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18期   作者:颜敏
[导读]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管理模式于新生儿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
        颜敏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644000

        【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管理模式于新生儿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室收治患儿为探查对象,共计108例,病例选取年限为2017年1月-2020年8月,依据新生儿分娩时间划分小组,参照组予以传统护理管理,优质组予以优质护理管理。结果:优质组新生儿家属于新生儿哺乳、新生儿抚触、脐部护理、新生儿沐浴等维度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优质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于新生儿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管理对策,于家属新生儿护理掌握能力有显著提升,规避不良护理事件。
        【关键词】优质护理管理;新生儿护理;效果
        新生儿作为临床医疗重点对象,因其小儿机体脏腑功能发育尚不健全,对环境应激反应较大,于娩出后需开展有效的新生儿护理对策,以提高新生儿机体防御机制,降低外界因素对新生儿机体健康的影响,帮助新生儿安全过渡产褥期,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1]。现研究笔者为提高我院新生儿科室护理质量,特引入优质护理管理对策,特针对其临床应用有效性,开展如下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新生儿科室收治患儿为探查对象,共计108例,所选新生儿均为我院妇产科收治孕产妇娩出,病例选取年限为2017年1月-2020年8月,依据新生儿分娩时间划分小组,参照组54例,男36例,女18例,日龄4-18天,日龄均数(11.62±0.15)日,出生体重在1.34-4.51kg,体重均数(2.89±0.11)kg;优质组54例,男33例,女22例,日龄4-15天,日龄均数(11.58±0.17)天,出生体重在1.34-4.51kg,体重均数(2.89±0.11)kg;2组新生儿入组资料数据做统计学分析,差异满足比对需求(P>0.05)。
1.2方法
        所选新生儿均为我院妇产科收治孕产妇娩出,收治我院新生儿科室实施护理干预,均由相同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指导;参照组新生儿沿用传统护理管理对策,加强对新生儿机体状况评估,了解新生儿黄疸情况,辅助新生儿沐浴,针对新生儿黄疸情况,辅以有效的照射治疗,加强对新生儿二便的观察,若发现异常,及时联系主治医师,辅助孕产妇给予新生儿喂养,加强新生儿脐部管理,定期进行脐部消毒、绷带更换等[2];
        优质组新生儿开展优质护理管理对策:(1)加强新生儿体位指导,采用鸟巢式新生儿怀抱方式,模拟孕产妇子宫形状,借助棉质襁褓,将襁褓折叠成鸟巢状,怀抱婴儿,以提高新生儿安全,促使新生儿感受乳母体内一样的舒适感受,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应激反应;同时借助鸟巢式怀抱方式,可有效降低不良体位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避免导致新生儿皮肤损伤;(2)新生儿喂养:针对新生儿喂养情况,对孕产妇进行讲解,辅助孕产妇进行初始泌乳,告知母乳喂养对新生儿机体健康的影响,辅助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针对母乳喂养不佳,需采用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合理调配营养奶粉,以满足新生儿机体发育所需,并观察新生儿排便情况,以评估其胃肠道功能;(3)新生儿抚触:作为新生儿护理重要内容,新生儿抚触可有效加速新生儿胃肠功能发育,帮助新生儿呼吸功能改善,同时可借助有效的抚触,加强与新生儿情感沟通,利于新生儿情感发育,安抚新生儿情绪[3-4]。
1.3评价标准
        (1)自拟新生儿护理调研表对新生儿家属于新生儿哺乳、新生儿抚触、脐部护理、新生儿沐浴等维度掌握情况进行量化评估,总分设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护理掌握度越好[4]。
        (2)统计分析新生儿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校验采用SPSS24.0软件分析,将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标准值。
2、结果
2.1 新生儿家属新生儿护理掌握度统计
        优质组新生儿家属于新生儿哺乳、新生儿抚触、脐部护理、新生儿沐浴等维度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新生儿不良事件统计
        参照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1.85%,优质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12.96%,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新生儿护理作为临床护理改革重要内容,因新生儿机体较为娇嫩,临床护理专业性需求较高,要求护理人员坚持人文关怀理念,充分了解新生儿机体护理需求及临床常见不良护理事件,于临床护理期间加强职业道德培养,针对新生儿开展有效的新生儿喂养、新生儿抚触、新生体位指导,以帮助新生儿提高机体免疫机制,缩短新生儿住院时间,利于新生儿健康生长发育[5]。本研究笔者就2种护理模式有效性进行分析,数据显示,优质组新生儿家属于新生儿哺乳、新生儿抚触、脐部护理、新生儿沐浴等维度评分高于参照组,参照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12.96%,优质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1.85%;数据可知,于新生儿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管理对策,于家属新生儿护理掌握能力有显著提升,规避不良护理事件。
参考文献:
[1]林成娣,李欣,罗晓君.信息化护理干预在人工喂养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20,20(6):434-437.
[2]魏小宁,付建玲,任瑞.个性化健康宣教对初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及新生儿喂养方式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8):1320-1321.
[3] 高小宁,黄冬梅,张维萍.个性化健康宣教对初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及新生儿喂养方式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5):812-813.
[4]吴丽娜. 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的新生儿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河北医学, 2016, 022(007):1206-1208.
[5]宋珊.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的新生儿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糖尿病天地,2020,17(8):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