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记全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以及优化,这使得建筑行业发展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建筑施工技术,但却具有众多优点,因此该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随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本文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
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概述
具体来说,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与传统浇筑式建筑有很大差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由工厂统一进行生产,并运输到施工现场,随后再对其进行安装。在预制构件选择时,应根据开发商实际要求及施工部位的实际情况和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进行选择,并根据国家相关行业标准与质量要求对装配式构件材料进行科学的购买配置,同时在选择时要对生产厂家的资质、信誉、生产能力等方面进行审核,并做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质量检查工作,进而购买符合工程施工要求以及质量标准的装配式构件,最终对建筑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及施工。由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具有众多优点,因此其应用范围相对较广,尤其是对于目前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来说,科学的应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房屋的施工质量以及整体性能。虽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具有众多优势,但其施工要点相对较多,并且施工过程较为繁琐,这就对施工方以及设计方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
(一)模板安装技术
在模板安装时,需要按照先安装水平构件,再安装竖向构件,先安装模块构件,再安装异形构件的安装顺序进行安装,确保模板安装结构的统一性达到要求,同时满足建筑的施工实际需要。首先,应在新旧混凝土的粘接面进行凿毛处理,并将斜模板固定在指定的高度上,进而便于剩余浮浆能够流入模板顶端,最终使旧混凝土与新混凝土充分的融合。其次,当新老混凝土融合完成后,需要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查,当混凝土表面溢出时,则可停止混凝土浇筑。需要注意的是,在混凝土浇筑时应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选择相应的浇筑设备,在浇筑时应避免出现浇筑不均以及混凝土冒泡的问题出现,当出现浇筑问题时,需要及时停止浇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解决。当浇筑完成时,应利用振捣设备对其进行振捣处理,振捣时间应低于15s,混凝土浇筑应一次完成,不能重复对其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在PVC管内填充彻底,当填充完成后,应对其进行静压处理,五分钟后方可关闭填充闸门。
(二)PC板安装技术
在PC板安装时,应根据工程现场的具体特点以及施工进度和施工要求对其进行安装。首先,应固定好相应的支架支撑,将其平稳的放置在堆放架一侧。其次,在吊装时应做好吊环的预留处理,确保PC板与预制板之间充分接触,随后才能够进行拼装处理。当拼装完成后,应对PC板的安装位置进行一定的调整,调整完成后才能够利用混凝土进行浇筑。
(三)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对墙体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应在墙体浇筑底层铺设3-5cm的减石子混凝土,进而避免混凝土在浇筑时发生漏浆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砂浆按照施工要求完成浇筑后,应对混凝土浇筑的厚度以及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混凝土厚度应低于40cm,并且浇筑时间应小于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在进行墙体混凝土浇筑时,应利用分层浇筑的方式进行浇筑,进而避免浇筑完成后墙体出现裂缝。
浇筑完成后,应利用震动棒对其进行分层振捣,振动棒应按照先慢后快的方式进行插入,每层插入深度应低于50cm,不能插入过多,同时也不能插入过少。此外,在振捣时,应注意振捣石子是否下沉,或混凝土表面是否存在浮浆,假使出现这两种现象,应停止振捣。在浇筑混凝土时,应避免钢筋与预埋件以及模板之间相碰撞,当浇筑完成后应做好钢筋找平工作,确保墙体浇筑高度高出顶面高度2至3cm,进而使浇筑结果符合施工要求。
(四)预制部件安装技术
在对预制板进行吊装时,应将预制板吊装在预留的顶层位置,并将预留吊环固定好,同时再次检查吊环是否固定牢固。在对阳台板进行吊装时,应将阳台板缓慢地放置在距作业面50cm的位置处,同时对水平线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阳台安装过程始终保持水平。此外,当阳台板安装完成后,还需要对其角度进行调整,避免出现角度不正的问题,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叠合楼板安装过程中,也需要对吊装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起吊时应缓慢平稳,确保叠合板在放置时不会出现晃动。在楼梯板安装时,应确保楼梯板与作业面保持5cm的距离,进而使其安装方向以及位置符合施工标准,随后才能够对楼梯板进行焊接处理。当预制板吊装完成后,应进行预埋管线施工作业,确保管道与叠合板的规格以及位置走向一致。在叠合时,不能少于6cm,最多仅可有两条管线出现交叉的现象,避免出现多层管线相互交叉的问题。由于叠浇层梁柱节点的缝隙相对较为狭小,假使浇筑混凝土柱根部位置较板位置过高,将会导致浇筑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甚至还会造成混凝土内部出现空洞。因此,在浇筑叠合层梁柱节点浇筑时,应利用小型振动棒对其进行振捣处理,同时在混凝土凝固前,做好相应的抹平以及收光等操作,当混凝土凝固完成后,还需要做好后期的养护处理,确保混凝土能够处于湿润的状态。
(五)吊装技术
吊装技术指的是在吊装时对墙体的标高以及垂直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只有做好吊装角度以及位置的控制工作,才能确保吊装环节顺利完成。首先,应在后浇段位置上露出一部分钢筋,同时做好相应的标记,当标记完成后,应在露出钢筋标记位置上方设置一个厚度为2-3mm的垫片,进而确保墙板高度符合施工要求。其次,应在墙板位置进行墨线的设置工作,对墙顶尺寸的控制线进行记录,确保墙体实质标高符合标高控制制定范围内,随后进行支撑处理,再应用建筑支撑对墙体的垂直度进行一定的调整。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墙体的垂直度进行调整时,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施工人员进行调整,同时对相关数据进行准确的记录。最后,当吊装完成后,应对下一块墙体进行吊装,直至所有墙体吊装工作完成。
(六)连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时,常见的构件连接方式主要包括套筒灌浆连接以及螺栓连接。套筒灌浆连接技术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重要连接技术,其能够确保纵向受力钢筋的方向以及受力状态符合力学要求。螺栓连接主要应用于楼板以及外挂板之间的连接工作,一般情况下会利用L型角钢对下层楼板与外观底板之间进行连接,当连接完成后应对其连接部位加以相应的预埋处理,当预埋完成后再对整个楼板进行浇筑。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技术逐渐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以及应用,并且由于其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因此其广受人们所欢迎。但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各项风险。所以,研究人员应加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同时充分掌握此项技术的应用要点以及质量控制要点,在施工时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毅.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建筑技术开发.2019(23):132-134
[2]刘锦铖,陈清锋,赵权威.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关键措施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20(04):130-134
[3]周遂.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5):2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