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玲玲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儿科 四川成都 610011
【摘要】目的:分析类百日咳综合征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3月内,对象为80例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根据其入院单双号分组,控制组为单号40例,试验组为双号40例。控制组应用常规治疗,基于此试验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试验组和控制组治疗情况及并发症率。结果:观察对比试验组和控制组症状缓解、肺部体征消失、痉挛性咳嗽等时间、入院3d吸痰次数、并发症率发现试验组显著更优(P<0.0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价值。结论:类百日咳综合征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显著,即可快速有效改善患儿各种症状,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研究。
【关键词】类百日咳综合征;糖皮质激素;疗效;安全性
在临床上,类百日咳综合症是一组症候群,主要由感染病原体所致,与百日咳相似度较高【1】。该病症发生后,患儿存在严重的全身症状和呼吸系统症状,若治疗不及时,还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呼吸衰竭,因此具有较高的病死率【2】。由于该病症病原菌感染相对复杂,实际治疗存在较大的难度,所以合理选择药物,确保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尤为关键【3】。本文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3月内,对象为80例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根据其入院单双号分组,控制组为单号40例,试验组为双号40例,即分析了类百日咳综合征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现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3月内,对象为80例类百日咳综合征患儿,根据其入院单双号分组,控制组为单号40例,试验组为双号40例。采用统计学处理患者数据资料:试验组性别比例男/女为22/18;年龄值为2-7(4.2±2.1)个月。控制组性别比例男/女为23/17;年龄值为2-7(4.3±2.2)个月。各组数据信息经临床统计学检验和处理,发现结果P值>0.05,无明显差异,可比较。
1.2方法
控制组应用常规治疗,即提供解痉平喘药物如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提供面罩和鼻导管吸氧等,结合药敏试验、痰培养结果给予敏感抗生素,对心血管功能仔细检查,并提供营养支持和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基于此试验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即采用泼尼松治疗,肌肉注射甲基氢化泼尼松混悬液(规格为20mg/mL),2-3次/d,2mg/(kg·次)。
1.3评价指标
比较试验组和控制组治疗情况(包括症状缓解、肺部体征消失、痉挛性咳嗽等时间、入院3d吸痰次数)及并发症率。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结果数据经分析和汇,统计处理中采用SPSS22.0软件。采取卡方检验和t检验分别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百分比资料数据。当P值<0.05时,差异比较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观察对比试验组和控制组治疗情况
表1中,观察对比试验组和控制组症状缓解、肺部体征消失、痉挛性咳嗽等时间、入院3d吸痰次数发现试验组显著更优(P<0.0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价值。
.png)
注:与控制组相比,*P<0.05。
2.2观察对比试验组和控制组并发症率
表2中,观察对比试验组和控制组并发症率发现试验组显著更优(P<0.0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价值。
表2观察对比试验组和控制组并发症率[例(%)]
.png)
注:与控制组相比,*P<0.05。
3.讨论
在儿童慢性咳嗽疾病中,类百日咳综合症是重要病因,该病就发生后以吸气性凹陷、痉挛性咳嗽、呼吸困难等为典型症状,且存在明显气流受限,病情较重者会发生多系统衰竭和呼吸衰竭,所以对患儿的生命健康存在严重威胁。通过对患儿病因进行分析发现,百日咳鲍特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其会产生致病物质,,属于革兰阳性杆菌,可产生内毒素、非耐热毒素、腺苷酸环化酶毒素等。该病症近几年发生率呈现为逐年增长的趋势,住院治疗的过程中,患儿病情多在一周以上,约有60%至70%的左右的患儿年龄在6个月以下,且病情严重度与患儿年龄呈反比【5】。患儿发生咳嗽之后,则其面色青紫,存在屏气现象,甚至会发生惊厥。而在治疗该病症的过程中,早期及时制定最佳方案,对于提升疾病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症状快速缓解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对此类患儿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该药物的作用为促进粘液纤毛运动功能恢复,抑制炎性递质释放,可对气道黏膜水肿、充血等予以缓解,可增强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性,还可收缩血管,阻滞免疫活性细胞被激活等,不仅有利于快速改善患儿各种症状,且并发症少,疗效安全可靠【5】。本文的结果显示,观察对比试验组和控制组症状缓解、肺部体征消失、痉挛性咳嗽等时间、入院3d吸痰次数、并发症率发现试验组显著更优(P<0.0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价值。可见,类百日咳综合征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具有显著优势和价值。
综上所述,类百日咳综合征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显著,即可快速有效改善患儿各种症状,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徐金梅,房伶,房伟,等.糖皮质激素治疗类百日咳综合征25例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4):4793-4795.
[2]吴芝兰,余文华,徐力.布地奈德联合沐舒坦及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类百日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04):498-500.
[3]阿提开姆·阿布都克热木.糖皮质激素治疗类百日咳综合征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9):101.
[4]薛栋青.糖皮质激素治疗类百日咳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03):36-37.
[5]王小红,王江涛.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类百日咳综合征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30(01):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