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文
淄博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 山东省淄博市255000
摘要:在当今建筑工程的全过程管理中,工程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建筑工程建筑物地面裂缝是常见的质量缺陷之一,属于结构裂缝的范畴。结构裂缝不仅影响结构的完整性,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有可能影响使用功能或降低使用寿命。仅从地板裂缝来看,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材料不合格、施工方法不正确、养护不足、季节性施工措施不到位等。这里不作详细的说明,本文重点分析预防措施和简单的加工工艺。
关键词:建筑工程;楼板裂缝;预防措施;治疗技术
1原因分析
1.1温度因素
裂纹混凝土浇注完成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作为混凝土的体积大,水化热聚集在混凝土和不容易消散,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迅速消散热量,因此形成了一个内外温差大,温差大导致内外热胀冷缩的差异,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混凝土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会产生裂缝。
1.2由于收缩因素造成的裂缝
混凝土表面在凝结硬化之前会继续失去水分。当混凝土很少或根本没有力量最后设置之前,或当混凝土刚刚完成设置,但强度很小,混凝土表面的水损失由外部世界太快,导致毛细血管之间的大的负压和混凝土的体积急剧收缩,此时混凝土的强度,不能抗拒自己的收缩,导致开裂。
1.3浇注混凝土后上光造成的裂缝
由于部分成品表面上的脚印或其他痕迹,经常需要重新上光。但过高的找平和压延会导致更多的细骨料浮到混凝土表面,形成更高含水量的水泥砂浆层,硬化过程中碳化和收缩更加明显。
1.4模板支撑产生的裂缝
新浇混凝土楼板容易在模板、支撑变形的情况下产生裂缝。由于支撑刚度不足或梁板支撑刚度差异较大,荷载作用下的沉降或施工过程中的过大振动导致模板支撑发生位移,混凝土尚未形成足够的强度来支撑自身的重量就出现裂缝。此外,地基沉降也是造成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一个很常见的原因。
2预防措施
2.1人员方面
加强技术交底和素质教育管理,详细说明工程难点和特点、技术要点和常见质量问题的预防,使操作人员掌握混凝土施工要点和裂缝预防措施。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检查,发现违章作业或不按照施工计划和技术交待作业的,应当责令改正。必要时可派人监督混凝土的浇筑、养护和成品保护,影响操作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质量。
2.2机械工具方面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机械工具在进入现场前都要经过检查和验收,其性能和状况达到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例如,在泵送混凝土前,鉴于泵管接头的坚固性,泵管应进行水密承载和拔出试验,合格后方可泵送作业。在地面浇筑混凝土时,根据地面的厚度选择振动器或振动器。在常规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工作必须连续进行。这就要求现场必须配备满足浇筑能力的机器设备,不能因为一台机器的故障而影响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2.3材料方面
(1)涉及主体结构的混凝土采用预拌(预拌)混凝土,项目部优先通过企业《合格供应商名录》选择混凝土供应商,或通过招标签订混凝土供货合同。合同中对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水胶比等有规定,并要求对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浇筑、养护和成品保护,防止结构裂缝的发生。(2)水泥优先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如大坝水泥,也可选择矿渣水泥,不宜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选用连续级配的粗集料,原料中的泥浆含量应控制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选用级配良好的砂石,降低集料空隙率,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2.4施工方法方面
(1)制备混凝土施工裂缝的预防措施,对大体积混凝土,我们必须准备一个混凝土施工的特殊程序,包括模板和混凝土施工难度高,根据危险的大型项目的需求组织专家论证,该项目专家批准后组织施工。
(2)严格执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按混凝土和易性要求和楼板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质量检验规定进行设计。验证重要的混凝土参数,如水胶比、砂比、比重等。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坍落度试验,现场坍落度是主要的坍落度试验。
(3)基层处理合格后的混凝土浇筑,应先将模板或基层浇湿,切勿过度浇水。加强混凝土的振动工作,振动应做到不漏振,重要部位应进行二次振动操作。
(4)重制品防护措施,在浇筑和捣打建筑物地板的过程中,要保护地板钢,避免因受力不均而造成钢材弯曲,影响结构的完整性。混凝土浇筑后从初凝到终凝期间,不得踩踏楼板或放置材料,防止结构裂缝的形成。
(5)加强混凝土养护,使混凝土冷却速度尽可能平稳,避免因温度突然下降而造成结构裂缝。维修应按照规格书中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大体积混凝土必须做好温度记录,一般地坪养护混凝土不少于7天,特种水泥搅拌混凝土不少于14天,主要采用湿法养护。秸秆袋也可以覆盖,塑料膜和土工布可以用于节水。
(6)夏季温度较高时,应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泵送混凝土要添加泵送剂、缓凝剂等添加剂,冬季混凝土要添加早强剂。还可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粉煤灰,降低水泥的水化热。
(7)合理设置后浇带,按标准,按照“数量适量、位置合理”的原则,宽度控制在0.8 m ~ 1m之间。后浇带处钢筋必须连续,不能断裂。周边混凝土42天后使用高强级或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后浇区施工后,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天。
2.5施工环境
(1)季节性施工难以避免,在雨季或冬季因赶上或节点完成事件必须进行混凝土施工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混凝土出现雨离析或冻结和强度退化。
(2)一般情况下,雨季混凝土应防雨,遇雨应立即停止。施工缝应设置以覆盖混凝土表面。雨量少,施工段及时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暴雨时,混凝土浇筑作业无法继续。在后续操作之前,应拆除雨水浸透的混凝土进行重新浇筑或技术评估。
(3)夏季高温季节施工时,应减少混凝土的生产、运输和浇筑时间。白天高温时可选择夜间混凝土浇筑作业,组织足够的劳动力及时完成浇筑作业,加强养护管理。
(4)冬季施工应制定专项计划,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例如,提高混凝土生产温度,遮盖棚屋,加强温度记录。在西北地区,应采取加热炉等提高现场温度的措施,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和地板开裂。
3处理工艺
(1)按照规范,混凝土楼板表面出现裂缝,如果在混凝土终凝前发现,操作者直接用铁铲压处理。最后套表面裂纹后,裂纹多应清理周围的裂纹,待裂纹干燥后,表面用水泥浆刷浆或选用环氧灌浆。(2)裂缝宽度较大时,应制定加固方案,采用表面修补或填充材料处理。混凝土施工时,应将裂缝凿成沟槽或凹槽,然后冲洗。裂缝清理后,用环氧水泥或1:2水泥砂浆压平。(3)楼板裂缝面积较大时,应进行测试,检查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如严重,按设计单位出具的加固方案进行处理。可在地板上添加一层加强网或高强聚合物材料,以提高楼板的完整性。(4)采用“四新”技术处理,具体方法可以根据裂缝的情况和严重程度,结合新工艺和新工艺的要求进行处理。
4结论
总之,在施工管理中有效预防土建施工裂缝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关键,只有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应认识到建筑裂缝处理的重要性,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有效解决裂缝对建筑的破坏。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裂缝的预防,确保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牛明虎.混凝土楼地面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J].门窗,2016(08):201.
[2]宣研.楼地面沿板缝方向裂缝成因及预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3):203.
[3]徐慧敏.浅谈楼地面裂缝[J].城市建筑,2013(04):246.
[4]周与诚,郭跃龙.某综合楼室外地面裂缝原因分析[J].施工技术,2012,41(22):95-97.
[5]盛巍巍.浅谈住宅现浇混凝土楼地面裂缝的控制[J].江苏建材,2012(0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