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龙灏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大队 山东省烟台市264004
摘要: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也给我国地质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我国地质灾害发育,2019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6181起,共造成211人死亡、13人失踪、7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7.7亿元。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地质灾害治理,治理技术的研究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内容及方法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内容;方法
引言
当前,随着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日益加重,自然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在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的威胁是非常大的,大规模的地质灾害很容易带来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地质灾害的治理受到了国家以及人民的高度重视,因此,有必要对水工环地质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1常见的地质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具体内容:首先是地震灾害。地质灾害中,人们最为熟悉的便是地震。地震通常是因为地壳运动而导致的。地震灾害有着突发性以及破坏性的特点,而且不同的地震对震区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地震彻底成型前其表现并不明显,因此地震拥有极高的预测难度。虽然因为科技进步,地震勘探技术也是越来越高,但还是很难在第一时间对地震做出准确预测。其次是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拥有很高的危险性,地面塌陷的主要形成原因就是工程施工不合理,不合理的施工很容易对施工区域的地质结构造成永久性损伤,从而给地面塌陷留下隐患。比如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矿产的大规模开采,就有可能留下地质结构问题,地质塌陷这种情况通常情况下在岩溶地区发生较多。最后是地裂缝。在出现地质灾害时,往往都会伴随着地裂缝,地裂缝的出现通常会表现为地面颠了,严重的地裂缝会对地质结构造成很大的破坏,通常情况下,地裂缝的产生都会与地下水有关,地下水在实际开采时如果大量取水,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很容易导致地质结构不稳定,出现地裂缝。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内容及方法
2.1治理方案的确定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内容及方法之一是治理方案的确定。首先,对边坡材料的收集,勘察现场,了解灾害具体情况,对边坡的损坏程度,损坏位置等。同时,要对边坡所在位置的地理情况、地形、岩土等内容,完成信息收集后。边坡所在位置的地质环境等条件与当下灾害带来的损害同时了解清楚后,要进行相应的参数计算,以此为基础选择边坡支护方案,比较各种方案的经济效益,寻求高效快速低投入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其次,计算相关数据参数,首先保证边坡材料真实准确,对所有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根据边坡土质实际通过分段的方式设计支护方案,其中需要特别重视参数有边坡长度、类型以及回填高度,明确工程施工安全等级。再次,根据边坡特征进行支护方案设计,严格遵循相关技术提出的规定要求,同时以动态设计为原则,全方位获取与施工场地相关的数据信息,通过对其进行计算和对比,科学进行施工方案设计,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方案在具体实施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对施工现场中的技术、员工等都要进行严格管理,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2.2前方卸载——主被网——表面挂网喷浆——嵌挂——截排水沟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内容及方法之二是前方卸载——主被网——表面挂网喷浆——嵌挂——截排水沟。卸载滑坡体是为了保证边坡的长期稳定。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崩塌防治体设计文件以及实际坡面情况,考虑边坡稳定性、滑坡范围、开挖方量等因素,在坡体各段进行开挖坡形。
选择主被动防护网进行多方面防护。主动边坡防护网,勇于阻拦坡体上滚落的岩石,防止坡体损坏。对于落石坍塌情况集中的区域,或者频率较高的区域,作业施工难度大的区域,都可以运用主动防护网。被动防护网适用于坡体斜度小,施工便利的区域,并且可以起到一定的生态维护作用。利用表面挂网喷浆来防止山体胡奥,减少坡体坍塌。该工艺应用于地质灾害严重的区域,对道路、坡体、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是极强的保护。运用外部嵌挂构建进行坡体加固工作,多层防护。
2.3绿化因地制宜,优选乡土植物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内容及方法之三是绿化因地制宜,优选乡土植物。绿化是治理工程中最能体现治理效果的环节,根据不同的地形、不同需求和养护条件,优化确定绿化方案、物种筛选及植物群落搭配方案,使所构建的人工植被具有美化环境、固土、持水等多重生态功能。使自然生态环境在短期的人工干预下,通过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能力,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绿化的设计从覆土、树种选择到养护要整体考虑,在一般区域的地质灾害治理中,树种应以乡土树种为主,一方面可以提高成活率,另一方面能使得环境更加协调自然。在“三区两线”范围内,养护条件好,景观程度要求高,树种选择可在乡土树种的基础上增加景观树种的设计,在治理灾害、恢复生态的同时,又开辟了新的旅游休闲区域。在高陡边坡的治理中,目前常采用工程措施有挂网喷播、生态袋(毯)等,但是挂网和生态袋等都有一定的寿命周期,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建议优先选择多级绿化平台辅助上攀下挂植物的方法,不易实施工程措施的还可以采用高大树木遮挡,通过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植被群落构建,逐步恢复局部生态。
2.4锚喷技术在崩塌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内容及方法之四是锚喷技术在崩塌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虽然在危岩带内没有稳定的地下水分布,但由于降雨渗入坡体裂隙,岩体在地下水的动、静水压力作用下,不但增加坡体的自重,同时导致炭质泥岩遇水软化,加速其风化流失速度,降低了软弱面粘结性与坡体稳定性。因此,降雨也会对坡体变形破坏产生很大的影响。
2.5地裂缝的治理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内容及方法之五是地裂缝的治理。通常地裂缝的表现形式为区域性的地质结构断裂,因此在使用水工环地质技术进行地裂缝的治理时,可以针对地裂缝不同的诱发机制来进行详细监管。比如,可以通过对地下水的监测来确定地质的稳定情况,在人工开采地下水时,可以通过及时沟通来保证地下水的开采适度,避免对该区域造成伤害,通过对地下水的预警,来保证对地裂缝的防治,降低地裂缝的发生概率。
2.6微型钢管桩石墙技术应用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内容及方法之六是微型钢管桩石墙技术应用。钢管桩基础施工根据现场情况,崩塌堆积桩位地形相对较缓,岩土体主要以坡积成因为主,偶夹孤石,采用人工挖孔有成孔条件;崩塌堆积桩位地形相对较陡,岩土体主要以崩积成因为主,桩位周边遍布大孤石,分布杂乱,结构松散,岩体坚硬,孤石块径较大,一般都在2m左右,采用人工挖孔的方式无法开孔挖掘,并且极易出现大规模塌孔,人工挖孔施工作业安全风险极高,因此,崩塌堆积Ⅱ区拟采用机械成孔钢管桩代替人工挖孔桩形成拦石墙,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采用机械作业也能满足施工进度需要。
结语
总之,地质灾害在治理过程中,永远都是预防大于修复。地质灾害造成的各类损伤,很难在第一时间修复完毕,而通过水工环地质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升地质灾害的防治效果,从而达到治理地质灾害的目的。相信随着水工环地质技术的提高,地质灾害的治理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19年全国地质灾害通报》[Z].
[2]许强.开展生态化地质灾害防治势在必行[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