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2期   作者:张华英
[导读] 探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张华英
        射洪市中医院 四川 射洪 629200
        摘要:目的:探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随机从2019年1月—2020年3月期间急诊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院前心脏骤停病案中抽取84例,
以选入组别的顺序分为两个小组,单数为对照组,偶数为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未接受溶栓治疗,研究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心脏收缩功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且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院前心脏骤停,发病后6h内,且医院未有条件进行介入治疗时,静脉溶栓治疗尤为关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静脉溶栓;心功能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而言,合并心脏骤停的风险较大,是诱发死亡的主要因素。据调查,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的病死率高达75.8%,如何有效降低病死率是临床思考的重点问题[1]。目前,静脉溶栓治疗是常用方法,可积极抑制濒死心肌、减少心肌梗死范围,有利于预后。对此,本研究选取特定对象,重点研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急诊科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院前心脏骤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4例,女40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4.4±3.8)岁。以选入组别的顺序分为两个小组,单数为对照组,偶数为研究组,对比一般性资料差异较小(P>0.05)。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予以确诊[2];②合并院前心脏骤停;③对于本次研究,患者完全知情,并自愿签订了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既往有机械通气或者插管的患者;②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等较为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的患者;③精神异常,无法配合医护干预;④存在检查禁忌症的患者;正接受其他研究项目。
1.3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镇痛镇静、抗凝氧疗、改善心肌供血及代谢、血糖与血压控制等,合并心脏骤停后迅速实施心肺复苏术,术后基于具体情况加强呼吸支持,并指导服用血管活性药物。对照组继续接受呼吸循环支持。研究组则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把150完U尿激酶与100mL生理盐水均匀融合,持续静脉滴注半小时。6h后皮下注射0.4mL低分子肝素(速碧林),每隔12h注射一次,持续注射3d。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行对比,分别从心脏收缩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统计两组溶栓时间、住院时间。
1.5统计学分析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以()表示所收集的数据,并通过t检验。若P<0.05即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脏功能对比
据统计得知,研究组心脏收缩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相关研究[3]指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存在各种不适症状,例如头晕目眩、胸痛、呼吸不畅、心悸等,严重者甚至或出现心脏骤停危急情况。对于这一情况,患者是否能够获得有效的救治需做到如下两点:其一及时送医;其二有效治疗。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患者研究得知,人体中凝血纤溶系统失调,一旦出现心脏骤停症状,血液循环便会中断,凝血因子活性更强,造成血液长时间处于高凝状态,难以活化内源性纤溶系统,最终产生大量的血栓,导致病情更加恶化[4]。然而这一方法只适合发病后6h内的患者,如果超过这一时间,治疗效果则差强人意。静脉溶栓治疗中,尿激酶是一种典型的酶蛋白,主要从健康人体肾组织培养或尿液中分离而得,可增强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催化裂解纤溶酶,迅速分解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Ⅷ等,溶栓效果明显,可迅速溶解大块血块,使得受阻血管恢复正常,优化心功能;而且还可抑制微血栓得到出现,优化重要脏器循环能力,切实保护脏器功能[5]。病理学研究指出,初期形成的血栓比较松脆和新鲜,纤溶酶可迅速溶解血栓,使得血管被疏通;但是后期血栓因纤维组织机化作用,质地较为密集,纤维酶溶解难度大,所以,越早使用溶栓治疗效果越佳。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心脏收缩功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且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更短(P<0.05),这再一次证实了相比于常规治疗,静脉溶栓治疗方式更具优势性,在发病后6h内,且医院介入治疗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我们可倡导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深刻感受到:(1)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抢救过程中,应严格规范操作,避免损伤肋骨骨折和胸廓骨折及胸腔脏器,进而降低溶栓过程中可能诱发的出血症状;(2)针对大面积AMI心脏骤停患者,虽然成功复苏了,但是因致命性梗死血栓依然未完全消除,所以早期溶栓是抢救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吴锷,曹岩岩.急诊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合并院前心脏停搏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2):83—84.
[2]封晓明,李忠文.急诊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并用对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1):59+61.
[3]毛成陆,徐淼.研究急诊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0):255—256.
[4]张勤平,张鹏飞.配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的临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1):31+33.
[5]王赓,王鑫淼.探究急诊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合并院前心脏停搏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5):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