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2期   作者:隋庆颂 徐少峰
[导读] 探究临床缺血性中风患者通过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
        隋庆颂    徐少峰
        招远市中医医院急诊科    山东招远     265400
        【摘要】目的:探究临床缺血性中风患者通过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9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一西医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治疗效率为64.4%,经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较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缺血性中风患者可通过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障碍治疗,其临床效果尤为显著,安全性较高,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较高,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西医结合;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9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占28例,女性占17例,年龄为32~78岁,平均年龄为(58.82±12.74)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占26例,女性占19例,年龄为33~79岁,平均年龄为(56.02±13.12)岁;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自愿签署同意书,试验前,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单一西医治疗方式,通常情况下,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注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注射液、长春西汀注射液,可给患者神经提供营养;并对肢体及语言进行康复指导训练。
给予实验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其中,中医治疗主要分为内服中药药物、外用针灸穴位,而内服中药主要将30g川芎、15g党参、30g黄芪、30g丹参、10g当归、10g石菖蒲、10g地龙、10g天麻等加工熬制而成,根据患者症状轻重,或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可将黄芪的用量减少至15g,而气虚患者可将党参增加至30g,痰液较多患者可将10g白术、10g茯苓、9g法夏、6g胆南星,用水煎服,每日服用1剂,分早晚服用,持续用药两周。而中医针灸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①对吞咽障碍患者可对水沟穴、哑门穴行针灸,每次20min,,每日针灸1次,之后再通过锻炼患者的咬合能力和吞咽能力。②对语言障碍患者可选择中枢语言运动区域,每次行针灸35min,连续针灸5d后停两天再继续针灸,持续针灸7周,并对患者进行对话和发声训练。③对患有认知障碍的患者可选择额区和前区等穴位,每次针灸需达5h,且持续针灸5d,停歇两天后继续选择原有的穴位进行针灸,至少接受治疗1个疗程(8周);并给予康复训练,如抄书练习、自主洗漱锻炼等。④对患有肢体障碍患者可选择百会穴和风池穴,每次针灸20min,持续针灸5d,停歇两天后继续针灸,1个疗程为2周,并给予主动和被动的肢体锻炼。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1.4判定标准
根据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了46%~90%,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了17%~45%,临床症状基本好转。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只降低了17%,临床症状无任何变化,或病情加重。
1.5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1.0统计学软件核对数据,选取均数±为标准差,()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选取[n(%)]表示计数资料,并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缺血性中风主要指脑血管变得狭窄,或出现闭塞情况所导致脑血流阻断,进而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在长期缺氧、缺血情况下,脑组织则会出现局限性组织坏死,脑部严重受损,严重者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中患者常发生运动障碍、认知障碍以及语言障碍,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
近年来,中西医相结合治疗疾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尤其对于缺血性中风患者,由于缺血性中风患者所表现的症状各不相同,因此可结合患者中风位置及中风情况进行不同障碍的恢复治疗,不仅具有疏通经络效果,同时还能促进脑部神经元及机体功能的恢复,对预防并发症也具有良好的效果,中药治疗最显著一个特点则是安全性,不仅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其恢复情况表现显著[2]。从中医学角度分析,缺血性中风主要是患者大脑供血供氧不足所导致的,而缺血缺氧主要由于经络受阻、痰凝、气滞血瘀引起的。临床中可通过在西医药物的治疗上联合中药进行康复训练。
综上所述,临床中对于缺血性中风患者可通过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障碍治疗,其临床效果尤为显著,安全性较高,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较高,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史伟, 王慧与袁慧霞, 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 7(28): 第184+188页.
[2].    孟莉, 中西医结合辩证治疗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智慧健康, 2018. 4(06): 第180-181+184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