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评估与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18期   作者: 藏林
[导读] 目的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脑血管病患者的人数在每年增加,
        藏林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陕西省,咸阳市邮编712000
        摘要:目的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脑血管病患者的人数在每年增加,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特点,不仅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还损害到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由于疾病的影响,脑组织发生病变,脑细胞损伤甚至坏死,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的心理问题。本研究对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评估与护理干预进行探讨,取得良好的效果。方法 针对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时间段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分组研究,分组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心理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护理措施以及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后依据SAS焦虑评分量表与SDS抑郁评分量表对患者的消极心理发展状况评估。结果 在对患者的SAS焦虑评分与SDS抑郁评分统计时,研究组的分值较低,P<0.05。结论 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基于患者心理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消极的心理起到显著的改善与优化作用,在临床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心理评估;护理干预
        引言
        心理护理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其内容包括:①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利于恢复身心健康的住院环境。②注意护理过程中的沟通技巧,如医生与病人,护士与病人,病人与病人及病人与家属之间的沟通技巧。③针对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采用正确的心理护理措施。心理护理能提高病人的主观能动性,能提高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的信任,利于疾病的恢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200例脑血管病伴发焦虑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116例,女84例,年龄35~83岁,平均年龄为(48.5±5.8)岁。入选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并通过CT或MRI等检查确诊;②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意识思维较清晰,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可与医护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如肝、肾功能衰竭等;②存在精神类疾病或智力障碍者。
        1.2方法
        分组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心理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护理措施以及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
        1.2.1恐惧紧张型。脑出血的病人尤为突出,病人感到病情危重,生命受到威胁,从而惊恐不安,不敢睡觉,害怕自己一睡不起,护士应耐心细致的向病人解释病情,让病人了解病情,知道自己病的预后情况,减少紧张情绪,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1.2.2依赖型。老年恢复期的病人占多数,病人过多依赖家人和护士,缺乏独立性,护士应主动向病人讲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让病人了解这样做的好处,取得病人和家属的认可,然后和病人一起讨论制定护理计划。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时,护士和家属应在旁协助,让病人有安全感,锻炼的时间也应由短到长,循序渐进的进行,对病人取得成绩,护士应该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鼓励病人坚持下去,最终一定会康复。
        1.2.3烦躁易怒型。因躯体功能障碍,病人失语,吞咽困难,生活不能自理,病人易出现心烦意乱,对别人的要求非常高,或担心对家庭和社会增加负担,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容易激惹,对待这种病人,我们应采用主动向病人介绍住院环境,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细心耐心的帮助病人,使病人情绪稳定,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与护士一起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征求病人意见时,应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降低病人的烦躁程度,配合护理计划的落实。
        1.2.4抑郁悲观型。脑血管病人因病变部位和程度不同,病人对治疗效果不满意,容易产生悲观抑郁情绪,不愿与人交谈,对生活失去信心,我们针对其特点,应关心爱护病人,提供必需的生活护理,保护其安全。与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让病人尽情的发泄心中的不满,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护士应认真倾听,同时鼓励教育病人,让病人感觉生活是美好的,减轻病人的孤独感,积极配合治疗。
        1.3观察指标
        在护理后依据SAS焦虑评分量表与SDS抑郁评分量表对患者的消极心理发展状况评估。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消极心理发展越严重。
        2结果
        对照组入院时的SDS、SAS评分分别为(57.42±6.51)分、(56.98±6.74)分;出院前分别为(40.25±5.33)分、(42.46±6.12)分,均低于入院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时的SDS、SAS评分分别为(57.23±6.49)分、(56.89±6.71)分;出院前分别为(34.36±5.12)分、(37.62±6.27)分,均低于入院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入院时的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SDS、SAS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脑血管病患者的由于病变,脑血管问题导致脑细胞损伤、死亡,从而损伤脑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不利于患者疗效,如果不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还可能加重病情,延缓康复,带给患者家庭更大的负担。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除了常规护理外,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其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了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患者更改好地配合临床治疗,同时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依从性,保证了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对脑血管病伴发焦虑抑郁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增强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的积极性和配合度,促进疗效及预后,值得在临床护理进行推广。
        4结论
        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期间,由于治疗时间较长以及治疗的难度较大,可能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的心理,进一步影响其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治疗的效果。在对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基于患者心理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等消极的心理起到显著的改善与优化作用,在临床中具有积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谢畅.脑血管病人的康复及心理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42):190-191.
        [2]张小琴,李瑞芳.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28):253-254.
        [3]何媛媛.心脏介入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及实施价值评估[J].临床医文献电子杂志,2019,4(43):146.
        [4]史潇潇.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J].理月刊,2019,14(22):60.
        [5]焦薇,罗燕,李继宁.脑血管病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心理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4(z2):149.
        [6]徐玲莉.感知控制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作用分析[J].心理月刊,2019,13(1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