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芬
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浦口区中心医院) 江苏 南京 211800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6例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患者的治疗时间范围是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治疗期间,给予患者不同的护理模式,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基础性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个性化心理护理。现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的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的实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且实验组具有优势。P<0.05;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能够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患者的情绪状态得以改善,临床建议广泛推广于其他患者。
【关键词】血液透析;应用效果;个性化心理护理;生活质量;基础性护理
本次针对56例血液透析患者开展研究,通过对比对个性化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本次选择了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的56例开展研究。所有患者均同意开展研究,并且愿意积极配合。现将5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28例患者入组。其中,有18例男性、10例女性进入实验组,最大和最小年龄分别为85岁、22岁,均值(45.45±6.78)岁;另外有20例男性、8例女性进入实验组,最大和最小年龄分别为84岁、22岁,均值(45.72±6.93)岁。两组患者资料用SPSS软件分析后,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差异小。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基础性护理,内容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及时预防感染等。
给予实验组个性化心理护理,内容包括:(1)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洁净、安静的治疗环境,同时为患者介绍透析的相关知识、原理以及治疗效果等,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透析的结果;对于过于悲观、消极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谨慎告知结果,在与家属商量后选择是否告知,尽量避免患者的悲伤情绪加重;护理人员还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和鼓励,让患者感受到重视。(2)主动寻求社会支持。许多患者都因为疾病而放弃了工作,并且透析需要大量的费用,患者可能会担心自己成了家人和社会的负担,从而出现较大精神压力,护理人员就要积极取得患者家属与同事的帮助,指导患者自主进行一些简单的劳动或工作,使患者找到自身的价值。(3)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鼓励患者多读书、看电视等,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减轻精神压力,并且告知患者有关自身疾病的知识和保持积极心态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多于他人交流,找回自信心。
1.3 观察指标
通过抑郁、焦虑自测量表(SDS、SAS)分析患者精神状态;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分析患者生活质量。
1.4 数据处理
SPSS 23.0 软件是本次数据分析的工具,均用()表示各项评分,用t进行检验,将P<0.05作为检验数据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均较高,P>0.05;护理后,评分有所降低,而实验组更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在临床上,治疗肾功能衰竭、药物中毒等疾病的主要方法就是血液透析,许多患者会因为对透析治疗的了解程度不够或担心治疗费用等原因出现不良情绪状态,如焦虑、过度紧张、恐惧等。
血液透析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治疗,并且费用较高,这就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而这种不良心理又会加重病情,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要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本次研究给予实验组个性化心理护理,给予对照组基础性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的SAS、SDS评分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也比对照组明显要高。究其原因:个性化心理护理以满足患者的正当需求为基础,针对患者的具体心理状态,为其开展心理辅导,积极寻求社会帮助,提高患者的自我价值感,并且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使患者能够重新树立治愈的信心。
综上所述,给予血液透析患者个性化心理护理,护理效果十分明显,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都得到了调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薛金凤.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法在门诊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7):133,135.
[2]黄霞娟.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9):14-15.
[3]张影君,郑娟莲,梁艳萍.基于冰山理论的个性化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4):2506-2508.
[4]王冠玲,宣燕妮.个体化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8):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