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康复治疗对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2期   作者:宋英 曾银晶
[导读] 分析盆底肌康复治疗对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所起到的效果。
        宋英 曾银晶
        海南现代妇婴医院 海南省海口市570206
        [摘要]目的:分析盆底肌康复治疗对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所起到的效果。方法:2019年5月份至2019年12月份期间,选择在我院分娩的20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00例,两组产妇产后均接受普通干预,观察组产妇加用盆底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产妇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且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将盆底肌康复治疗融入产妇产后干预工作中,对改善其盆底肌力有重要意义,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盆底肌力;护理满意度
分娩作为女性正常的生理过程,是指胎儿从母体中脱离,并形成独立存在的个体的过程,临床将分娩分为三个产程,即宫口扩张期、胎儿娩出期、胎盘娩出期。但分娩也存在较高的风险性,在分娩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对产妇身体造成一定损害,所以很多产妇盆底肌韧带与肌肉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扩张现象。如果过度扩张,则会降低其盆底功能,以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疾病,这会严重影响产妇产后正常生活与工作,更是会使其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1-2]。为有效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产后恢复,及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盆底肌康复治疗对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所起到的效果展开分析,并进行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5月份至2019年12月份期间在我院接受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100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29.83±5.27)岁,新生儿平均体重(3.15±0.65)kg;观察组产妇平均年龄(29.59±5.31)岁,新生儿平均体重(3.12±0.68)kg。经对比,两组产妇基本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产妇均接受普通干预,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加用盆底肌康复治疗,详细措施如下:
①医护人员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选择重点内容,尽量将医学术语转变成产妇、家属所能理解的语言,来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使产妇充分了解产后进行盆底肌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在对产妇进行盆底肌治疗之前,医护人员要向其讲述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避免长时间憋尿、最好在早上5点-7点期间排便,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禁止久站久蹲。②首先,医护人员应帮助产妇平躺在病床上,使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适当弯曲双腿,在吸气时,尽量将臀部抬高,维持10s左右后吐气,缓慢放下臀部,每日训练150-200次左右。同时,医护人员可以选择1号阴道哑铃,清洗干净后,采用润滑导电膏进行涂抹,协助产妇取仰卧位或蹲位,将阴道哑铃置入阴道,置入阴道后,叮嘱产妇收缩阴道肌肉站立,如阴道哑铃没有滑落,则可督促其进行下蹲、搬重物、跳动等训练,每日训练15-20分钟,并结合产妇训练效果更换哑铃型号。但是如果产妇恶露未干净,或存在阴道出血、急性炎症等现象,应避免进行训练,以防止发生意外情况。③在指导产妇进行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医护人员可以协助其进行Kegel训练,叮嘱产妇反复做缩紧阴道、肛门动作,每次进行2-3次,每次15-30分钟左右,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要及时指出产妇所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以确保治疗效果。
1.3疗效评价:①盆底肌力改善情况:采用会阴肌力测定标准,分为0-5级。显效:提高3级及以上;有效:提高1-3级;无效:盆底肌力无任何改善。②产妇满意度评分:应用我院自拟的产妇满意度问卷,满分100分,总分低于50分视为不满意,50-70分视为一般,70分以上视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讨论
伴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孕产妇数量明显增加,但因分娩所导致的盆底功能障碍也应引起重视[3]。盆底功能障碍是指产妇盆底支持组织存在缺陷与损伤,在合并盆底功能障碍后,产妇容易存在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慢性盆腔疼痛等疾病,这会严重影响产妇产后身体健康与正常生活、工作,更是会使其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倾向[4]。为有效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在做好普通产后干预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康复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对观察组产妇采取了盆底肌康复治疗方案,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且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这说明,对产妇产后采取上述康复治疗方案,能有效控制产妇尿意,并降低膀胱收缩能力,以促进神经恢复,提高膀胱储尿功能。除此之外,这种康复治疗方案可以有效识别产妇特定肌群,自主锻炼盆底肌肉,促进受到损伤的盆底肌修复,以最大程度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所以,尽早对产妇开展盆底肌康复治疗是切实可行的,这对改善其盆底肌力具有重要意义。
由上述研究结果得知,对产妇产后采取盆底肌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其盆底肌力,效果确切。

参考文献
[1]闫玉桂. 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肌力和疲劳度的作用分析[J]. 双足与保健, 2018, 027(003):27,29.
[2]康瑛. 盆底肌训练与盆底电刺激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001):65-66.
[3]周文香.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肌肌力和阴道紧缩度的影响[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12):160-161.
[4]彭忠兰.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在产后盆底肌力减退中的临床意义[J]. 双足与保健, 2018, 027(001):28-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