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射洪市中医院ICU 629200
摘要:目的:探寻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防控方法。方法:随机抽取ICU治疗的脑出血患者84例,基于入院治疗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肺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预防中,预见性护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ICU;脑出血;肺部感染;预防性护理
临床上,脑出血是ICU常见疾病,存在头晕、恶心呕吐、运动或言语功能障碍等症状,病情迅速恶化,极易诱发并发症的出现,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ICU救治的对象大多为急危重患者,对护理服务要求较高,脑出血患者需接受呼吸机、气管插管等介入治疗,肺部感染的风险大,也是诱发病情恶化与死亡的关键性因素[1]。对此,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配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预防肺部感染,优化预后,降低死亡风险。本研究提出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法,并选取特定对象验证其有效性,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ICU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脑出血患者为本研究一般资料,其中女性40:44,年龄分布:60—82岁,中位年龄为(58.53±5.3)岁;平均病程为(6.9±1.4)月。基于入院治疗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代入卡方进行检验后,P值大于0.05,提示组间无显著差异。
1.1.1纳入标准
全部病例均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关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经我院CT或MRI确诊为脑出血;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1.2排除标准
合并有老年痴呆症、严服用史;存在大面积脑梗死、脑干出血、脑血管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病历资料不全,无法判断效果。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生命提升变化,细致查看是否存在颅内出血、肢体活动情况,发现异常迅速处理,并加强用药指导与排痰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具体操作为:(1)用药方面:基于患者血液检测结果、药敏试验结果及痰培养结果选取最佳的抗生素,并了解用药知识,遵照医嘱用药,不得擅自更改药物剂量与时间,强化用药安全。用药过程中,细致观察,一旦发现异常迅速处理;(2)口腔护理:加强口腔护理,可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及时清除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及食物残渣,有效预防感染。若患者吞咽困难,应采取鼻饲养方式,饲养前帮助患者翻身,并有效吸痰,并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值得注意是的,尽量食用维生素、蛋白丰富的食物,强化人体抵抗力,有效抑制感染的出现。每一次鼻饲养时,不得过多,进食后提醒患者不得翻身,每隔2h翻身一次,避免呕吐症状的出现。(3)气管切开护理:护理人员不仅要注意血压、心率、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的观察,还应细致查看伤口是否存在出血症状,确保气管切开处始终处于干燥、清洁状态。每天至少换药一次,具体换药次数根据患者敷料清洁度决定。长时间气切者采取半堵管方法,有效避免感染细菌。同时,每年采用负离子空气消毒半小时,耐心地指导患者及家属吸痰,有效预防倒吸现象的出现。(4)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耐心地同患者交流,走进其内心世界,了解其担忧,有效引导与疏解。同时,细致讲解脑出血、肺感染相关知识,强化其认知,缓解其心理负担。
1.3观察指标
如实统计两组肺部感染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数据的统计分析是在SPSS21.0数据统计软件下开展的,该软件中n代表的是患者的例数,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对x2值进行检验,当检验结果P低于0.05时,表示统计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据统计得知,观察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在近20年的监测中,脑出血年死亡人数大约为200万,年增长速率达到了8.7%[3]。在发病率持续递增的整体趋势下,积极有效治疗尤为关键。如果诊断与治疗不及时,轻者会导致多发性功能障碍,重者会在发病几小时内死去。值得注意的是,ICU脑出血患者抢治中肺部感染是常见并发症,增加了死亡的风险。预见性护理干预,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基于患者隐患问题实施有效的防控措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强化预后,是“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护理模式转变的具体表现。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充分证实了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ICU脑出血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症状,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薛庆媛.预防性护理干预对ICU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效果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0,33(03):223+226.
[2]刘燕玲.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1):73.
[3]仇岁娟,景晓娜,韦蕊萍,康笑,郑昕,毕晓菊.预见性护理干预对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预防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