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波虹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 淮安 江苏 22003
摘要:针对农村相对集中居住中农民生活满意度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找出政策了解程度、水电气的供应情况、卫生医疗状况、生活成本、居住生活习惯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社会、社区及农民四个层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农民生活满意度;策略
一、引言
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大跨步前进,促使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经济体制的变革又加速了城镇化的建设,城市规模逐渐增大,城市用地越来越少。这使得农村的土地逐渐被当地政府征用,农民就要搬出农村,到一个新的地方去生活,这就是政府新建的集中居住区。但是,集中居住使农民的生活场所、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农民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影响的,要想让农民更好的适应集中居住的生活,更快的融入到社区生活中,政府就要建设适合农民心意的居住区,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只要农民的幸福指数提高了,农民也就喜欢上了集中居住。农民集中居住已经成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依靠国家的惠农、利农政策,集中居住区的建设越来越能满足农民的需要,集中居住这一举措的实施也越来越顺利。建设集中居住区,有利于节约并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有利于城镇化发展。一直以来,“三农问题”都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党和国家所有的政策几乎都与“三农问题”挂钩,可见农民问题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都是惠农、利农的好政策。经济的发展促使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城市人口规模骤增,这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以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城市不足以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所以,政府就采用集中居住的形式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可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对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问卷调查
1.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是对淮安市淮阴区淮高镇集玉嘉园安置小区、吕良镇的农民集中居住综合体——湖畔旺屯、戴楼街道小集公寓及淮阴区刘老庄镇九房安置小区等几个农村相对集中居住地进行了问卷调查,样本基本覆盖了淮安市各种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覆盖了淮安市的大多数乡镇。问卷调查的对象是从社区中的人群中随机选取的,被调查的居民无论是在个人特征方面还是在家庭特征方面都比较客观,个人特征方面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文化水平,家庭构成等都是比较合理的,比较具有代表性,能够保证可以获得可信度较高的数据。问卷调查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一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76份,无效试卷24份,问卷的有效率达到了97.6%。调查问卷的内容比较全面,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社交情况、满意度等。
2.样本分布情况
在回收的976份有效调查问卷中,从性别上看,男性有540人,女性有436人,男女比例接近6:5。居住房屋面积60平方米以下91户,占9.3%;60-120平方米498户,占51%;120-180平方米290户,占29.7%;180平方米以上97户,占10%。家庭年收入0-10000元81户,占8.3%;10000-20000元90户,占9.2%;20000-40000元455户,占46.6%;40000-60000元291户,占29.8%;60000元以上59户,占6.1%。
三、淮安市农村相对集中居住中农民生活满意度存在问题
(1)政策了解程度
农民对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越是了解,对集中居住表现出的不满意态度就越低,满意程度就越高。通过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可以得出农民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与对集中居住的满意程度是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是0.77,属于中度正相关关系。而事实上,农民对党和国家的政策了解的并不透彻。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有40.6%的人认为集中居住就是政府在向农民要土地,有32.2%的人认为集中居住就是政府出钱让农民拆房子搬家,只有12.7%的人认为,集中居住是政府在为农民谋福利,而只有9.1%的人认为,集中居住的目的就是为了节约土地资源。
(2)水电气的供应情况
集中居住改善了农民对水、电、暖、气的使用条件,这使得农民对集中居住的不满意程度降低了,满意程度增加了。通过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可以知道,集中居住的水、电、暖、气的供应情况与农民对集中居住的满意程度是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是0.96。但事实上,农民对集中居住的水、电、暖、气的供应情况认识不多,并不觉得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能是因为资金不足导致的。
(3)卫生医疗状况
卫生医疗状况的改善,会使得农民对集中居住的不满意程度减低,满意程度增加。通过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可以知道,卫生医疗状况的改善与农民对集中居住的满意程度有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是0.66。集中居住后,虽然卫生医疗状况得以改善,但是改善力度不大,主要还是因为资金限制,并不能使医疗水平大幅度提高。
(4)生活成本
生活成本的高低影响着农民对集中居住的态度。通过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可以知道,生活成本与农民对集中居住的满意程度有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是-0.55。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有52.5%的人,认为集中居住后自己的生活成本提高的不多,有20.1%的人,认为集中居住后自己的生活成本提高了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有部分农民虽然集中居住,但是仍旧有一部分属于自己的土地,依然可以利用自己的土地来增加农业收入,所以集中居住后,感觉到自己的生活成本增加的不多。
(5)居住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的改变会影响农民对集中居住的满意程度。通过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可以知道,生活习惯的改变程度与农民对集中居住的满意程度有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0。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有30.9%的人,认为集中居住后,自己的生活习惯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有48.8%的人,认为集中居住后,自己的生活习惯受的影响不大。这主要是因为在对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的同时,农民依然可以适当进行农业生产生活。
