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天桃
重庆市巫溪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5800
【摘要】目的:分析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于2017年8月-2019年8月时间段内,选择88例来我院接受大肠癌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入院时间为划分依据,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效果,获得研究结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4.09%;疾病控制率为97.7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9.09%;疾病控制率为84.09%。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晚期大肠癌患者接受治疗时,用药阿帕替尼,可增强近期疗效,用药不会增加骨髓抑制的发生,具有高效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大肠癌;阿帕替尼;安全性
随着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持续增加。据统计,每年新发结直肠癌病例达30万,并且以年均4%的增幅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占据恶性肿瘤第三位。部分患者发现时已经为晚期,可采取的治疗手段有限,经过长时间化疗患者会产生耐药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寻找分子靶向药物成为优化晚期大肠癌治疗的新希望。现结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研究,作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中选择88例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划分为2组各44例。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为41-73例,Ⅲb30例,Ⅳ14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40-73例,Ⅲb31例,Ⅳ13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经过组织病理确诊,并且接受治疗;患者没有大肠癌药物史和手术治疗史。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静脉化疗方案。治疗期间用药奥沙利铂,药物准字号为H20093811,规格为85mg/m2,采取静脉滴注用药法。用药卡培他滨片,药物准字号为H20073024,规格为1250mg/m2,采取口服用药法,每日服用2次,用药21天为1个疗程,持续用药6个疗程。
研究组患者基于常规化疗,还用药阿帕替尼进行联合治疗。用药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药物准字号为H20140103,规格为425mg,用法为餐后30min服用,连续用药4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合理调整用药剂量。剂量的调整按照以下原则:单次下调剂量250mg,1/d,若下调剂量则不可以回调到上一水平,每例患者最多只可以进行1次剂量调整[1]。
1.3观察指标
肿瘤标志物:选择治疗前与治疗6个疗程后时间节点,选择2组空腹外周血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即ELISA,进行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检查,包括CA199、CA242、DCD以及热休克蛋白60。
血管新生指标:选择治疗前与治疗6个疗程后时间节点,经过肠镜采集2组病灶组织标本,运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量,同时测定MVD,并且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VEGFR-2表达量作为标准值100,进行计算组内和组间对应基因表达量[2]。
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当2组经过6个疗程的治疗后,进行疗效的测定。将治疗效果划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疾病进展以及疾病稳定四个等级。统计总有效率与疾病控制率。
本次研究期间,对2组患者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例如骨髓抑制与白细胞减少等进行记录与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的对比分析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15例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6例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治疗有效率为84.09%;疾病控制率为97.73%。对照组8例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11例疾病稳定、7例疾病进展,治疗有效率为59.09%;疾病控制率为84.09%。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
整个治疗期间,对照组中出现3例骨髓抑制患者,发生率为6.82%;研究组出现2例骨髓抑制患者,发生率为4.54%,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3 讨论
血管新生是行业内普遍公认的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物质基础,分子血管靶向药物的研发,通过研发可以有效抑制肿瘤血管新生以及能够积极遏制肿瘤细胞恶化进程或者诱导其凋亡的药物,助力大肠癌的治疗。阿帕替尼是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路作为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近年来备受关注。根据临床治疗研究总结,血清中大肠癌肿瘤的相关标志物,其含量的多少会随着肿瘤病情恶化迅速增加,通过联合检测可对病情进行评估。上述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疗程治疗后,2组患者的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并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治疗之前,2组患者的血管新生指标对比结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疗程的治疗后,VEGFR-2mRNA与MVD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并且研究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根据研究结果得知,阿帕替尼的应用,能起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同时具有靶向抗血管生长的积极作用。关于药物的副作用,通过分析不良反应得知,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研究组发生率为4.54%,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参考文献:
[1]张丽静.阿帕替尼联合SOX方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合并顽固性癌性腹水患者的疗效[J].包头医学,2020,44(03):14-16.
[2]刘海英.阿帕替尼联合三线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5):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