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2期   作者:卢晏丽
[导读] 工程造价作为建设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影响建设方做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也是施工单位成本管理的重要指标
        卢晏丽
        身份证件号:37152219880116****  山东省 252000
        摘要:工程造价作为建设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影响建设方做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也是施工单位成本管理的重要指标。信息技术的进步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低效且容易出错,缺乏精细化的数据信息管理。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与BIM技术的结合,通过信息数据平台来促进决策、设计、施工、造价管理,有助于优化当前建设行业的合作模式,提高建设效率,减少资金浪费。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
        1.BIM概述
        BIM为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首字母的缩写,自从Autodesk公司提出后便逐步受到关注和应用,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获得了工程建设行业的普遍认可,国内也在逐渐将BIM技术运用在一些重要项目中。如夜郎河双线特大桥使用BIM技术进行虚拟施工和对复杂结构进行3D可视化交底,得到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BIM的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出自美国第一版国家BIM标准:“BIM是一个设施(建设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BIM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概念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性依据的过程。在项目不同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
        2.BIM技术特点
        目前BIM技术已经被国际公认为建筑业发展的革命性技术,其全面推广应用对建筑行业的科技进步将会产出无可估量的影响。与传统方法相比,BIM有很多更先进之处。如建筑模型的参数化、统一互相割裂的建筑过程、交互性操作、人员配置更加快速准确等。
        BIM对于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的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BIM的优势主要在于它的参数化、可视化、模拟性、可协调性以及可输出性等特征。
        3.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3.1决策环节
        项目决策作为支撑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施工的核心内容,决策准备过程是否充分,对整体建筑工程的走向具有决定性的引导作用,倘若决策失误,整体工程建设将会受到极大影响,项目成本也会翻倍提升,这对于造价管理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而通过BIM技术的应用,该系统模型可以根据各项检测数据自动模拟出最合理的决策方案,从而协助全过程造价管理工作顺利运行,BIM模拟系统能够根据各项目规划及财务报表做出深层机构与剖析,利用多类型估算方法进行模拟演算,测算出最符合方案规划的数据参数,以便为建筑工程管理决策提供最具科学性、参考性的意见。
        3.2设计环节
        设计作为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第二执行阶段,BIM模拟系统可以根据管理决策结果所提供的方案进一步制定详细的设计规划,通过BIM的模型模拟技术,可对建筑工程内各环节参数设置予以微调,实现细节上的完善。设计蓝图定型后,可以再将其投放入BIM系统中对其再次推演,发现设计环节潜在弊端,以便及时调整与改良。
        3.3施工阶段
        3.3.1工程结算
        在工程结算过程中,主要是指承包商在施工期间根据合同内容作出对工程进度阶段性的结算工作,也是在此期间,通过对资金材料的消耗进行补偿。在施工期间会对项目实际工程量进行多次结算,直至监理单位签订验收竣工清单后,项目完全竣工。BIM技术应用能够加强工程结算的简单程度,在软件中进行算量导入,在同样的施工环境下进行数据填写,造价BIM模型的建立,直接可以获得剩余部分的工程造价,该软件的应用可以实现按实结算。同时在工程进度采购原材料的过程中,对资金分配以及采购计划进行合理调整。


        3.3.2工程变更和索赔管理
        在施工期间,工程量的变化是施工现场的常见现象。BIM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由于工程变更造成的成本浪费,然而,BIM技术的使用不能完全的消除工程造价的变更。由于施工期间变更的现象屡见不鲜,业主与承包商通过在BIM模型上添加施工时间与进度,做出科学的成本信息的核对。在成本控制中经过统计与计算进行施工进度款的支付,BIM技术的应用不仅是在每个阶段做出良好的任务下达,更能直观的对每项款项信息做出展示,减少由于超付或延付现象的产生索赔。
        3.4竣工验收阶段
        在传统的项目验收过程中,由于企业验收人员需要根据施工图纸以及算量进行实际现场的勘察,采集有效的数据后进行计算后才能决策工程验收是否合格。对于传统的竣工验收方式较为复杂,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等,然而在此过程中由于人工进行数据采集非常容易出现误差,影响验收工作的有效开展。施工期间验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BIM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施工验收效率,BIM技术对施工的结果可以完整地将其表达,充分反映出每个细节的质量情况。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通过计算机设备进行比对,省去了复杂的人工计算,节省了企业成本,促进经济收益的最大化。同时BIM技术的使用,对于模型构造、结构工程量、材料价格生产厂家等可以随时进行更新。在业主与承包商使用BIM模型建立项目管理过程中,结合BIM数据库中的有效信息,在竣工时为企业提供更加快捷准确的验收结果。
        4.BIM技术应用优化
        4.1信息共享
        随着项目建造的深入,信息量会不断加大,当信息复杂到一定程度后,项目参与人员仅凭自身能力根本无法掌握,这给传统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信息收集、调用、归档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必须借助计算机辅助管理。BIM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是三维数字模型,根据项目进度逐级登入各阶段的空间模型信息和物理信息,形成数据库。BIM模型能覆盖建设工程的全过程信息,通过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改善信息沟通方式,全方位打破信息壁垒和信息不对称,减少参与方间的矛盾,公正维护共同利益,提高工作效率。
        4.2协调各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
        BIM的信息可视化、信息互享、可追溯性等优势,能提高信息管理效率,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将BIM结合全过程造价管理,利于打破传统僵化的管理模式。基于BIM信息可视化优势,信息资源的三维视觉呈现能在设计阶段提供碰撞分析,可自动检测管线的标高位置,消除结构构件、设备管件之间的硬碰撞,减少人为设计失误造成的拆装、返工等资金浪费;在信息互享上,项目管理人员可根据设计、施工及市场波动实时更新数据,实现动态协同管理;在项目后评价阶段,可实现对建造材料进行生产、取样、检测、审批的全过程追溯,为项目管理的后评价提供依据。
        
        结束语
        造价人员需要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国家也应该将BIM技术软件的开发与国际规则结合,并统一相关技术标准。运用BIM技术时,需要建立完善的BIM技术应用监管机制,创造最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来弥补使用费用高的问题。完善基于BIM技术的造价管理制度体系。不同于以往工程造价为主导的管理策略,BIM技术的应用,变革为建设方主导、各供应链参与方协同合作的格局。这种工作方式使得建设方能够统领全局,在项目系统架构、战略决策、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占领主导地位。这就需要项目参与方在造价管理过程中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总结经验,共同构建出一套科学的应用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林素芳.关于市政工程中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36):205-206.
        [2]沈鹏,姜明映,张云虎.BIM技术在公路工程全过程造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15(06):332-334.
        [3]高莹.基于BIM的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以花园雷迪森大厦为例[J].价值工程,2019,38(10):187-189.
        [4]贾真.BIM技术在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06):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