四、提高淮安市农民集中居住的满意度的对策与建议
1.政府层面
政府要加大对制定政策的宣传力度,必须要统一思想,并且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包括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介,对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江苏省政府、淮安市政府等等所有建设新农村以及城镇化的政策进行宣传,对所有的惠农政策大力宣传,提倡节约用地,逐渐解决农村居民在集中居住上遇到的问题,大大提高农村居民搬进集中居住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政府如果对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就会影响到农民的正确认知,从而影响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的满意度。所以说,只有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居民对集中居住的认识,才有可能提高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的满意度。
与此同时,政府还需要根据农民的具体需要,根据农民之间的个体差异,设置恰当的实际数据收集系统,及时获得农民的具体需求,并建立起与农民需求相一致、相配套的“硬件”即公共服务设施,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农民对集中居住的满意度。政府还要利用一切手段,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与技术技能,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整和现有的教育资源,开设更多的技能、技术培训班,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农民的综合竞争力,这样以来,农民就会对自己各个方面,信心倍增。精神愉悦对提升农民对集中居住的满意度是有促进作用的,也可以促进农村居民更好的融入到社区生活中。
2.社会层面
淮安市农村居民的集中居住,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出淮安市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水、电、气使用相对之前会更加方便。但是生活成本的提高会增加农民的日常生活消费,也会增加农民的生活压力,生活压力变大就意味着农民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下降了。通过努力,社会是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的。社会可以为农民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手里的钱多了,自然心情就好,这对提高农民对集中居住的满意度是有利的。
社会还可以降低农民的居住成本,针对日常生活中的水、电、气等费用支出,可以规定一定的免费使用额度或者折扣优惠,这不仅可以降低农民集中居住的生活成本,还会鼓励居民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气。
另外,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建立集中居住区自己的小片蔬菜种植区域,每户按用量按月收取费用。在集中居住的过程中,社会需要不断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使农村居民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农村居民之前生活条件比较差,身体素质比较差,生病的概率也比较大,提高社会医疗水平和福利水平,可以使农民看病较之原来相比更加方便,看病的费用也相对合理,就算是大病,农民也能看得起,也可以将费用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些都可以提高农民对集中居住的满意度。
3.社区方面
改善农民集中居住区环境,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推进淮安市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前,要有足够的资金,用于集中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道路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在道路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切实考察好实际的地理环境,这样才能为农民营造更好的集中居住环境。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筹资,加强对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用水、用电、用气、电视、互联网等方面都要建设好。下一步,还要配备垃圾处理地、公厕等设施,还需要配套建设小区专门的生活服务设施,比如商场、菜市场、小学、幼儿园、健身房、游泳馆、棋牌室等。小区里老年人数量占的比重较大,所以还要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人提供健身、娱乐的场所,从而让老人能过上高枕无忧的生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兴建广场舞场地,以及健身器材、健身场地,能够让集中居住的居民能够拥有更好的休闲娱乐设施,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可以增进邻里关系,陶冶自己的情操,促进集中居住的满意度提高。
小区要大力宣传政府的优惠政策,利用大众媒介进行宣传。社区应该积极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根据自己的特点,着力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丰富的社区文化。据调查,居民还没有完全适应城市社区的文化,体现出一定的排斥,社区的管理者平时应该采取接地气的方式,拉近与居民的距离,与他们聊聊天,增进居民的归属感与主人翁感,促进社区文化的建设。社区物业也应该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改善自己的服务态度,积极解决社区居民在居住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提高社区办事的效率,提高农民对集中居住的满意度。
4.农民层面
农民要正视自己与城市居民之间,无论是在文化素养上,还是在技能经验上都就有一定的差距,要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但是不能自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就需要积极寻找合适的机会去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农民应该加强自己的受教育程度,加大自己的学习力度,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对于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学习培训机会,居民应该积极参加,增加自己的收入来源,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对提升农村居民对集中居住的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集中居住区的居民应该积极主动的适应集中居住的生活。农民要想积极融入到社区生活中,就需要解放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认识,正确处理集中居住前后自己身心上发生的变化,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积极主动的去寻求帮助,这样就能让自己更加和谐的融入到集中居中生活中。
集中居住的居民需要正确客观的认识集中居住的行为,积极、乐观的面对新生活。农民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技能。同时,农民还要自觉遵守城市生活的各项规则,改掉自己以前生活的陋习,这样能促使自己更好的融入社区生活中。集中居住的居民不应该固步自封,每天把自己封闭在家里,应该走出去,走到户外,无论是锻炼身体还是与邻居聊聊天,还是跳跳广场舞,对居民的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居民的物质生活丰富了,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提高了,农村居民对集中居住的满意度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