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 赵小红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第二人民医院(三堆卫生院)四川 广元 628007
在医学临床领域内,心肌代谢显像是通过心肌摄取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能量代谢物质后的情况而对心肌活性进行了解的医学检查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观察心肌存活状况。举例而言,当冠心病患者进院接受诊疗时,主治医师为确切了解患者实际状况,可能会要求患者接受心肌代谢显像检查,随后再根据检查状况制定与之实际状况相合的治疗方案。而类似于心肌代谢显像的检查方法多带有一定的辐射性,但基于其准确性,该类检查方法的使用频率仍在不断上升。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针对心肌代谢显像检查进行相关辐射知识的探究。
1 心脏显像检测之一——CT
若依据辐射源及其相关类型对CT进行划分,CT扫描可简单划分为两类,其一为心脏扫描,其方法在于使用较为独特的X射线来将人体心脏制成三维图像,通过该图像来对人体心腔、心肌、心包、瓣膜以及冠状动脉的状况进行观察。举例而言,当检查冠状动脉钙化时,由X射线制成的三维图像能够准确地显示出血管壁的钙化斑点,继而对患者病情进行如实判断并对症下药[1]。
其二为CT血管造影,这种检查方法又被称为“胸痛三联征扫描”,其目的在于对患者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以及冠状动脉搭桥进行观测,当人体出现手臂、胸口部位的疼痛时,通过注入造影剂便可实现心脏血管的显影,从而达成观察血管“运行”状况的目的。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与显像器械配套的是快速拍摄照片的扫描仪,在拍摄后,计算机会将数秒内拍摄的图像整合为一组详细的三维图像,最终帮助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科学诊疗。
2 心脏显像检测之二——SPECT与PET
SPECT与PET同属于核灌注扫描,在进行该类型的扫描时,检测方会使用一类可以追踪的核素显像药物,将这种药物注入患者血管内后,药物便会随着血液的流动涌至心脏内,进而达成对心肌的活力、血流灌注以及代谢活动进行观察的目的。当药物进入心脏后,检测方会通过体外探测设备对人体内核素显像物质所产生的放射性粒子进行捕捉,经多角度采集与图像整合,包罗了心肌及其内部、周边血管的血液流动成像会随之到手。在目前的医学临床领域,最常用的成像方法为磁共振心肌灌注[2]。
3 检查中的辐射量探究
辐射并非单纯来自于各类医学器械,人在日常生活中同样会受到自然中的辐射,据相关权威部门研究,一位正常人每年会从自然中获取3mSv的辐射量,而一次冠状动脉钙化扫描便会产生1mSv的辐射量,CT血管造影会产生2-6mSv的辐射量,核灌注扫描等类型的核医学检查则会产生4-9mSv的辐射量。人体在自然中获取的辐射处于人体可承受的范围,人体几乎不会因此而受到危害,而超出3mSv范围的辐射量由于仅为短时间内承受,因此人体也并不会因此而发生短期内的病变,只是癌症风险会随之提高,然而该几率几乎以百万为单位,因此几可忽略不计。据专家研究,由辐射引发的癌症一般在数十年后方才会显现,其期限多在45年-70年间,因此不等癌症症状显现,“老年人”往往便会面临其余几种疾病的困扰。
由此可见,在生活中进行心肌代谢显像检查的过程中无需“担惊受怕”,但也需尽量避免非必要的辐射,在实际接受检查前,至少要先搞清楚做该项检查的目的、是否存在辐射量较小的替代检查项目、检查结果对后续治疗方案是否有影响等问题,医生的意见固然要尊重,但自身也需“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做出保证。
参考文献
[1]闫蕊,宋建波,郭敏, 等.18F-FDG PET/CT显像与心脏磁共振成像对Beagle犬局部辐射后心脏损伤的诊断[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20,40(1):27-31.
[2]魏红星,马圆圆,段绍峰, 等.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心肌代谢显像定量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心肌重构程度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5,(3):23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