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菊香
宣威市龙潭镇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云南 宣威 655417
摘要:人口计生优质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提升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新时期,要结合乡镇政府的实际情况,对工作方式和工作思路进行积极创新和优化,满足群众计生需求,争取构建更加完善的乡镇人口计生优质服务体系。本文主要讲述了构建计生优质服务体系的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人口计生服务水平,提升人口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 乡镇 人口计生 优质服务 策略
在新时期,构完善的人口计生优质服务体系,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服务模式进行优化创新,强化计生宣传,树立先进的婚育观念,立足人民群众的本质需求,优化服务组织建设,转变服务思路和方法,创建新时期人口计生优质服务体系。
一、乡镇人口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1)生育观念落后。由于乡镇经济落后,信息不发达,很多人还存留着传统的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认为多生子女能够减轻养老压力。(2)计生服务理念落后。往往只重视对人口数量的控制和管理,对人口出生质量,生殖健康等方面严重忽视。(3)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由于长久以来人口计生服务理念出现偏差,对基层计生服务体系建设不重视,导致基层计生技术服务组织机构,人员配置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职业岗位类型单一等,严重阻碍了我国乡镇人口计生优质体系建设的完善性。【1】
二、计生优质服务体系建设策略探究
(一)树立服务理念
在新时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立足人们群众的真正需求,为人们提供全面的计生服务。实现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功能的优化升级,对各种服务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最大程度上挖掘计生部门的职能优势,合理利用社会资源为人口计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做出支持和贡献。【2】探索计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新空间和新途径,形成联动合作态势,为实现人口计生服务质的飞跃提供坚实的保障。促进计生服务的全面普及,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计生服务体系的服务。
(二)优化服务模式
在新时期对乡镇人口计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实现服务模式的创新是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必然要求。首先,要做好人口出生缺陷干预。
在保持一定的生育率的基础上,强化对人口出生缺陷干预的重视程度。加强基层政府的领导带头作用,积极发挥各个计生部门的职能优势,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制定全面的人口出生缺陷预防机制。加大宣传,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念,对婚前和孕前检查观念进行普及和宣传,对基本的婚育常识进行下乡培训。在孕中要注重做好胎儿监测保健指导,定期做孕期检查。在产后做好残疾婴儿康复治疗体制。宣传健康的避孕节育方法和措施,减少出生缺陷的几率。【3】其次,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完善的生殖健康免费咨询服务。鼓励乡镇育龄妇女进行婚前检查。加强和卫生部门的联动合作,开展生殖健康下乡咨询服务,针对农村妇女进行乳腺疾病,妇科疾病的普查工作。开展跟踪服务机制,实现全方位的计生咨询服务。构建完善的网络咨询服务体系,在网络上开展全面计生宣传,为乡镇人口提供优质的、便捷的计生服务咨询。
(三)规范管理机制
为了提升乡镇人口技术优质服务体系的规范化管理,首先要加强对服务队伍的建设,促进计生服务组织的职业化和标准化。对计生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强化对新知识的学习,提升整体队伍的技术水平。构建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加强对人才招聘质量的严格把关,大力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积极推行竞争上岗的人才招聘制度,为计生技术服务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对基层计生技术服务人员采取人性化的管理理念,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创建公平的晋升渠道,激发工作热情。完善计生技术服务站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服务站的服务功能,对服务站的建设规模和布局进行合理控制和优化。【4】加强和计生办以及卫生部门的联动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提升乡镇人口计生优质服务体系的建设,要对服务系统建设中的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从而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促进计生优质服务体系功能的优化升级。在实践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立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提供全面优质的计生服务。对服务模式进行积极创新,做好人口出生缺陷干预机制,加大婚孕前检查的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念,提供免费的生殖健康保健咨询。促进管理机制的规范性,加大计生技术服务组织机构的完善以及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优化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丁萍. 健全人口计生优质服务网络体系的探索与思考[N]. 中国人口报,2013-06-19(003).
[2]许智全,谷成立.湖北咸丰县“四个突出”助推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工作[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3(03):7.
[3]孙道龙. 浅析人口计生优质服务体系的转型发展[N]. 中国人口报,2012-02-15(003).
[4]刘卫民.加强计生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提升优质服务水平[J].山西政报,2011(S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