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文菲
广东中科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恶化也在加剧,当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一门新型的科学,其主要目的就是从环境的角度出发,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将建设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并且针对潜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且建立更加完善的监测、跟踪制度,最大限度降低建设施工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发展趋势进行探索。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发展趋势
引言
为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科学配置自然资源,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系统整体合力,创新完善矿地融合工作机制,实现地质调查、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资源利用在规划布局、调查评价与监测、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服务、信息成果共享等全过程的统筹协调、相互融合,我国逐渐推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针对的是尚未进行建设的项目,需要结合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以及项目建设规模,对某一区域未来的环境质量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并且对未来发展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2当前环评工作的制约问题
首先是疏于管理,流于形式。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管理力度不到位,导致关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特定章程不能明确落实到各个地方、部门,并且一些地方编写的有关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策略,只是一些没有实质性的文件。相关的上级部门由于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所以在检查环评文件时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单位上缴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获得批准后,这些没有实质性意义的文件也就没有了用处。其中一些地方政府对建筑项目的建设的审阅也是流于形式,即使建筑项目中包含着对环境的重大影响,或是存在一些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项目并且项目选址存在问题等都会予以批准。相关政府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缺乏重视程度,并且相关政策存在漏洞,缺乏管理力度,许多投入生产的建设工程并不符合验收规定。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缺乏管理力度,该工作的进行只是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其次是团队整体能力不足。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评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术水平,并且具有专业素养。但是目前我国的大部分环评工作团队缺乏对环评工作的真正认识,并且团队中的整体知识水平不达标,缺少全能型知识人才。工作人员在缺乏对环境影响的深入调查,环评文件的编写中出现的低级错误,以及环评的工作进度缓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环评团队的整体能力水平不足。环评文件屡屡出错,就会导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得不到重视,所以环评团队的整体能力素质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完善措施
3.1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完善措施之一是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与传统技术相比,无人机技术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等优点,采用了定点起飞方法,对起降场要求低,机动性灵活、成本低,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探测技术。无人机遥感技术具有很强的分辨率与实时性优点,与卫星遥感技术相比,可以更好地满足小范围区域的勘察要求。无人机遥感系统以低速飞行的无人机为控制遥感平台,通过搭载不同的遥感传感器,能够实现数据信息采集,包括多光谱成像仪、高分辨率的CCD数码相机以及轻型光学相机等,通过这些设备能快速获取空间遥感信息;信息资料在完成图像矫正、加工之后,可以按照生态环境管理要求制作成不同的遥感影像。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能够对水资源、大气以及固体污染物等情况进行有效评价,使工作人员能够全面评估地区环境情况。因此就目前而言,依托无人机遥感技术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生态环境治理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保证地区的生态质量能够恢复至预期水平,还需要对地区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进行长期监测,在检测过程中可以根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将监测内容分为一般监测区与重灾区两种。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规划航线的方法,确保能够提取地区详细的影像学资料。
3.2建立环境评价数据系统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完善措施之二是建立环境评价数据系统。要想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与合理性,要求相关人员建立完善的环境评价数据系统,并根据各个层次与区域特点,包括相关环境评价指标,对环境评价数据库进行优化,提升环境评价数据系统的合理性。有关人员要重点遵守以下原则。
3.3加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相关人员岗前培训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完善措施之三是加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相关人员岗前培训。加强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污染防治方面的监督,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职能,把控污染防治的各个环节。可以由地方政府住房与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环保局等各自抽调几名人员组成污染防治监督办事处,协调完成监管工作。工作时应熟悉国家和地方法规以及行业标准,严格按照规程办事。同时还应加强污染防治资金的使用监管,真正让资金落到实处。可以组成临时调查组,对办事处实行不定期抽查管理。
3.4合理构建评价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完善措施之四是合理构建评价体系。全面考虑到土地利用规划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妥善处理土地利用规划和周围环境间的关系,不断缓解环境压力,并积极采用合理措施,减轻人类活动对外界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推动生态环境的绿色、可持续性发展。在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时,相关人员要全面考虑人类活动,以及环境发展中的潜在问题,并以此为核心,找到影响环境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有效的整改。此外,有关人员还要明确土地利用规划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并结合指标体系要求,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进行改进,进一步提升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3.5 构建科学环评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完善措施之五是构建科学环评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相关环境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环保工作发展现状,明确环评工作的指导理论和工作原则并创建完善的环评技术体系。在当前的环评工作当中,除了执行现有的环评政策方针和传统环评技术方法,还引入了系统动力学仿真控制技术以及GIS技术等新型技术体系,将其作为环评工作的核心技术支撑体系,能够给后续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应用和发展奠定坚实稳定的技术基础。
4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具体内容:要想更好地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就需要相关部门制定、完善、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提高对环评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监察力度,杜绝敷衍了事等现象,使政策真正的得到落实。鼓励社会人民群众积极的参与到环评的监督工作中去,加大民众监督力度,提高民众参与度,合理正确的采取民众提出的相关建议。
5 结语
总之,作为新时代发展的基本原则,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个人都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要能够对现有的环境监测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尽可能提高环境环评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得环境保护工作能够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中。
参考文献
[1]柴西龙,邹世英,李元实,等.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研究[J].环境影响评价,2016,38(6):25-27.
[2]徐继先,陈齐.浙江省执行排污许可制的经验与实践[J].环境与发展,2018,30(12):220-221.
[3]叶维丽,卢瑛莹.浙江排污许可制度改革试点初探[N].中国环境报,2016-04-12(3).
[4]卫小平.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的衔接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2019,47(11):33-36.
[5]刘娅.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监测的关系探讨[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5):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