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恩宇、刘昱君、李文诗、曹贝、周柳利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5
【摘要】在当今以速度经济为核心价值的全球竞争体系下,临空经济区逐渐成为城市的重要增长极,带动辐射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如何做好临空经济区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发展规划成为临空经济区规划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基于区域互动的视角,以鄂州临空港经济区及其周边划定的579平方公里的区域为规划研究范围,分析其条件资源的现状、优势与特点,结合已有的区域发展战略,提出鄂州临空经济区与周边地区在功能、产业、空间布局和交通四个维度的互动关系下的规划策略,使得临空经济区融入区域发展体系,取得协同发展。并为今后该区域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区域互动;鄂州临空经济区;规划策略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我国临空经济的发展已处于蓄势待发的阶段,各级政府都将发展临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投资建设临空经济区。2019年4月8日,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复,省发改委下达了《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总体方案的通知》(鄂发改城市圈〔2019〕120号),正式发布《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总体方案》,为加快推进鄂州市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作为空间区域规划里的新课题,目前对临空经济区的研究多停留在表层,如对国内外临空经济区发展经验总结、对空港城空间形态规划设计研究等,这些研究为我们认识临空经济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但大多数研究都是就临空区论临空区,潜意识默认临空经济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本文从区域互动的视角探讨当前鄂州临空港经济区及其周边579平方公里,跨三个市域的地区的发展问题,并系统地从空间、产业、交通等方面探讨协同发展策略,改变当前鄂州临空经济区缺乏协作的混乱与同质竞争状态、实现三市的协调统一发展、以达到区域协调互补发展,最优、高效运行的目标。此外,本文对区域互动策略的提出,可以对武汉城市圈未来其他临空经济区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鄂州临空港区规划现状分析
2.1 研究范围
以鄂州临空港为核心,以它和他周边划定的579平方公里的区域为规划研究范围。研究范围在行政区上包括黄石临空区、黄冈临空区和鄂州临空区。西起鄂黄大桥连接线,北抵长江,东接黄石市主城区与鄂州市花湖镇界,南接黄石市下陆区、铁山区。
2.2 鄂州临空港区互动要素分析
2.2.1 地理区位分析
区域位于武汉东南部,属于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五流合一”发展示范区里的物流中心,在“一带两核十二协同区”发展模式中,一带,即为长江临空创新驱动发展带;两核,即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航空核心枢纽与鄂州民用机场航空核心枢纽。
2.2.2 内外交通联系分析
吴楚大道是临空经济区城市发展的中轴线,东接黄石大道,西接武汉雄楚大道,自东向西连接黄石、鄂州、武汉。在长江鄂州段自西向东分布着葛店港、三江港、五丈港、燕矶港、杨叶港等是武汉长江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被赋以大广、汉鄂、吴楚大道等12条道路通道四方。武福高铁、武黄和武冈城际铁路横穿鄂州,也同样为临空经济区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区域互动视角下鄂州临空经济区规划对策
在考虑与区域互动的前提下,临空经济区的规划需要在综合分析所在地区 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空间结构和交通组织方式的基础上,寻求临空经济区与区域整体发展建设相协调,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格局。
3.1 产业互动:利用区域资源优势 建立临空产业关联
目前,鄂州临空经济区建设刚刚起步,处于运输经济阶段。鄂州临空经济区现阶段应选择以物流通道型模式为主导,以城市资源开发型模式和区域产业链转移模式为辅助的区域产业互动模式,在此模式下,产业发展对策有以下三点:
(1)完善航空运输及物流功能,夯实临空产业基础。加快完成机场的改扩建;做好航空物流专业分类,积极发展航空快递、特色产品物流和国际中转物流;建立保税物流中心,提升航空物流服务效率。
(2)耦合周边产业,增强临空产业根植性。依托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础,积极承接周边区域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其资源技术优势,积极推动临空产业与周边产业的耦合,主要发展包括航空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生态休闲在内的四大产业。
(3)挖掘城市资源,培育临空配套服务业。首先,利用鄂州及其周边城市文化、生态和区位上的资源优势,发展临空现代服务业,其次,依托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培育、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业。最后,在外围圈层发展生态康体、休闲养老等配套产业,为建设高端宜居的空港新城提供条件。
3.2 区域互动:一心一带三片区
根据鄂州临空经济区与城市空间的互动分析,临空经济区规划研究范围内的空间布局形成“一心一带三片区”的空间结构,打造南北互动,城乡融合,功能化区,全域一体的居民点空间结构。“一心”指临空港经济的核心区,“一带”指沿江发展带,“三片区”包括北部商贸科技发展区、南部制造区和中部生态优化发展区。
3.3 交通互动:融入区域交通网络 一体化发展
3.3.1 完善对外交通系统
鄂州临空经济区对外交通网络包括航空网络、铁路系统、高速公路网络。建设机场客货运枢纽,拓展航线网络。完善铁路系统,建立完善地、与机场相连的铁路客运体系。其中公路交通:规划空间结构为“三横二纵”高速公路、“一横二纵”快速公路、“一横一纵”国道公路和多个方向交通走廊,引导城市空间拓展。
3.3.2 有效衔接各种交通方式
一是要加强对外门户的衔接,机场和高铁枢纽之间除利用地下轨道交通保障联系,还开设机场快速巴士,如 BRT。二是要注重市区干线节点的衔接,增强临空经济区与市区的联系。三是要完善区域内公路网络和城乡货运体系,优化“主城区-新城-特色镇-中心村(新社区)”道路连接系统,加强轨道交通建设,确立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具体包括:主城区、新城以高快速公路或一级公路连接,30分钟通达;特色镇(中心镇)以二级公路连接,45分钟通达;中心村(新社区)以三级或四级公路连接、60分钟通达。
四、结语
临空经济区存在跨行政区域的情况并不少见,因为行政壁垒引起的临空经济区内部不同区块难以协调也广泛存在。正是基于这种现状,本文将区域互动发展与临空经济区发展相联系,探讨此类型临空经济区空间协同发展策略,实现临空经济区高效发展,为今后这一类型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李海成.依托临空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机理与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
[2]张蕾,陈雯.国内外空港经济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人文地理,2012(6):13-17.
[3]鄂州统计年鉴,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