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美
亳州市人民医院安徽亳州 236800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人性化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实施方法与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接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80例,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在基础护理上接受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以及SAS、SDS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表现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收治患者开展人性化护理,能够在保证护理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人性化服务;心血管内科;满意度;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应用效果
引言
心血管内科在医院中是十分关键的科室,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的心内科疾病,影响患者出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接诊的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男女比例为21∶19;最小年龄51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61.50±4.20)岁;9例为心绞痛,11例为冠心病、高血压,8例为心肌梗死,12例为风湿性心脏病。观察组40例:男女比例为20∶20;最小年龄53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63.50±4.50)岁;10例为心绞痛,10例为冠心病、高血压,7例为心肌梗死,13例为风湿性心脏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①形成相应的人性化服务意识。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受到疾病的困扰,因此在护理工作之中需要相关护理人员以高度的责任心来实施护理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树立起以亲切、热情的态度进行护理的意识,并充分地利用语言和自身的行为,让患者感受到关爱,为患者提供有利于病情康复的环境,达到缓解患者治疗压力的目的。人性化护理的重点一方面要保证护理人员在意识方面的提升,从而实现良好的护理效果,另一方面则需要从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的角度入手,在相关护理人员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基本观念之后,可以有效地减少护理之中以简单粗暴的手法来对待心血管疾病患者而造成患者不适的现象,同时,在人性化的观念之下,本次研究之中还对心血管疾病护理的医护人员进行了进一步的培训工作,主要培训内容是针对患者存在胸闷、胸痛等问题反馈的时候,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判断,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升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患者的满意度,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地强化护理人员的人性化理念。②积极地与患者进行交流。人性化服务的核心是让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这就要求相关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而沟通交流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的时候,首先是要注意自身的语气,避免语气不当而对患者造成伤害;其次,在交流的时候,护理人员可以针对患者的病史、家庭状况等进行一定的询问,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背景形成全面的了解,在护理工作之中避开患者的禁忌,以及实现与患者关系的改善;最后,通过积极的沟通交流,让患者在治疗和护理之中放下戒备心理,达到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患者年龄一般较大,自身的身体素质、脏器功能等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衰退现象,因此在沟通的过程中,对患者生理状况形成清晰明确的了解,对患者内心的真实性想法进行探知,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制定,对于后期的治疗工作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在这个阶段之中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也可以对后续的心理疏导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③实施健康宣教。心血管疾病的成因与患者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要对这一系列疾病进行治疗,必然需要帮助患者规范自身的生活习惯,通过人性化护理建立起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信任,能够促进宣教工作实效性的显现;心血管疾病患者普遍存在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问题,这些问题与患者日常的生活状态关系密切,并可能诱发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肌病等问题,从人性化护理的角度上来看,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对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形成了不良影响,同时也阻碍了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工作,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针对患者存在的这些问题,帮助患者纠正吸烟、饮食不科学和酗酒等不良习惯,从而让患者的这些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弱,可以推动护理效果的显现。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40例):16例(40.00%)非常满意,14例(35.00%)较为满意,10例(25.00%)不满意,总体满意率75.00%(30/40)。观察组(40例):30例(75.00%)非常满意,6例(15.00%)较为满意,4例(5.00%)不满意,总体满意率90.00%(36/4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4432,P=0.0002,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对照组(40例)护理前:SAS评分(62.31±3.52)分,SDS评分(62.39±3.63)分;护理后:SAS评分(55.93±4.21)分,SDS评分(59.53±3.14)分。观察组(40例)护理前:SAS评分(62.53±3.33)分,SDS评分(61.49±3.52)分;护理后:SAS评分(41.40±2.13)分,SDS评分(40.35±2.17)分。两组患者护理前心理状态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心理状态评分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多种疾病,发病原因通常与动脉硬化有关。有学者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致残率与致死率高等特点,患者常常在突然发病后出现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引起诸多消极情绪,若不加以干预,将会影响后续治疗及康复效果。而冠心病是心血管内科中的常见病,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其各项治疗都是终身性的,包括运动与控制饮食、形成更为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许多方面。治疗期间,这类患者大多会由于病情加重而需要住院,所以,其会对自身各项特定性领域行为目标得到实现所需能力的信念、自信心有所下降,无法保障最终的效果与预后。科学且高效的护理对于提升患者自身的自我效能感是十分关键的。优质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兴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服务能够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精神,将“以人为本”作为服务宗旨,其将每例患者视为独立的个体来对待,不仅能够满足服务对象的基本生理需求,还能兼顾服务对象的心理需求,并帮助其改善心理状态,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张长梅.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2):226-227.
[2]杨海燕.人性化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母婴世界,2018,37(7):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