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军
身份证号:43072219811130****
摘要:在当前日益发展的社会潮流中,路桥工程的建设水准与人们工作及生活息息相关,可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捷性。在路桥工程中,基础部分的施工水平高低决定了整个路桥的最终建设质量,而对于路桥基础施工来说,路桥基础方面的具体施工工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如果我们想在路桥工程的质量水准上更上一层楼,加强对路桥基础施工工艺的技术研究是重中之重。具备科学性与先进性的的施工工艺,可以显著提高工程安全性与稳定性,可以有效推进我国交通行业发展。本文从我国当前路桥工程基础施工存在的问题出发,对道路与桥梁各自基础部分的施工工艺重点进行研究分析,最终结合实例对路桥施工工艺控制重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希望可以通过本文对今后路桥基础工程的施工工艺的进步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工程施工、路桥、技术特点、存在问题、行业现状
1 路桥基础施工行业概述
我国陆域面积广阔,市政配套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范围与进度不断到达新的高度,路桥工程的工程量与施工建设标准同步提升。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动作出行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与选择性。但这一现状,也导致了路桥工程的施工技术难度不断提高。但当前社会各行业高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很多以往无法解决的施工工艺难点,在高新技术设备的加持下实现了突破,为路桥建设领域翻开了新的篇章。作为路桥工程整体最终质量的基础,路桥基础要想具有较高的稳固性与较长的使用寿命,基础施工要实现基础的高强度与高承载力特性。一旦因基础施工工作不到位导致最终基础存在质量问题,将会对整个工程建设造成即为不利的负面影响,甚至直接对社会与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形成威胁,造成不可估量的的社会经济损失。因此,行业内对相关技术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相关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对施工过程中的细节进行分析,统计并分析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漏洞,系统的总结当前施工工艺技术特点,敢于创新,积极探索发掘最新的工艺技巧,最大限度地实现工程质量提高。
2 我国当前路桥基础工程现状分析
2.1 较短的施工准备时间
路桥工程在市政建设中是极为常见的类型之一,作为市政建设项目,不扰民、不过多的对周边环境与交通造成过多负面影响是最基本的要求。这对市政路桥建设的施工进度、方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
2.2 复杂未知的地下管线环境
在路桥项目施工阶段,通常会伴随着复杂的地下管线环境,在城市路桥建设工程中尤其明显。很多管线由于年代久远,资料的缺失不完整,严重阻碍了先前预留管线定位工作的开展,时常发生施工过程中无意破坏先前市政管线的现象,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影响了周边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2.3 高昂的施工材料建设成本
用于路桥建设工程的施工材料往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这给路桥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建设成本压力。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原材料采购工作,同时还要兼顾原材料质量满足设计施工需求,这也逐渐成为了路桥项目建设中时常遇到的难题。
3 路桥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3.1 道路工程基础
3.1.1 道路基础施工工艺分析
在路基施工阶段开展之前,首先需要做好的工作是对于建设用地的相关勘察,勘察工作结束后,以勘查结果为依据进行针对性的施工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在道路路基填筑作业进行时,要选用质量较高的路基土来进行填筑工作,这样可以保证道路基础具备更高的承载力。施工建设区域的排水系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排水系统需要进行提前预留,为防止施工时的水分过多沉积产生侵蚀现象,需要在路基的两边提前预留大致70°的通道。并在最终的路基土压实作业中,运用分层压实的施工工艺,严格按照路基压实度相关规定指标进行施工作业。
3.1.2路面施工工艺分析
