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下的健康扶贫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3期   作者:翟宋玉1张耀虹2夏漫城2韩琳艾3王文静4刘艳5
[导读] 十三五规划”以来,互联网+逐步成为推动精准扶贫、
        翟宋玉1张耀虹2夏漫城2韩琳艾3王文静4刘艳5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030000
        摘要:“十三五规划”以来,互联网+逐步成为推动精准扶贫、健康扶贫的中坚力量。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为载体开展扶贫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为健康2030的实现提供全新思路选择,成为健康中国发展的新常态。本文基于“健康扶贫”暑期活动,回顾性分析并系统总结多次“互联网+健康扶贫”社会实践,探索“互联网+”与健康扶贫工作协同推进的新路径。
        关键字:互联网+;健康扶贫;精准扶贫;
        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1]。健康不良既是贫穷的原因,也是贫穷的后果[2]。目前,我国已进入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关键环节,截至2017年底,我国未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965万户,贫困人口2937万人,其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411万户,占比42.6%[3]。健康扶贫工程是“十三五”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一项重要超常规举措[4],是我国脱贫攻坚战明确的七大行动之一,也是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大举措。
        目前,健康扶贫工作基本由政府单方面开展。但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救助体系单一、扶贫资金捉襟见肘的问题逐渐显现[5]。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健康扶贫开启了新思路。本文基于多次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为载体的健康扶贫活动,就具体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看法。
        一、“互联网+健康扶贫”新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建设与发展,信息化扶贫也将成为必然趋势[6]。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更明确表示,可以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7]。在此大背景下,“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被逐步开拓并迅速成为了健康扶贫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以项目组或团队的形式走进革命老区,深入贫困地区,开展了多项精准扶贫等帮扶工作。
        (一)帮扶项目小组筹备创建
        2017年习主席来山西省进行考察工作时反复强调,要重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山西医科大学院党支部书记铭记习主席的嘱咐,以“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无悔健康行”为主题,成立博硕士志愿者服务小组,逐年开展并深入贫困县进行精准扶贫。
        (二)积极开展帮扶活动
        小组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了以“民康医疗”互联网+青春红色筑梦之旅健康服务队为依托的暑期健康扶贫活动,以服务基层为出发点,逐年细化精准扶贫对象,从大众科普到走访调查再到结对帮扶,实现了精准识别、精准管理和精准帮扶。
        结对帮扶时期,帮扶小组以“民康医疗”、“本草鼻通”为支点在村镇内深入开展了“健康扶贫”的医疗扶贫服务活动,通过医疗现状调研、科普知识了解了基层医疗事业的现状和偏远地区群众们的健康状况,并进行了签约、建档立卡等志愿服务,实现了“签约结对帮扶贫困患者模式”的精准医疗扶贫。截至目前,共前往山西代县等7个贫困县205个村镇进行义诊,服务人群累计超16000人次,共建档立卡6210人。
        二、“互联网+健康扶贫”过程中存在的挑战
        (一)“互联网+健康扶贫”项目专业水准欠佳
        以互联网+相关项目建设著称的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互联网+项目的专业化建设,着力发展专业团队。我国互联网+项目起步较晚,“互联网+健康扶贫”项目从我国国情出发,以互联网+相关国策为指导,是契合本国现实需求的重大举措,但其在专业化建设方面尚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①缺少本土理论指导[8]。基于我国不同的经济发展状态、社会文化氛围等独特国情,简单植入国外经验是行不通的,只有将本土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以及专业体系的科学性指导相结合,才能使项目恒之久远;②缺少专业的帮扶队伍。“互联网+健康扶贫”作为一种新兴项目,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必须要有专业团队推进项目,而“互联网+健康扶贫”项目在我国发展尚未成熟,专业队伍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这直接影响着帮扶任务的进展。
        (二)互联网+医疗健康尚未完全深入基层
        近年来,虽然互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开展给百姓寻医问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这只是解决了信息不对等的单一问题。

在农村贫困地区、偏远山区及部分中西部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低与基层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并存,健康扶贫政策与下乡帮扶体系不完善且两者有众多不契合之处,尚未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发展。
