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作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3期   作者:陈芋洁
[导读] 针对心理护理干预运用于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作用进行分析。
        陈芋洁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眼科  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目的:针对心理护理干预运用于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0例由于眼外伤导致需进行眼球摘除手术的患者,运用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运用基础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运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针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手术排斥情况、焦虑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中,存在排斥心理的患者为10例,治疗依从心理为30例,实验组中存在排斥心理的患者为3例,治疗依从心理为37例,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对于手术的排斥率得到了明显下降,由原本的25.00%下降到7.50,存在的差异性统计学意义明显。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进行心理护理之后的心理焦虑评分得到了明显下降,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运用于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能够使患者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增强在治疗时的依从性。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眼外伤;眼球摘除患者

        眼外伤一般发病比较急,并且发展快,属于突发性事件,在遭受眼外伤之后,严重情况下需将眼球摘除,防止病情恶化。手术会使患者遭受较大心理压力,焦虑情绪比较严重,在焦虑情绪作用下,会对手术效果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正式手术之前需做好心理护理,借此使患者心理压力得以减轻,焦虑情绪得到缓解[1]。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取80例由于眼外伤导致需进行眼球摘除手术的患者,运用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24-60岁,平均为(39.67±3.45)岁,实验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为22-65岁,平均为(41.28±3.67)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可比性明显,其中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在运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在开展心理护理时,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首先,护理人员需加强和患者之间的交流,对患者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有充分认识与了解,然后将患者实际情况作为依据,推进治疗的有效实施[2]。其次,在患者提出问题之后,护理人员需运用合理方式对其进行解答,尽量使患者的焦虑、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同时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讲授一些和眼球摘除有关的知识,使患者对这手术有比价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在手术过程中积极配合。除此之外,需向患者讲授手术当中的一些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将心理上的障碍克服,增强其在进行手术治疗时的信心。再次,开展对患者家属的心理安慰,使患者家属能接受这一实施,并对医护人员工作进行积极配合[3]。最后,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可以对患者进行适当抚摸,实现移情以及安慰的效果,并对患者的具体心理需求进行认真倾听,运用主动方式对患者存在的需求进行解决,当患者有不良情绪产生时,可以适当与患者握手或者是拍患者肩膀,使患者肌肉得以放松,心理层面的紧张、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在护理人员身上感受到亲切感与依赖感,进而使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缓解。
1.3 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在治疗时的依从性、焦虑评分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分析与统计数据,计量资料运用均属加减标准差的方式进行表示,使用t检验[4]。计数资料运用率进行表示,使用卡方检验,资料存在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实验组心理护理干预后术前依从性
        对照组中,存在排斥心理的患者为10例,依从心理为30例,实验组中存在排斥心理的患者为3例,依从心理为37例,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对于手术的排斥率得到了明显下降,由原本的25.00%下降到7.50,存在的差异性统计学意义明显,其中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实验组心理护理干预后术前依从性

2.2 对照组与实验组心理护理后患者心理焦虑情况评分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进行心理护理之后的心理焦虑评分得到了明显下降,P<0.05,见表2。

3 讨论
        进行眼球摘除手术的主要原因为车祸、爆炸、工伤等等,这些事故在发生时往往患者没有任何防备,在视力丧失与眼球破裂的影响下,患者会产生极度恐惧的心理,在进行眼球摘除手术时,绝望恐惧、紧张焦虑的心理往往会更加严重。在手术时患者希望能将眼球保留,但是也会担心患眼产生的威胁,考虑到今后生活的压力和难度,焦虑感会进一步强化[5]。上述研究显示对照组中,存在排斥心理的患者为10例,依从心理为30例,实验组中存在排斥心理的患者为3例,依从心理为37例,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使患者对于手术的排斥率明显下降,由原本的25.00%下降到7.50,存在的差异性统计学意义明显。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进行心理护理之后的心理焦虑评分得到了明显下降,P<0.05。总体来讲,运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能够使患者在术前心理压力得到缓解,负面情绪得到减少,增强在治疗时的依从性,为术后康复创造良好条件,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潘宏芳.心理护理干预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J].家庭医药,2019(2):333-334.
[2]刘蕾.护理干预减轻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分析[J].健康必读,2019(22):228-229.
[3]王辉.护理干预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作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7):24,26.
[4]刘莉萍.心理护理对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家庭医药,2019(1):283-284.
[5]陈立霞.眼外伤致眼球摘除患者术前不良情绪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19,6(27):245-2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