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18期   作者:罗日卓玛
[导读]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症病变为主要临床
        罗日卓玛
        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医院   四川康定  626000
        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症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的全身性免疫性疾病。藏族世居青藏高原,因生活方式的不同分为农业和牧业两种,牧业逐水草而居,居住环境潮湿,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较多。所以,本文通过藏医对此病的治疗常从饮食、起居行为、药物、外治四个方面入手,简要论述对该病的系统治疗。
        关键词:藏医药;   治疗方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iod Artitis RA)于1859年由Alfred Garrod 首先提出,是一种常见的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症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的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四肢关节活动受限、肿胀、疼痛、僵硬等。病理发展过程中滑膜增殖形成血管翳,造成骨关节侵袭破坏,最后导致关节强直、畸形、功能丧失而有不同程度的残废。本病遍布世界各地,各个种族,任何年龄,患病率因种族、地理环境等因素不同而异,发病率及致残率均较高,而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阐明,故临床表现及治疗反应呈现很大个体差异。其发病但以25~55岁的青壮年居多,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4,全世界共有上亿病人。类风湿性关节炎容易反复发作,致残率高,未及时诊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二年致残率50%,三年致残率达70%。而已经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平均寿命缩短10~15年;从病程长短而论,发病一年内的致残率约20%,二年以上可达40%左右。
        一、藏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与分类
        藏族医学认为,龙、赤巴、培根三大因素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如果这三大因素保持平衡和协调,人体就健康:胃如果这种平衡和协调遭到破坏,人体就会生病。因此,藏医认为黄水是血的糟柏进入胆囊分解为胆汁,胆汁的精华便为黄水,充斥于肌肤及关节之间.由于内外因素影响,黄水偏盛或偏衰则产生黄水病等,导致浮肿、水肿、湿疹、关节炎、关节肿胀、脏腑和水脓疡等。《四部医典》内将“真布”分为肌肉真布<肉痹>、骨真布<骨痹>、脉络真布<脉痹>、肌腱真布<筋腱痹>、热型真布<热痹>、寒型真布<白痹>六种,属“黄水病”、“培根局斜尔症”等。
        二、藏医对类风湿性的诊断
        如《四部医典》所述:脉搏闪跳细而数,特别是深处滑跳,尿象色红或偏黄,长期恶寒,肌肤酸麻,不忍触之,面部油腻,头及胯、腰刺痛,倦怠无力,消瘦出汗,四肢轮换疼痛,鱼肌艰于伸缩,关节、骨肉酸麻,筋腱强硬,动辄疼痛难忍,身体仰俯困难,夜间疼痛尤甚,白昼不能入睡,晚间失眠不寐。
        1、临床表现:关节僵硬开始活动时疼痛不适,关节活动增多则晨僵减轻或消失,关节晨僵早晨明显,午后减轻;关节肿痛,多呈对称性,常侵及掌指关节、腕关节、肩关节、趾间关节、踝关节及膝关节;关节红、肿、热、痛、麻木或屈伸不利,活动障碍;四肢小关节及肌肉疼痛、麻木、屈伸不利,活动受限,骨质变形,病程较长时,椎体及大关节发生疼痛,甚至关节肿大变形,强直不伸或肌肉萎缩等;遇阴雨天或吹冷风时疼痛加剧,发病多与气候变化有关。
        2、尿诊:尿色清白,泡沫大、蒸汽小。
        3、脉诊:脉沉弦或弦缓。
        4、舌诊:舌质淡、苔白。


        三、藏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
        《四部医典》提出“日晒火烤昼眠湿冷慎”的治疗手段及“旱地莫汗缓行作散步”的疗养方法。因此,藏医对此病的治疗常从饮食、起居行为、药物、外治四个方面入手。病症较轻时单用饮食或起居行为调理即可。
        1.饮食方面  藏医治疗此病时重视调理饮食,合理的饮食保证了营养的全面,增强抗病能力,同时限制可加重病情的饮食的摄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病情,促进康复的作用。
        2.起居方面  患者忌日晒、火烤、白昼睡眠,忌在湿地座卧过久,少游泳,防止身体受寒。防范风寒、潮湿是本病的首要措施,其次要保持精神愉快,遇事要防止过于激动,不要闷闷不乐,要坚持锻炼身体。
        3. 藏医认为,血的“糟粕”进入 胆囊分解为胆汁,胆汁的精华便为黄 水,黄水充斥于肌肤及关节之间。 由于内外因素影响,黄水偏盛或偏 衰都会产生黄水病,导致水肿、湿 疹、关节炎、关节肿胀、脓疡等。黄 水的产生是由于培根(相当于中医 的“水”、“土”〕、隆〔相当于 中医的“气”、“风”〕的紊乱, 导致精微不化,引发黄水。在治疗 上,藏医提出“干黄水”即除湿, 同时调节培根和隆的平衡。在治疗风湿关节的药品中,藏医常用的藏药有石榴健胃散、十味乳香丸、二十三味儿茶丸、珍才尼阿丸、二十五味珍珠丸等。石榴健胃散:温胃益火。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寒性腹泻。十味乳香丸:祛风燥湿,干“黄水”。适用于四肢关节红肿疼痛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通风、湿疹等。二十三味儿茶丸:祛风,消炎止痛。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酸痛、肾炎、白尿、滑精等。
珍才尼阿丸:祛风除湿,干“黄水”。适用于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通风、痹病引起的四肢关节肿大疼痛、变形、黄水积聚等。如鹏丸:清热、消炎、止痛。适用于瘟热、陈旧热、各类炎症、四肢麻木,以及对神经炎引起的四肢僵直疼痛有良效。二十五味珍珠丸:安安神开窍。用于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昏迷不醒,神志紊乱,谵语发狂等。
        4.外治疗法  局部火灸、温泉浴、热敷疗、蒸气疗法、局部放血疗法及石蜡疗法等均可使疼痛减轻晨僵消失,病人感到舒适。急性渗出性病变可用冷敷来减轻疼痛。在关节疼痛之处可以进行火灸疗法。藏药药浴以德孜昂洛为基础,依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的寒热,加减药味进行全身水浴和局部敷浴,每日2次,浴后用阿嘎所昂和玛日涂擦全身,可使张开的毛孔闭合收缩。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介入药浴和火灸效果比较明显;反而发病时间长加上关节变形的患者效果不明显,药浴和火灸疗法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止痛效果显著。
        (1)药浴治疗:适应于具有促进气血运行,能络活络的作用,药浴的热性及药效就有干“黄水”作用,因此五味甘露浴的基础上增加“黄水三药”及西藏猫儿乳等咔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更明显。
(2)火灸疗法:火灸的热性及药效,起到干黄水,止痛,舒筋活络。
        总之,藏医对湿痹的治疗方法不外湿则干之,寒则温之,增则减之的治疗方法。所以,临床适宜采用祛风散寒、除湿清热,消肿止痛等法。若痰淤互结,关节畸形,则需化痰搜风、行淤活血,同时通络止痛,以疏通经络气血,以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旦正才旦,徐晓珊.探究藏医火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的临床安全性观察[J].
[2]王胜平.藏医火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评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27).
[3]彭毛多杰,增太吉.藏医火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的7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4,(2).16.
[4]端知加.藏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新疗法疗效观察[J].引文版:医药卫生,2015,1(7).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