞生!这家去年国产品牌汽车销量第一的车企,由此成为国内第一家既生产口罩又生产口罩机的企业,到2月底产能就达到日均200万只。
        二、新冠疫情防控中应急采购存在的问题
        (一)指挥运行机制不够顺畅。在疫情防控中,虽然很多地区都启动了战时机制,加强了集中统一领导,进行生产原料和资源的统一调度,但一些地区的政府部门本位主义思想严重,为了保障本地区医疗防护物资的供给,截留扣押其他地区订购的过境医疗防护物资,反映出我国的战时应急协调机制不够健全完善、法律保障措施缺位、指挥协调不够灵敏等问题。同时,有的单位和部门害怕事后担责,采购工作思路僵化,程序环节多,过程牵制多,贻误了采购最佳时机。
        (二)生产需求测算不够精准。疫情初期,各地区、各单位需求提报分散、评估不够精确,频次高、重复多,规模小、效率低,难以形成合力。医疗物资增产扩能过程中,由于对供给缺口测算不准,一些企业盲目扩大生产,短时间内就拉高了产量。作为下游重要原料的熔喷布价格也水涨船高,大量企业瞅准机会投入熔喷布的生产,但由于紧急情况下生产管控不严,最终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熔喷布价格从最高峰时的每吨40-50万元跌至几万元,不少企业和工厂因此倒闭破产。
        (三)下游原料供应不够及时。平时防疫物资采购少,对资源分布不掌握,上下游供给不匹配,下游原料供应紧缺,不少上游企业因原料短缺,无法复产扩能,严重影响医疗物资的供给保障。在医疗防护物资设备紧急增产扩能中,不少地区和企业出现了人和机器整装待产,但生产原料迟迟不能到位的情况。

比如,湖北仙桃作为我国最大的无纺布卫材加工生产基地,由于疫情封城等原因,工人无法复工复产,导致生产医疗口罩、防护服急需的原料无法得到供给。
        (四)人才技术储备有所不足。此次疫情防控暴露出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在生产线、原材料充足的情况下,不少地区出现了严重的人员短缺,复工复产出现较大困难;同时,一些生产线由于长期封停,技术资料流失严重,无法按时复产。这些问题充分反映出我国的人才技术储备制度还存在薄弱环节,人才的登记备案、跟踪召回、激励保障等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完善;技术资料的留档封存、管理交接等制度机制还不够配套,不能满足紧急情况下的动员生产需求。
        三、关于搞好战时军队应急采购的几点启示
        (一)完善应急采购指挥管理机制。要按照战时体制建立基于专业化、扁平化的应急采购指挥体系,统一领导应急采购工作,归口军地协同,加强资源调控。成立由采购部门、审计部门等组成的专家组,集中审核应急采购计划的合理性、可行性,提高审批效率。优化应急采购工作机制,简化采购审批管理环节,可优先选择追加采购和单一来源采购方式从合格供应商名录中直接采购,在签订应急采购合同时,可以先行组织生产和验收。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详细明确应急生产采购的工作流程、职责权限等,确保战时应急生产采购依法落实、规范运行,防止各为其政、互相扯皮。建立应急采购生产资源调配管理信息系统,将原材料、零部件、人力资源等调配管理工作集中整合起来,确保战时应急采购生产高效严密、科学有序。
        (二)完善应急生产需求评估机制。战时应急采购往往涉及到复杂的生产动员问题,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巨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深算细算、精准动员才能确保将其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害降到最低。这就要求,必须抓紧健全完善物资器材应急生产需求的评估测算机制,包括建立专家团队、评估办法、指标体系、信息系统,综合考虑部队参战环境、作战强度、战损比等多种因素,提前预测应急采购需求,以此为依据建立战时应急生产的方案预案,采取超前预置等措施,做好应急采购各项准备,既防止出现产能不足,又防止发生动员过度、生产过剩等问题。
        (三)完善生产供应平时储备机制。当前,我国在芯片、发动机等领域受制于人,长期被西方国家“卡脖子”,战时极有可能面临零部件、原材料断供的情况。因此,对于一些重要装备器材中长期依赖进口的核心零部件要建立战前储备机制,增大备货量,确保应急生产时供应充足。特别是要加大直接影响作战效能的关键原材料、核心部件、维修器材等储备,加强稀缺原材料、进口元器件储备,解决原料供应不及时等问题。此外,战时一些重要物资器材的生产厂房极有可能遭敌打击摧毁,生产线无法正常启动,这就要求建立野战生产线储备机制,平时应储备一定的野战生产核心套件,确保战时能够遂行野战条件下应急生产。
        (四)完善人才技术登记备案机制。相较于医疗防疫物资的应急生产,一些高技术装备器材应急采购生产对人才和技术的要求更高,存在技术层次高、培养周期长、上手速度慢等特点。如果平时没有建立人才登记备案制度,战时应急采购很难做到及时高效。为此,平时就要搞好人才的登记备案,不断更新专业技术人才数据库,详细归集各类人才的专业特长、培训经历、工作履历、现实去向等信息,确保一有需要,能够按岗所需、及时召回。同时,要抓好物资装备技术资料的存档管理,强化管理责任,压实管理链条,优化管理流程,分门别类,落实到人,定期检查,防止出现技术资料交接中出现资料流失、档案不全等问题,确保战时能够迅速启封技术资料,利于快速回复生产。
        结语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此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对我国的国家经济实力、工业动员生产能力、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是一次巨大的检验,闪光点很多,瑕疵亦不少。时下,世界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的安全形势格外严峻,敌对势力不断挑衅,战争风险持续累积,必须着眼战时应急保障要求,深刻借鉴反思新冠疫情防控中物资应急保障的经验教训,扎实做好战时应急生产采购相关制度机制的健全完善,为维护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坚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证。
        参考文献
[1]刘昆仑,沈明川,战时武器装备采购保障工作[J],四川兵工学报,2009,01:118.
[2]周伟力,麦晓颖,不仅生产口罩上汽通用五菱也开始造“口罩机”[EB/OL].https://news.dayoo.com/gzrbrmt/202002/19/158535_53136427.htm
[3]杨毅,工人短缺、原材料缺乏 业内吁医疗物资上下游企业尽快恢复生产[EB/OL].http://news.sina.com.cn/o/2020-01-28/doc-iihah
k6807298.shtml,2020-1-28: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