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 赵晓静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山东潍坊 262500
摘要: 界定电影疗法的相关概念,分析电影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创伤干预中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总结国内外电影疗法的应用经验与不足之处,提出电影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创伤干预中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电影疗法 大学生 心理创伤干预
基金: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2020YZG015)
创伤经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构成重要威胁,严重影响着学生的生活质量和校园的和谐稳定。近年来,各高校通过传统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方式对相关学生进行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教育方式单一、学生较难接受等。而电影艺术作为大学生群体熟悉并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相关题材的电影可以成为创伤经历的修复载体。因此,电影疗法应用于大学生的心理创伤干预是十分适合的,可以成为学校开展心理创伤干预工作的新思路。
一 电影疗法的心理机制
电影疗法是基于传统的心理治疗原则的创新方法,以电影中的影像、情节、音乐作为治疗工具,通过引导观影者的心理洞察、启发、情感释放或慰藉等效应来促进心理愈合或成长的一种团体治疗或自助形式。电影疗法可以运用于学校、医院、监狱、家庭的心理咨询与辅导,通过对来访者进行不同层次和强度的干预,进而达到不同的效果。
基于班杜拉的替代学习理论,Ulus(2003)将来访者在观影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分为3个阶段:投射、认同和融合。其中,投射阶段:一方面,来访者把自己的情感、意志和思想投射到电影上;另一方面,电影本身的画面、音乐、灯光等构成的空间意志,能使来访者的内在意识向它转移。认同阶段:经过投射,来访者在看电影时有意无意地将自己和电影中的人物相对照,产生角色认同。融合阶段:经过投射和认同,来访者逐渐进入状态,与片中角色的心理相统一,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获得情感等方面的支持阶段。Kim(2013)也认为电影疗法的心理机制是:识别、投影、理想化、建模和替代学习。
国内有学者(胡甜甜,朱建军,2015)认为电影疗法的作用机制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 渗透性、安全距离及隐喻作用。渗透性指的是被试身处电影营造的气氛中时能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有研究发现电影疗法的效果与其心理阻抗水平不存在显著相关,因此,电影疗法被认为是具有内隐性、保护性、渗透性优点的干预方式(王鑫强,张大均,2011)。安全距离指的是电影疗法使来访者不必直面问题, 而是利用电影作为载体给他们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方式阐述自身问题, 这样能降低来访者的阻抗。电影可以通过隐喻投射来访者的无意识情结,唤起来访者更多的洞察力和慰藉,电影中的隐喻描述着来访者的问题,通过刺激暗示来访者对自我认同进行探索促进他们的成长,这是电影疗法的终极目标(Hesley,2001)。
二 电影疗法的干预模式与技术
电影疗法可以是观看一部影片,但不仅仅是简单地看一场电影(Knickerbocker JF,2011)。首先,心理咨询师需要从理论的角度指导来访者观看指定的电影,帮助他们投射到电影故事中。在观看过程中,随着情绪状态的深化,来访者能够进入电影角色,认同电影中人物所面临类似的困难,找到接受和支持他们的条件,提高问题解决意识,搜寻信息,找到解决方案,学会解决自身问题。观看后,心理咨询师可以利用电影创造出的有针对性的隐喻来捕捉当前问题并就此展开讨论,从而避免来访者在处理困难情境时产生心理阻抗。
三 电影疗法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张爱宁(2008)将电影疗法用于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和大学生新生不适的个案研究,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研究结果表明电影疗法有助于大学生团体成员改变认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幸福感;个案回访的结果也表明新生不适在很大程度上有所改善。陈璐等(2010)将团体辅导和电影疗法相结合,尝试用于大学新生中人际关系发展和改善,分析团体式电影疗法在改善大学新生人际关系中的优势并探索出一条适合大学新生人际关系改善的新型教育模式。Dumtrache(2014)使用电影疗法对60名19~22岁的大学生进行10个周期的团体干预,结果发现,电影疗法可以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发现和自我探索,缓解青少年焦虑。王鑫强(2015)等人的电影疗法对大学生生命意义的影响及其渗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美国电影《拯救生命》的电影疗法只显著提升了拥有意义,而本土电影《那山那人那狗》对生命意义的拥有意义和寻求意义均有显著影响,影响的面更宽,其原因可能源于文化差异和喜好差异的联合作用。虽然中国大学生普遍喜爱美国电影,被试观看所喜欢的电影会增加其治疗的动机(2014),但是在本文的研究中本土电影《那山那人那狗》的评分相比美国电影《拯救生命》较高,而且本土电影由于文化的相近性更能触及个体的内心世界。
四 电影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创伤干预中的可行性应用
当前大学生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阻抗,在大学生心理求助意愿和求助行为较低的困境下,开展好具有内隐、保护和渗透等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而电影疗法具有“寓教于乐的内隐性”、“保护隐私的安全性”和“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性”。因此,电影疗法可以作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创伤干预工作的有效途径。
电影艺术是大学生广泛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有研究表明电影会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和心理调适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各高校可以考虑将电影疗法推广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主学习的新途径,具体途径可以通过选修课的设置、社团活动的组织以及各类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等方式来实现。
参考文献:
[1]李霞,王鑫强,电影疗法对大学生生命意义的影响及其渗透作用研究[J].教育评论,2017,4,94-99.
[2]田兆耀,费蝶,电影:营造人格优势和幸福——基于《电影里的积极心理学》的归纳与引申[J].电影评介,2017.24,64-67.
[3] 许可,冯卫平.电影疗法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20.23, 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