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黎
达川区中医医院 四川达州 635000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领域,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较高,而且对患者生命具有较大的威胁,如何开展急救及护理是保障获取理想预后的关键。那么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呢?急性心肌梗死急救要点又有哪些?在救治成功后,需采取何种护理措施?均为患者普遍关键的问题。
一、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发生某种病变的情况下,冠状动脉中的血量急剧性的减少甚至中断,从而导致心肌出现非常严重的急性缺血或者坏死导致。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部分患者会感到胸闷,甚至窒息感。部分患者为心前区憋闷和疼痛感。以胸骨后方为主要发病部位,并且向左下方可向左侧肋骨、上腹部延伸,向上可向左侧肩、背部延伸,部分甚至可延至口腔、头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120分钟内为黄金救治时间,最好在6小时进行溶栓救治,若超过12小时,则救治效果将显著降低。
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怎样展开急救?
在日常生活中,若发现身边的人出现突然倒地的情况,呼之无反应,意识呈丧失状,需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首先需将上衣解开,以使其上半身保持为放松的状态,然后帮助其调整为舒服的体位。例如,帮助患者双手当枕趴扶在桌上等。最关键的是第一时间呼叫救护车。
其次,在等待医疗救护的同时,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果发现出现呼吸骤停的现象,需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实施心肺复苏抢救。在这一过程中,不可剧烈搬动患者。因为在心肌梗死发作时,任何活动都将增加患者心肌耗氧量及工作量,这将加重心肌缺血,继而诱导心律失常发生,严重者甚至可引发猝死事件。
再之,在等待医疗救援中,可以检查患者是否携带硝酸甘油,如果有的话,可以立即使其口服,以缓解疼痛感。最后,在急救过程中施救者一定要保持情绪冷静,维持周围环境安静,以减轻患者紧张感。等救护车到达后,向医生简洁明了的描述患者的基本状况,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成功后的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在患者被成功抢救之后,需要进行卧床调理和休养。在此期间应减少亲朋好友的探望,避免由于心情过于激动而引发的神经兴奋,导致心律失常。在成功抢救后的第1-3天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患者进食、排便、排尿、翻身等一系列活动均需要在家属或是护士的协助完成。从第4天开始,患者可以在床上进行一些轻微运动,但最好控制在20-30分钟内。之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活动量。
(二)疼痛的护理
患者在出现剧烈胸痛症状时,强烈的疼痛感以及精神上的焦躁均会使心肌的工作量和耗氧量增加,从而增大心肌负荷。此种现象往往会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是休克猝死。所以,如果出现疼痛症状,需要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止痛措施,通常会采用吗啡或是杜冷丁进行止痛。另外,还需要注意自己的呼吸情况,避免所使用药物对呼吸循环产生抑制。
(三)排便护理
由于心肌梗死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卧床修养,进食量也相对减少,肠胃蠕动随之减缓,易致大便出现结块、干燥等问题,所以排便护理也尤为重要。患者需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遵医取缓泻剂应用,但需要注意不可在排便过程中过度屏气。
(四)饮食护理
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饮食方面需以摄入高热量、低胆固醇、高纤维及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食用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由此来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在抢救成功的初期,饮食需以流质食物为主,后随恢复进程,可渐向半流质食物和软食过渡,直至过渡至普食。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饮食的搭配需合理,以保证营养摄入均衡。
(五)吸氧护理
通过吸氧可以调节与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缺氧状况,对患者进行氧疗还可以提高心肌供氧量,以及增加血液含氧饱和度,还能够减缓患者心绞痛体征,降低心律失常风险,防止心肌梗死范围扩大。注意在吸氧时应将流量设置在6L/min,在患者疼痛症状减缓和消除后,吸氧流量可以调整至3~4L/min。持续1-2天。
(六)心理护理
对于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因在病情急性发作时,易伴有剧烈胸痛,进而有濒死感体验,故易产生恐惧心理。加之急性发作后需绝对卧床休养,生活方式改变,易致焦虑心理产生。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对病情恢复极为重要。可通过阅读健康宣教材料,参加专科知识讲座,对急性心肌梗死病因、治疗以及后续的康复过程了解,知晓如何对急性心肌梗死与冠心病识别,并掌握紧急处理方法,并对错误认知收正,以增强配合依从,提高自我照护能力。
(七)家庭及社会关爱支持
需取得家属配合,使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向其强调并鼓励在日常生活中,需加大对患者的关爱力度,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并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生活方式,使自理能力增强。同时,可播放声音和谐、旋律优美的音乐,以使患者注意力分散,以降低负性情绪。此外,还需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如针对家庭经济困难者,可由社区以及相关公益组织进行适当帮扶,以减轻患者在经济方面背负的压力,进而为有效康复创造理想条件。
(七)适量运动
依据患者机体情况,对规律性的有效运动计划进行制定,以对心脏康复进行促进。运动项目包括液体阻力摇臂、热身运动、步行等。每次45-60分钟,每周3次。通过开展适量的运动,可使患者注意力分散,降低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程度,并使心脏耐受力增强。
(八)健康指导
作为病患,需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使用安眠药物和镇定药物。积极对心肌梗死的医疗知识进行学习,以能够正视疾病,并了解相关自我健康管理的方法,以及防止疾病复发的注意事项。出院后还需要改变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以规避诱发因素。注意保持良好心态,确保自身情绪稳定。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并积极预防保暖,在用药时需谨遵医嘱,切忌在未得到医护人员许可下,私自加大药物服用剂量,或自行改药、停药。
四、结语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比较危重的突发性疾病,首先需要了解并学习相关的急救知识,可以使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救助。其次,在患者被成功抢救后更需要注意展开高质量护理。除生理层面的护理之外,对患者心理的护理和生活的护理也至关重要,是保证患者能够顺利康复,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关键,从而有效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