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慧钦
河南乐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林州456550
摘要:隧道工程出现渗漏水现象会影响到隧道工程的使用安全,妨碍交通。引起隧道渗漏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混凝土抗渗能力较差,无法有效防止外来水入侵;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不过关,内部含有构造空隙或者施工空隙等,此外还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分析其渗水因素,探讨其处理技术。
关键词;公路;隧道渗水原因;处理技术
一、公路隧道渗漏水的危害
公路隧道工程构造复杂,它涉及工程地质、结构力学、空气动力学、光学、自动控制和工程机械等多种学科,技术较为复杂。而且,公路隧道一般都处于崇山峻岭之中,无绕行可能,如果隧道内出现严重渗漏水、衬砌开裂或设施故障等情况,就会妨碍交通,进而使整个交通线完全处于中断状态,给公路交通造成恶劣影响。隧道养护人员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地表雨水是造成隧道渗水的主要原因。根据相关数据统计,隧道渗水通常发生在地表降水期与降水后短期内,地表降水量越大,渗水量也就越大,而在冬天,隧道洞内通常会悬挂大量冰块。隧道进出口浅埋段是渗水现象聚集的地方,这是由于该处岩体的构成部分以角砾状泥灰岩为主,很容易产生地表水下渗现象。因为隧道渗水病害对公路的有序运营可造成严重的威胁,经过专家们的多次论证,可以知道公路隧道渗水病害的处治原则主要为:以不形成塌方及冒顶为基础的背景下,主要实施加固措施,同时还开展封堵、整修裂缝、防漏以及防渗四种辅助处治措施,进而取得对渗水病害进行综合处理的效果。
二、 隧道工程渗水的重要成因
有可能导致隧道工程渗水的因素有很多,具体分类有以下几种:
2.1 工程前期设计上的缺陷
(1)因为前期调研不够细致的原因,将隧道建造在山沟零散地带或断面处同时又没能进行防水设计与排水装置的铺设,致使地面水体大量渗漏到地下,最后形成隧道渗漏的不良后果。(2)对不稳固的基础没有实行相关处置造成地面基础受力不平衡导致沉降的现象发生,致使补砌结构产生裂缝和间隙,进而发生渗漏状况。(3)过早拆卸模板,或者围岩压力太大超出衬砌体的设计承载能力等技术要求,都可能让衬砌内部应力超出其屈服强度进而产生间隙和裂缝。
2.2 作业依据
(1)水泥混凝土没能按照防水等级配置作业施工,在地下水系水压力较强的区域,因为抗漏水泥混凝土的技术参数小于相应的水压,进而产生漏水状况。 (2)水泥混凝土搅拌固不紧实,进而局部漏点增多。在水泥混凝土硬化的进程中,在其内部产生漏水的微细管路,特别是混凝土在沉降进程中分离出的一些被挤向上面,一些集聚在颗粒表面产生漏水的管路。(3)衬砌水泥混凝土原材料中混入杂质,这些杂质腐烂后可在水泥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和孔洞。(4)建筑水泥混凝土的作业未加处置或处置不合理,出现连接不密实的渗漏裂缝。
三、公路隧道渗水处理技术
3.1止水带安装
(1)施工工艺流程:挡头模板钻钢筋孔→穿钢筋卡→放置止水带→止水带定位→灌筑混凝土→拆挡头板→下一环止水带定位。其安装方法是中埋式橡胶止水带的安装沿衬砌轴线每隔不大于0.5m钻一12的钢筋孔。将制成的钢筋卡,由待灌混凝土侧向另一侧穿过挡头模板,内侧卡进止水带一半,另一半止水带平靠在挡头板上。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挡头板,将止水带拉直,然后将钢筋卡弯成水平状,卡紧止水带。
(2)中埋钢边止水带的安装:每循环施工长度为8m,下料长度为8.5m,确保下一模施工时的搭接长度15cm。提前将止水带铺平,在靠近边缘位置用钉子打小孔,以能够穿过铁丝为宜,间距50cm;架立钢筋骨架,钢筋混凝土结构可直接利用结构衬砌钢筋作为骨架搭设短钢筋将止水带固定在两层钢筋中间;素混凝土段设置一根φ22钢筋用铁丝绑扎止水带。背贴式止水带的安装纵向施工缝测量放线,在边墙上标出施工缝位置;环向施工缝根据台车位置在封堵端头模板时用小模板抵在背贴式止水带中间。施工时不得采用铁钉等尖锐物穿透防水板固定止水带。
