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识腕带在精神科安全管理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3期   作者:高扬
[导读] 探讨标识腕带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高扬
        湖北省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   湖北省宜昌市443000
        【摘要】目的:探讨标识腕带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2019年8月-2020年7月我院精神科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60例,对照组不给予腕带,研究组应用标识腕带,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5.01%,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研究组满意度(91.32±10.66)分,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结论:标识腕带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标识腕带;精神科;安全管理;不良事件;满意度;效果
        精神科的护理工作具有涉及面大、工作量多等特点,收治的患者较为特殊,普遍存在着认知度及配合度不佳、情绪低下等特点,在护理过程中极易发生不良事件,如外走、杀人、自杀等[1]。因而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加强精神科的安全管理工作。本文以2019年8月-2020年7月我院精神科收治120例患者为例,旨在探讨标识腕带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报告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精神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60例对照组和60例研究组,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10-68岁,平均年龄(35.77±10.71)岁;疾病类型:4例慢性酒中毒并精神障碍、7例情感障碍、48例精神分裂症、1例其他。研究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5.06±10.82)岁;疾病类型:6例慢性酒中毒并精神障碍、9例情感障碍、43例精神分裂症、2例其他。两组年龄、疾病类型、性别等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的身份识别,即通过患者报姓名、床号或面部特征等方式进行识别。研究组应用标识腕带予以身份识别,主要措施为:①患者入院后,依照其基本资料和实际病情对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在标识腕带上准确填写患者的姓名、入院时间、性别、科室、防跌倒标识、过敏史等方面的信息,使用亲切和蔼的语气指导与协助其进行正确佩戴。其中,红色腕带用于防自伤和自杀的患者,绿色腕带用于防逃跑的患者,黑色腕带用于防暴力的患者,黄色腕带用于防藏药的患者,蓝色腕带用于其他普通男性患者,粉红色腕带用于女患者。认真核对确认无误后佩戴于其左手手腕,禁止佩戴于皮疹或伤口位置;佩戴时需注意保持合理的松紧度,确保能将小指插入,患者出院后方可将其解除。②认真评估识别腕带的使用效果,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行为。③设立腕带检查管理制度,护理人员在值班的过程中需详细了解患者的标识腕带佩戴情况,检查其腕带佩戴处皮肤是否完整、腕带信息是否清晰、是否调换、脱落或损坏等,若有不良情况发现需及时予以更换。
1.3观察指标和评判标准
        记录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包括跌倒、毁物、自杀、外逃等;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评分表评估比较两组满意度,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越满意[2]。
1.4统计学方法
        分析研究软件以SPSS 18.0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经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经t检验,P<0.05代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不良事件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注:相比于对照组,aP<0.05。
2.2两组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满意度(91.32±10.66)分,对照组满意度(71.05±10.24)分。研究组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压力逐渐增加,各类精神疾病的患病人数呈持续上升的趋势[3]。精神疾病主要有抑郁症、神经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类型,极大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4]。“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凸显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因此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其有效的安全管理十分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相较对照组明显更低,护理满意度评分相较对照组明显更高。表明标识腕带应用于精神科安全管理中可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分析其原因考虑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极大程度增加了医院精神科的承担风险。在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案中,护理人员主要由床号对患者的身份进行确认,患者容易感受到不被尊重,从而出现不满、抵触、敌对等情绪,造成护患纠纷[5]。使用标识腕带有利于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进行规范,使其提高专业操作技能,减少护理差错事件。具体体现为:患者手上佩戴不同颜色的腕带可使护理人员更好地分辨,采取个体化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提高治疗依从性;可使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工作警惕性提高,有效避开风险;可使患者及家属倍感温暖和重视,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从而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更好地配合治疗;向患者和家属全面讲解佩戴标识腕带的意义、作用和注意事项等知识,可有效防止腕带脱落。由于时间和样本量等原因,两组份治疗依从性、识别与执行治疗错误率等,有待临床研究。
        综上所述,精神科使用标识腕带对患者安全管理,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可行性良好。
【参考文献】
[1]宋艳梅.风险评估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8):120.
[2]吕新荣.临床路径在精神科精神分裂症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2):3+188.
[3]付萍.风险评估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上海医药,2017,38(18):38-40.
[4]郑益娇.标识腕带在精神科住院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2):221-222.
[5]沈念红,徐彬,钱一平,等.标识腕带在精神科住院病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18):2293-22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