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食管癌放射诊断的临床价值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18期   作者:刘娟
[导读] 本文主要针对早期食管癌放射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以食管癌疑似患者50例为对
        刘娟
        身份证号码:51102419890109****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内江  64100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早期食管癌放射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以食管癌疑似患者5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7年10月—2019年9月,均实施超声内镜诊断、放射诊断,对比诊断符合率、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影像学特点。结果:50例患者中,手术病理诊断确诊40例(80.00%)。放射诊断符合率高于超声内镜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诊断检出率优于超声内镜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食管癌患者使用放射诊断,有效检出疾病,促进疾病的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早期食管癌;放射诊断;超声内镜诊断
        引言
        食管癌是临床较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放射治疗是食管癌临床治疗方式之一,其和手术联合治疗时,能增加手术切除率及提高远期生存率;单纯放射治疗多用于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的颈段、胸上段患者。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予以高效化的护理干预,对加速康复进程尤为重要。鉴于此,本研究探讨食管癌放疗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食管癌疑似患者5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7年10月—2019年9月。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8例;最小年龄是50岁,最大年龄是78岁,年龄平均值是(63.68±5.89)。纳入标准:资料齐全;认知正常;所有试验者均伴随食物滞留感、腹不适饱胀、嗳气、胸骨后烧灼痛;均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其他恶性肿瘤;精神异常;不配合研究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术,在术前需要评估患者的病情、癌变组织部位、肿瘤分期等决定手术切开方向,将癌变组织与肿瘤区域的淋巴结完全清除,切除长度应该距离食管癌上下缘的5-8厘米,在淋巴结扫除中,扫除部位在纤维组织、颈部、食管、腹主动脉、胃左动脉等。在术后应告知患者禁食一周,为了确保患者有充足的营养供应,需要给予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恢复饮食后要以流质食物为主,并且要秉承着“少食多餐”的原则,在手术结束后需要进行咳嗽、呼吸锻炼,降低肺部感染、肺不张的发生风险。实验组在其基础上加用预防性放射治疗,主要是在手术治疗后一个月左右,在双锁骨吻合口、全纵膈、双锁骨上淋巴引流区、胃左动脉淋巴区进行照射,在预防性放射治疗中先采用单前野放疗,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野中心平面的放射剂量进行控制,具体数值控制在4周40Gy20次,之后需要更改放疗方案,以两侧水平野进行照射,野宽、剂量、纵膈剂量的数值分别为5厘米、2周20Gy10次、6周60Gy30次,如果在照射的过程中,野区内包括涵盖胸胃,应将总剂量控制在5周50Gy25次。


        2结果
        2.1超声内镜与放射诊断符合率对比
        50例患者中,手术病理诊断确诊40例(80.00%)。放射诊断符合率优于超声内镜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超声内镜与放射诊断检出率对比
        放射诊断检出率均优于超声内镜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放射诊断特点分析
        食管癌在实施放射诊断时,造影图像和内镜图存在形态学差异,表现为环状钡影、半环征者共14例,且环征的直径是1~2cm;其中10例患者出现双边征或管腔狭窄现象,其钡影可见管壁呈双边影轮廓,部分患者的管壁存在线状致密影,约为1.3mm;8例患者食管腔中可见泡沫状阴影、边缘模糊结节状阴影。5例患者钡影表现为斑状;3例患者钡影呈1~2cm,呈平盘隆起。
        3讨论
        早期食管癌依据其发生浸润的总深度,主要包括了黏膜内癌、黏膜下癌,患者大多都会出现吞咽食管烧灼感、吞咽哽咽感或是反酸、钝痛等各类不典型性表现与症状,所以在明确诊断期间,大多都处在进展期,无法得到更为所以,提升对早期食管癌、癌前病变进行诊断的总准确率十分关键。胃镜检测是食管病变诊断的传统方法,普通白光内镜检测具有相应的随意性,食管黏膜病变大多只会发生凹陷、隆起等,而对平坦型病变有关的细微结构,无法全方位地加以显示,诊断总准确率较低。NBI使用滤光器对宽带光谱进行过滤,是新兴的内镜技术,与放大内镜结合后,可以检测到食管黏膜本身的形态与其所有细微结构,且无需进行染色,各项操作更为简易。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早期食管癌与癌前病变,NBI结合放大内镜的总检出率较普通白光内镜更高(P<0.05)。原因是NBI结合放大内镜能够更为清楚地显示出食管黏膜总体的形态与其各个血管结构,对普通白光内镜对各类微小型病变、平坦型病变所出现的遗漏进行弥补,进而提升了诊断的总准确率。食管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病因多与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有关,在放射治疗期间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主要因患者在吞咽食物时存在梗噎感、胸骨后烧灼感、针刺样或牵拉样、摩擦样疼痛等各种不适,且食管癌本身属于消耗性疾病,疾病发展较快,消耗机体营养物质的同时,释放有害物质,致使食管功能下降。因此,患者易出现恶心、呕吐、厌食等表现,导致患者逐渐消瘦、脱水及无力,出现营养不良,降低生存质量。延续性护理干预是指将护理支持与指导延续至患者家庭中,通过帮助患者及家属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促进疾病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营养指标、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较高。表明延续性护理应用于食管癌放疗患者中,可有效优化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存质量,促进患者转归。
        参考文献
        [1]徐涛.早期食管癌放射诊断的临床价值观察[J].现代养生(下半月版),2019,(2):158-159.
        [2]万利改.术前活检对于诊断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J].临床研究,2019,27(8):153-154.
        [3]刘志秀.黏膜切除术后病理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家庭医药,2018,(12):63.
        [4]李定杰,吴慧,刘如,等.基于诊断CT影像组学对食管癌放疗疗效早期评估[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9,28(10):731-734.
        [5]靳全瑜.早期食管癌放射诊断的临床价值评估[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6):11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