(3)施工控制要点:在施工缝附近1m的范围内的围岩表面不能有较为明显的渗水现象,如果有渗水现象,就需要利用一定的档堵以及引排措施。按照断面环向长度进行截取止水带,能够使每一个施工缝尽可能的使用一条止水带,不利用搭接的方式。除了材料的长度原因之外只允许有左右两侧边基上部两个接头,接头搭接长度不能小于30cm,同时还要在大跨以下或起拱线以下边墙位置设置搭接位置。对称安装中埋橡胶止水带,外露部分以及伸入模内的宽度一定要相等,沿环向每0.5m设二根φ6mm短钢筋夹住,以确保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止水带位置的正确。止水带处砼表面质量需要实现宽度均匀,环向贯通,缝身竖直,填塞密实,外表光洁。在浇筑混凝土时,在止水带附近注意振捣密实,避免在混凝土浇筑中止水带发生移位。
3.2无压防排水法
“无压防排水法”的实现可采用特制的排水半管,该种排水半管须结实柔软、可任意弯曲、能适应不平整的表面和各种裂缝形状,当隧道开挖完成后,及时喷射第一层封闭混凝土,在第一层喷射混凝土表面漏水处从上至下敷设“排水半管”,直至墙角纵向排水花管,并用1cm厚1:1水泥砂浆将排水半管表面封固。然后喷射第二层混凝土,混凝土每层的喷射厚度不少于5cm。按此办法分层设置排水半管,直至完成喷射混凝土总厚度,使喷射混凝土内部形成多层排水系统,初支完成后其表面不再出现渗漏水现象为止。实际施工时,为了操作方便,节省工时,将在喷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分层设置排水半管的方法,改为在全部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层)完成后,在初期支护表面沿隧道环向两侧从拱腰以上到墙角上下各打3个~4个引水孔,然后设排水半管,并在其表面抹1cm厚水泥砂浆封固,注意务必使其与初支喷射混凝土结合良好。根据地下水的情况,每环沿隧道纵向间距3m~5m设置,无水地段也照常设置,保证隧道渗漏水及时从埋设的排水半管排出洞外。由于排水半管暗埋在初期支护内部,具有适应围岩变形的特点,能有效避免排水半管变形、堵塞,能够保证排水畅通,这样就消除了隧道衬砌外围水压力作用,避免了衬砌结构发生渗漏水的现象。并且由于其深埋在隧道初期支护内部,在寒冷地区还能有效防止排水半管内冰冻对结构物的冻胀损坏。
3.3普通防水混凝土
当初衬出入侵蚀性地下水环境中,混凝土的耐侵蚀系数不应小于0.8。普通防水混凝土主要是通过调整水灰比,使自身抗渗性与密实度得到一定的提高,其需要遵循的技术要求包括水灰比不可大于0.6;混凝土水泥的用量不可小于300kg/m3;含砂率需保持在30%至40%之间;灰砂比需保持在1:2至1:2.5之间。
3.4外加剂防水混凝土
外加剂防水混凝土主要是通过掺入少量的无机物或者有机物外加剂,使混凝土和易性得到一定的改变,并由此使其抗渗性与密实性得到有效的提高,以适应隧道工程的防水需求。就所掺外加剂种类而言,主要包括氯化铁防水混凝土、三醇胺防水混凝土、加气剂防水混凝土以及减水剂防水混凝土等,其中氯化铁防水剂主要的成分为氯化亚铁与三氯化铁,只要掺入适量的氯化铁防水剂,就可以使混凝土抗渗透性得到大大的提高,且在常用的几种外加剂中是抗渗性最好的。
3.5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至关重要,一旦养护中的水分与温度不当,将容易导致干缩、温差裂缝等问题。在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的过程中,需尽可能地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在平坡上可采取切砖蓄水的措施进行养护;在底板上可采用覆盖麻包袋的措施进行蓄水养护;隧道的侧面墙可采用花孔塑料管的措施进行临水养护。整个养护时间不可低于14d,且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多天后进行拆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隧道设计时做到未雨绸缪,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管,那么隧道病害将会大面积地减少,这样降低支出的前提下,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赵维刚.公路隧道塌方段处理方案[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8,06:223.
[2]张政.岩溶地区公路隧道渗漏水处治原则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