水泥作为混凝土配比中大量运用的原材料,需要在水泥材料具体使用情况给予高度的关注。配比工作进行时,要严格控制误差不超过设计要求的1%。对混合材料的含水量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把控。通过外加剂的使用,降低混凝土的易和性,但要注意,外加剂的使用投入量不可超过2%。材料拌和工作进行时,若发生混凝土落差值较小的现象,可通过水泥浆的适当调整来盖上施工材料的性能。若落差值偏大,则可通过在砂率不变的前提下,合理调整砂石的使用量。砂石配级的科学改良,同样可以实现混凝土拌合物的最终易和性能。
3.1.3 沥青与混凝土材料应用分析
沥青材料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在我国道路施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运用沥青材料的路面具有很高的平整性,还可以实现在不同时间段路面施工的无缝衔接。除此之外沥青材料还具备高效率、便于养护等施工优势,极大地降低了道路施工难度。但在沥青材料的使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沥青的设计配比与拌和,拌和作业时注意温度的控制工作,保证材料的拌和充分与百分百溶解,否则容易导致路面发生拱起,对工程的整体质量强度造成不利影响。
3.2 桥梁基础
3.2.1刚性扩大基础
刚性扩大基础为桥梁实体式墩台浅基础的一种建设形式,该基础具有外伸长度和高度的比值需在材料刚性角的正切值tanα以内的特点,可以有效减少材料所收到的弯曲和剪切作用,实现更加优秀的稳定性。该基础种类在大荷载承载时,有很优秀的表现。
3.2.2 桥梁基础明挖
在桥梁基础施工中,明挖基础为常见施工技术之一,该基础形式为浅基础,通过对基础进行分层施工的手法来实现承载力的提升,通常有人工或机械两种开挖方式。降低地下水位、做好边坡防护、开挖土方、防水处理等方式是该施工工艺的主要施工工序,边坡的防护工作在这一施工工艺中处于较为重要的环节需要进行重点把控。
3.2.3 桩基础施工
桩基础施工手法在桥梁施工领域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建设形式,可以有效增加桥梁荷载能力。主要通过桩和承台的连接实现,桩打入地下,与其分担桥梁上部承受的荷载。该施工手法对桩的质量有较高要求,需要其可以在较大的外力荷载条件下,尽可能少的发生沉降,并保证稳定性。
3.2.4 钢筋施工
钢筋是路桥工程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在桥梁基础的施工作业中需要对其进行重点把控,首先是钢筋质量保障。钢筋入场使用前,要有严格的检验环节,保证其标号、强度可满足设计施工需求,且外观整洁、无锈蚀、油渍、折弯的现象。(2)严格控制施工工序。钢筋制作与安装作业,要图纸标准为依据,施工地点的选择需可以满足工程安装需求。
4 案例分析
4.1 工程概况
NARA项目位于马里库里科洛大区西北4号国道,项目起点古阿拉到沃罗克罗道路全长70.93公里,设计时速为80公里每小时,路面宽7米,为单向单车道。(项目主要工程量见下表)
.png)
图表1 项目工程量汇总
4.2 路基施工
4.2.1.施工顺序
前期准备→基底清理→分层作业→摊铺→平整→洒水晾晒→压实→质检→路基整形
4.2.2.施工工艺
路基的施工工作要实现全程机械化,运土作业运用挖掘机与自卸车,分层摊铺阶段中,每层的摊铺厚度不可以超过40cm,且大于10cm,为保证施工质量,分段施工组织作业时要严格以路基施工规范为依据开展施工。施工过程大致可分为“ 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
其中三阶段为准备、施工、完工阶段;四区段为平整区、填筑区、压实区、核查区;八流程为前期准备、基底清理、分层作业、平整摊铺、洒水晾晒、压实、质检、路基整形
基底清理是指精准定位路基边桩位置,清理路面杂草与地表的腐植土、排水清淤、平整压实。基底整体的平整度、压实度需要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分层作业为从基础的低处开始进行分层填筑作业。为了防止路基的边缘压实度不足,路基摊铺的宽度应增加0.5m。
洒水与晾晒:项目区域雨季期短,需要合理安排建设工期,具体含水量要控制在实验计算的+2%~-3%的范围之内。
.png)
测量定位作业(图片来源:网络) 洒水作业(图片来源:网络)
机械碾压:以实验计算好的给定参数为标准,通过重型搌动压路机的碾压作业实现压实需求。压实作业时应遵循静压到振压的顺序;先慢后快;先边缘后中间的原则,逐步实现土层压实。做到不漏角、无死角,保证基础压实均匀,且密实度符合设计规范需求。
.png)
基层碾压作业(图片来源:网络) 碎石垫层压实作业(图片来源:网络)
5 结语
我国当前基础设施建设水准不断实现新突破,交通路网越来越发达,有效的提升了各种形式交通运输的便利性。路桥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对日后工程使用时的安全与稳定造成影响,可以有效增加路桥工程使用寿命,提升工程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基础施工工艺的运用是重中之重,所以必须对工程的基础施工工艺进行深刻的研究,为我国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工艺可以取得飞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连增强.道路与桥梁基础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7(15):277.
[2] 王新龙,陈锐.道路与桥梁基础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7(24):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