        (三)“互联网+健康扶贫”项目扶贫定位不够精确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年,实现贫困县摘帽势在必得,而健康是民生之要、脱贫之基,志愿者服务小组在赴国家级贫困地区代县义诊走访时发现:在农村,因村民健康意识淡薄,医学知识匮乏,不良传统生活方式延续,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数较多;部分贫困居民思想僵化,想完全依靠国家扶贫政策脱贫;此外,“互联网+健康扶贫”项目作为一种新生项目尚未实现普及,部分贫困居民对该项目不完全了解,或存在不信任,这些都成为了“互联网+健康扶贫”项目实施的阻碍。然而目前的研究成果大多以单一的扶贫视角进行探索,不能全面而深刻地洞察其规律与本质。
        三、“互联网+健康扶贫”路径选择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互联网把社会带入了大数据时代,数据规模大、信息种类多样和传播速度迅捷是其不可忽视的客观优势,这注定其具有丰富的内在价值。互联网+与健康扶贫的结合是依靠大数据的时效性和丰富性等特点,结合国家扶贫政策,尽快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健康扶贫。
        (一)立足本土创新发展,夯实理论政策基础
        以我国本土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加快推进国家相关理论政策体系建设,搭建功能齐全的在线医疗健康服务资源共享平台,将理论推进与实践推进相结合,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加快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加强医疗扶贫队伍稳定性建设,从制度上改善医疗扶贫队伍的待遇,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完善医疗扶贫队伍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和吸引跟更多人才开拓健康扶贫促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
        (二)加快“互联网+医疗”向基层下沉
        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村贫困地区、偏远边疆地区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引入优质医疗资源,提高医疗健康服务的可及性”[9-10]。提升基层医生的医疗水平,加快普及医疗知识,加强互联网医疗传播,以服务基层为出发点,打造了定期义诊、建档立卡、健康宣教、远程会诊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多渠道、大众化医护公益服务体系。着力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看病难、基层医疗资源薄弱等问题。
        (三)深究探讨,实现高效、便捷的精准扶贫:利用大数据等科技,建立基层健康服务网,进行签约、建档立卡等志愿服务,逐步推广“签约结对帮扶贫困患者模式”的精准医疗扶贫模式,同时提高村民思想建设,注重扶贫工作成效: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激发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脱贫”观念为“我要脱贫”,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让更多群众在实践生产中脱贫,改变健康观念。认真落实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并引导群众树立了正确的健康观。
        综上,“互联网+健康扶贫”为我国健康扶贫开辟了新思路,但其发展尚未成熟,仍需要进行不断探索,并促进其创新性发展,为实现健康2030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http://china.cnr.cn/news/20160821/t20160821_523044689.shtml.
[2]Hung,Natalee;Lau,Lincoln;Leehang,et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self-rated health :a multilevel analysis based on a poverty alleviation program in the Philippines , [J]BMC Public Health. 2019;19(1):1-13 DOI 10.1186/s12889-019-8013-5
[3]王培安.全面实施健康扶贫工程[J].行政管理改革,2016(4):36-41.
[4]秋霞.《2016健康扶贫的重要意义》http://www.yjbys.com/gongwuyuan/show-515119.html.
[5]陈楚,潘杰.健康扶贫机制与政策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2018(4):23-25.
[6]汪三贵,刘未.“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习近平精准扶贫系列论述探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1):40-43,93.
[7]刘少华.互联网企业助力精准扶贫[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1-09.
[8]吴宇,黄永颖.永互联网+联时代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研究[J].中国研究生,2018(08):72-77.
[9]汪燕.燕互联网+联助力健康扶贫[J].浙江经济,2018(10):36.
[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


第一作者:翟宋玉  女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张耀虹,女,中共党员,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书记,学生处副处长。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