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概述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2期   作者:梁世超
[导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各类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随之增多,其中又以公路桥梁工程居多
        梁世超
        河南乐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林州45655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各类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随之增多,其中又以公路桥梁工程居多。公路桥梁工程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地质条件,如软土地基等等。为了确保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并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对地基进行处理。借此,本文就公路桥梁地基处理的技术和对策进行浅谈。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地基处理
        1导言
        公路地基主要由路堑和路堤两类结构单元组成,尽管这两部分的挖、运、填等环节处理起来还算方便快捷,但是却经常会面对一些复杂的环境条件。须知许多公路路基施工活动都需要在户外开展,那里环境条件、技术设施不佳,也同时增加了户外作业的难度。除此之外,施工中因为路基工地过于分散,工作面严重狭窄,此时想要提高施工质量,就须额外投入更多的技术支撑和管理时间精力。实时性配备完善的施工团队,树立起严格的技术方式规范机制,保证他们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都能够顺利达标。以上任何细节都与公路路基施工紧密相关,一旦出现任何误差,都会直接威胁到公路整体安全性和质量,也透过侧面烘托出公路地基施工的重要性。
        2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原则
        首先需要明确公路软土地基的处理原则,在相关工作当中应当从工期的要求、沉降量控制和桥头地基处理等三个角度着手展开工作。由于当前公路建设当中软土地基路面处理一般使用沥青混凝土的路面,所以应当对路面的厚度加以控制,并且明确施工之后的使用设计年限。通常情况之下沥青混凝土的路面厚度应当为十六厘米以上、设计年限应当在十五年以上,控制路面的沉降量小于三十厘米,而与公路桥梁涵洞等相类似的结构建筑物其总体沉降量应当控制在十厘米以内,而过渡段以及桥头路基等部位的沉降量则需要控制在五十厘米以内。针对公路的软土地基设计和施工,应当保证基本的施工工期,并且加强对桥前坡的护理,注重过渡段的设计和施工方式。
        3公路桥梁施工中地基处理中存在的弊端
        3.1设计的施工方案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不相符
        在设计施工方案前,应进行实地考察,对施工现场的地质地形结构、水位条件,气候温度等因素进行仔细考察了解,设计时,应对考察资料进行认真分析,从而设计出最合理的施工方案,否则出现设计的施工方案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不相符问题,就会对地基的施工进度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若是地基施工受影响,就将导致公路桥梁工程质量与进度面临严峻的挑战。设计的施工方案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不相符问题造成的后果就是:施工中容易出现断桩、孔斜、桩位裂缝、缩孔、坍孔等情况。孔斜、缩孔将导致钢筋笼不能下放;桩位裂缝将会出现漏浆、坍塌等情况;这些现象将对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成本造成严重影响。
        3.2地基处理技术落后
        公路桥梁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对地基处理技术要求较高,而我国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仍较为落后,这就导致公路桥梁的施工进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现阶段,多数的路桥施工企业在进行公路桥梁地基处理时,仍是采用传统的地基处理技术,其主要依据就是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经验,极度缺乏系统性与前瞻性,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从而令地基处理施工的开展十分被动。还有就是施工企业的观念问题,施工企业认为引进先进技术会增加成本,而采用传统的方法也未必就会出现问题,因而拒绝引进先进技术,严重阻碍了地基处理技术的进步。因而,必须针对导致地基处理技术落后的原因进行仔细分析,从而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有效解决地基处理技术落后问题,促进地基处理技术的进步,为地基工程施工奠定坚实基础,为公路桥梁工程质量提供良好的保障。


        4公路桥梁地基的处理技术
        4.1换填法
        换填法的主要原理在于将不良地基的土换成特性优良的填充土,如此可以有效的提升不良地基的承载力,有效控制桥梁结构的沉降量。换填法的处理方式主要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的处理,对于一些深层不良地基而言,施工量过大。通常换填之后的填充材料由较大的砂、碎石以及灰土构成,通过反复碾压直至填充密实。
        4.2预压法
        预压法一般适用于一些淤泥土质和饱和的粘土,预压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地基的沉降问题,实现桥梁结构的稳定。预压法的实质在于,桥梁结构建造之前,在拟定的施工区域内,施加于桥梁结构相当的荷载作用,使得土体中的孔隙水被挤出,地基变得密实。值得注意的是,预压法只是使得土体变得密实,并没有改善土地本身的特性,且预压过程中应注意经预压范围进行一定的扩大,防止周边土体的凸起或下陷。
        4.3强夯法
        强夯法的主要作用在于提升土体的承载力,降低土体自身的压缩性能,以此来实现对土体抗液化能力以及抗湿陷能力的提升。强夯法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重达几十吨的重锤通过高处落下,锤击夯实地面,使得地基实现夯实。强夯法一般用于处理一些砂土、饱和粉土地质的地基。经过相关实践证实,强夯法可以有效提升地基承载力2倍~5倍,使其压缩特性降低2倍~5倍,通常的影响深度可达10m以上。强夯法通过重锤的锤击实现地基承载力的增强,然而这种地基处理的方式也存在其缺陷。首先由于重锤的接触面积较小,使得施工量相对较大,施工效率降低;其次不同区域即使使用相同的锤击方式进行夯实,也难以保证不同区域的地基承载力相同,这可能会导致桥梁结构产生不均匀沉降的问题;最后强夯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地基水分过多时,往往不适宜使用强夯法进行处理。
        4.4振冲法
        振冲法又称振动水冲法,是以起重机吊起振冲器,启动潜水电机带动偏心块,使振动器产生高频振动,同时启动水泵,通过喷嘴喷射高压水流,在边振边冲的共同作用下,将振动器沉到土中的预定深度,经清孔后,从地面向孔内逐段填入碎石,使其在振动作用下被挤密实,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后即可提升振动器,如此反复直至地面,在地基中形成一个大直径的密实桩体与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是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加固方法。
        4.5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主要是通过向地基中加入水泥以及固化剂,对地基土体进行机械搅拌,使得水泥和土体拌和,硬化之后形成整体,如此可以有效的提升整体强度和水稳定性。通常深层搅拌法对于土体中的水分要求较高,一般适用于一些粘性土体,对于一些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基不太适用。
        4.6土挤密桩法
        对于一些具有湿陷性特征的地基土质,使用土挤密桩法可以有效的进行解决,土挤密桩法的主要原理在于通过向地基之中添加粘土,并进行挤压实现土体的密集,保证土体的密实性,提高整体的稳定性。然而这种方法不适用于一些土体水饱和度过大的地基。通常的做法是通过沉管与爆破的方式向地基挤压,使其形成孔状,再向相应的孔内进行填充灰土,最终成为桩基。
        5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各行各业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生产资料生活必需品的运输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使得我国的公路建设投入也相对不断加大,交通运输网络也在不断完善化中。其中公路桥梁修建过程中,其区域位置相对比较特殊,公路桥梁施工中地基的处理,对于整个桥梁施工的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我们在下面的文章中,对于地基处理的技术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杨海峰.提升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8,(07):315-316.
        [2]杨海峰.提升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7,(7):16-197.
        [3]周志华.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城市地理,2018,(12):14-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