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辉
南昌航空大学 330063
【摘要】EPC总承包模式是当前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工程建设方案,其优势主要表现在能够发挥设计在建设过程当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整体方案的不断优化,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等多个方面的制约和矛盾,让各项工作得到深度较差,对建筑工程质量起到管控作用。国内建设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现代建筑行业面临的竞争形势更加严峻,如何在EPC总承包模式下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也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关键点。
【关键词】EPC总承包模式;建筑工程管理;措施
作者简介:李晓辉,男,1982.2,江西南昌人,南昌航空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
0.引言
我国的建设单位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上都不可避免地面临激烈竞争,特别是和国外建设公司之间的竞争。对此,我国的建设单位需要在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水平上接近甚至拉平与国外公司的差距,这就需要从内部管理机制和外部竞争力等多个角度进行市场接轨,逐渐地将建设管理工作实现专业化运作。
1.EPC总承包模式的优势和劣势
1.1 优势
EPC总承包模式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对工程成本的节约,因为这种模式下业主方只需要进行一次招标即可,且业主的建设成本与承包商的收益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这样一来,业主方的工作管理难度显著降低,权责分配明确,因为承包商是业主方的对应责任方,双方可以就工程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直接沟通,工程责任明确,也减少了争端和索赔出现的可能性。对于设计部门的工作来说,由于施工单位也会参与其中,就会从施工的角度探讨如何进行成本优化,在不影响建筑工程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地降低成本,同时缩短工期,比传统的设计、招标、施工方案在时间上有所减少。
1.2 劣势
EPC总承包模式也存在着其劣势,其中主要表现在风险问题方面。总承包商几乎承担了整个工程的风险,对于业主而言同样如此,一旦总承包商出现违约或是拖延工期的行为,没有其它单位会参与项目过程当中。特别是现代化建筑的构成变得更加复杂的前提下,如果设计和施工按照相应的顺序进行,某些设计是否可行,其验证工作需要等到项目设计全部结束之后才能确定,此时就会涉及到设计变更引起的费用问题和风险问题[1]。
2.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不同阶段的项目管理措施
按照建设程序的相关要求,项目在开展的过程中会被划分为不同阶段,在前期项目决策的研究时期要完成规划和可行性研究,而进入项目实施时期之后承包商要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合理讨论,确定合同并签订合同等。总体而言,EPC总承包模式下各个项目的阶段管理过程项目交接,并没有清晰的“分界线”,都是在同一个主体下进行的项目实施协调。在此,我们也将从总承包商的视角来分析如何在建筑工程的不同阶段进行项目管理的优化运作,以此为基础提升工程质量。
2.1 投标报价阶段
总承包项目报价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中标,同时还关系到项目的实施结果。一般情况下投标活动涉及到市场信息管理、技术活动规划和经营策略分析等,这一部分的内容也比较复杂,细节要求非常高。例如承包方在确定报价价格时一方面要考虑到公司内部的利润,同时还应考虑到自身是否能成功地“中标”。投标报价活动涉及到多个部门和人员的参与,销售部门、报价部门、采购部门、财务部门等都有着各自的职责要求。
在项目前期的招标信息获取阶段,考虑到EPC工程一般规模较大,承包商不可避免地要将一部分工程进行分包。分包商虽然只承担了一小部分的工作,但仍然会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产生影响。在投标阶段承包商就应确定分包计划,确定人选和单位后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项目风险,让工程可以在约定的工期内顺利完成。在标书的编制方面,要将施工方案、市场价格、报价信息等都作为投标文件的主要构成部分,做好报价估算,在成功中标后也应进行合同谈判,不能明显地过高或过低以免出现废标行为,但也应注意投标报价的策略选择。
2.2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整个工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阶段,是在成功中标之后进行的工作。项目设计部门在工程初步设计阶段需要将设计的综合说明内容、设计内容、工期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经济结果分析等纳入管理范围,并且过渡到下一阶段的项目承包阶段。实际上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对项目的投资、质量和进度进行管控,这些都会直接对项目起到决定性影响。例如从投资角度分析,虽然设计费用在EPC总承包模式下并没有占据较大比例,但项目的大多数费用都是在设计阶段确定的。此时承包方就应做好项目的基准定位,从而对项目成本进行预测和分析。如果投资概算超过可行性研究范围,就应该应用限额控制方案,或是将被动控制转化为主动控制,尤其是变更控制。在项目正式编制设计阶段,设计部门会将工程项目划分为不同的部分然后确定时间,将其整理完毕后交给监理工程师,这也是确认设计进度和工作量的主要参考依据[2]。
2.3 采购阶段
采购金额在工程造价范围内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例,物资采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项目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这一阶段的核心内容在于确定项目的编制采购计划,例如要清楚地掌握所需要物品的性能、质量、数量要求,尤其是这些物品在市场内的动态变化趋势,并考虑到时间成本、采购方式对最终成本的影响。在选择供货商时,也应该通过招投标方式签订供货合同,根据工程所在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渠道发布采购信息,将采购物资的数量、名称等作为参考内容,最终在横向比较之后进行检验,确定供货商完成整个采购过程。
2.4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进度管理工作是保障施工按时完成的关键,在执行计划的环节,相关单位应该定期对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监督,并且与计划时间进行对比,如果出现偏差要仔细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合理地控制工期[3]。而在施工质量控制环节,要始终认识到该阶段是形成产品质量的核心阶段,做好人员管理、材料管理、机械设备管理、施工工艺管理和施工环境管理,将事后检查模式转化为质量事前控制与事中监督,注重对现场开展的质量检查工作,对现存和潜在的质量缺陷采取统一管理方案,承包商如发现缺陷,也应按照业主方要求进行重新处理,将安全隐患消除。需要注意的是施工阶段的投资费用管理也应考虑在内,包括施工现场的人力消耗预算、现场设施费用预算、工具与材料消耗、现场办公费用、因变化因素带来的维护费用等,如果实际数据与预算数据偏差超过10%则应细致分析原因与措施。
3.结语
EPC总承包模式是在工程项目建设实践当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工程承包管理模式,也是国际工程市场上使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管理模式,采取这种模式对于降低工程成本、缩短工期的意义明显。在未来的工作当中,国内建筑企业也应深化分析EPC工程项目特点与潜在问题,针对性提出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文孟胜.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现场施工管理难点分析与对策[J]. 冶金丛刊, 2018, 17(01):163-164.
[2]丛庆珠, 庄玉友. 我国推行工程总承包(EPC)制度的构架不足和法律完善——以日本国际承包商公司在国内项目管理的成功案例为借鉴[J]. 现代管理, 2020, 10(01):32-42.
[3]吴贤礼. 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工程项目绿色管理[J]. 科技视界, 2019, 262(04):18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