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的措施经验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18期   作者: 杨烜
[导读] 目的:研究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的措施经验。
        杨烜
        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甘肃省白银市 730900

        【摘  要】目的:研究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的措施经验。方法:随机挑选50例于2019年7月-2020年7月被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实施医院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为4.00%,对照组为16.00%,与此同时,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护理风险事件率,同时还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措施;经验
        心血管疾病是当前十分常见的疾病,此疾病的病发率较高,具有较强的危险性,病情极为复杂,进展迅速。由于上述原因极易为临床工作增加相应的负担,在治疗护理时操作不当将会引发严重的预后问题,风险性大,基于此,控制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是临床研究的重要措施,临床需加以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7月-2020年7月被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资料作为研究文本(50例),以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个不同的研究小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小组均有25例患者,对照组中,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98±5.83)岁,5例患者为心肌炎、6例为心肌梗死、14例为心绞痛;观察组中,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56.06±5.92)岁,4例患者为心肌炎、5例为心肌梗死、16例为心绞痛。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对,数据差异对比度小P>0.05,有研究分析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医院的常规护理,即遵医嘱为患者实施相关的临床护理操作。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首先,在院内成立一个风险管理小组,本风险管理小组由主管护师、护士长、科主任、主管医师所组成,组织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包含了护理技术、疾病知识、护理要求等,同时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医护人员掌握临床护理的基本要点,并地护理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其二,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基础护理,护士要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加强对护理记录的书写管理,以免出现错记、漏记等问题,加强药物管理,嘱咐患者定时服药,在病房边创立服药记录卡,并向患者说明药物服用的禁忌、时间等。其三,对护理环境进行优化处理,定期对病室通风,维持干净、舒适的病室环境。在各类检查安排前要提前与患者交流沟通,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以圩有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情况要提前安排岗位责任人,根据预案实施急救,防止混乱现象的出现。其四,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通过心理干预、聊天等方式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从而减消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提升患者的配合度,促进机体的康复。
1.3评定方法
        记录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产生率与护理满意度。
        满意度评价分为四个调查维度,分别为: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关系、医护人员的护理行为、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总质量。每个维度的总分值为25分(四个维度的总分相加为100分),得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越满意,并根据所统计得出的总分数分为三个等级,即完全满意(总分值>80分)、满意(总分值在60-80分之间)、不满意(总分值<60分)。护理总满意度为完全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本篇论文数据通过“±s”来表示具体的计数资料,数据差以“X2”来检测。结果P<0.05,说明数据对比差异度大,有临床统计学对比意义。
2.结果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仅有1例因跌倒造成的风险事件,占本组总例数的4.00%,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风险事件,占本组总例数的16.00%,分别有2例跌倒、1例输液不良反应、1例碰伤,数据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完全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满意度比对照组多,差异对比度大P<0.05,见表1。

3.讨论: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高风险科室,此科室的疾病特点包含多样性与突变性,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年龄偏大,疾病的病情十分复杂,由于年龄原因,其自理能力较弱,为此,这类患者存在较多的风险问题。通过总结本院心血管内科的风险问题,主要包含医护人员方面的因素(如欠缺专业知识与预见性护理思维、沟通不到位、医护人员欠缺自我保护意识以及法律意识)、管理因素(病室地面混滑、光线暗、错收费或多收费等)、患者自身因素(疾病知识不了解所造成的风险意识不足、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报有过高的期望值等)。
        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使医护人员的护理思维得到改变,在风险管理成立后对患者有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了总结,医护人员在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后将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升护理依从性与满意度。从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满意度的提升价值,同时还能控制风险事件率的产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金玲霖.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与措施[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0):189.
[2]吴改会,楚河静,胡伟.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3):153.
[3]周莉.护理风险评估和预防式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23):196-198.
[4]柳泽华,俞婷婷.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风险的防范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3):179-180.
[5]唐利平,卢兰芳,罗丹,石琳.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J].蛇志,2016,28(04):475-4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