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输血治疗原则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20期   作者:林国连 韩日成通讯作者 刘海容 詹奕荣 许琳
[导读] 在患者治疗疾病过程中,由于治疗需求,会进行输血。
        林国连  韩日成通讯作者  刘海容 詹奕荣 许琳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输血科 广东湛江524045
        摘要:在患者治疗疾病过程中,由于治疗需求,会进行输血。当前,人们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对输血治疗过程的安全性提高了重视程度。因此,非常有必要普及下正确的输血治疗知识,加临床输血管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此,下文分析了正确运用输血治疗原则,并规范了输血流程。
        关键词:输血治疗;运用方法;临床管理

        在治疗各种急慢性失血过程中,输血作为其中主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治疗部分血液系统疾病。为保证治疗效果,需要正确地使用输血治疗方法,才可以保证患者可以早日康复。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提高了对健康的重视度,而由于输血不当发生传染病的机率也在不断增加,所以,非常有必要提高对输血的认识,加强临床输血管理,正确运用输血治疗原则,保证患者身体可以早日恢复健康,避免发生输血感染。
一、正确运用输血治疗原则
(一)采用其他方式替代输血
        当前,人们对输血传染病以及产生的输血副作用提高了关注,所以,临床采用输血治疗时需要提高警惕,建议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如果可以用其他方式替代的,不要输血。可以利用血液替代品,减少使用血液制品。例如,如果患者需要使用新鲜冰冻血浆时,可以使用代血浆、白蛋白等代替;如果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冷沉淀和新鲜冰冻血浆时,可以使用凝血因子、凝血酶元复合物等代替。
        输血治疗重要原则就是尽量不要输血,通过其他方式替代,至于输血量的把握,如果是急性失血、手术患者,需要保持患者的血红蛋白(Hb)处于90g/L;而慢性失血患者,该血红蛋白指标可以保持在60g/L,这是较为安全的范围。具体采用各种方式,则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治疗标准。需要注意的是,比如血小板、粒细胞等血液制品,其在人体内半衰期非常短,如果一次性输入过多,不仅影响治疗效果,同时还会造成浪费的情况。比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疲患者,建议每天输注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最为合适,过频或者间隔天数多,都不利于治疗效果[1]。
(二)针对血液成分进行补给
        对于输血治疗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为缺什么补什么,这足以体现了现代输血的发展。这一应用原则,对医护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需要准确判断患者病情,输入哪种血液可以准确的向患者提供血液成分补给,采用输血治疗可以达到什么成果。另一方面,需要明确对应患者使用的成分血,主要就是结合患者细胞成分、凝血因子实际情况进行对应的补充。当前,在纠正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方面已经非常成熟,可以正确的进行补给,但在血小板水平、血浆蛋白水平、凝血因子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其中部分患者凝血功能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就实施手术,造成患者出现大出血的情况。
(三)尽量使用成分血液制品
        合理用血强调的就是使用成分血液制品进行输血。主要是因为该输血方式不会产生过多的输血副作用,使用成分血液制品疗效高且输血传染病发病率低,可以实现一血多用的作用。当前,主要的成分制品有:冷沉淀、洗涤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悬浮红细胞、机采粒细胞、各种单一性凝血因子等。正常情况下,失血量在2000mL以内是不需要输全血的[2]。


(四)条件允许下尽量使用自体血
        自体输血主要有三种输血形式,其中涉及到了稀释性自体输血、预存式自体输血、回收式自体输血。
        1、目前,医院主要应用预存式自体输血方式,采集患者血液并进行合理保存,时间控制在手术前3到4周,或者疾病缓解期内。此种方式并不需要使用特殊设备,输血科只要在患者身体情况允许下,便可以进行血液采集;
        2、而稀释性自体输血方式,主要是运用到手术中出血步骤开始前,将抽取的患者自身血进行保存备用,与此同时,需要输入胶体液、等渗晶体液对患者进行补血,保证血液稀释度在规范范围内,减少患者手术中血液成分的丢失。而后, 将抽取的患者自身血进行回输,此操作主要由麻醉科负责;
        3、回收式自体输血方式,主要利用的是血液回收装置,回收患者体腔积血、手术中失血、术后引流血液,而后经过滤过、洗涤等环节的处理,再向患者输回,同样也是由麻醉科负责。
(五)准确控制输血指征
        作为临床医师,需要认真对待输血指征的把控,需要全面考虑到几方面的情况。1、想要通过输血达到何种效果,解决患者何种情况;2、具体使用哪种血液制品;3、如果进行输血,利弊如何;4、想要达到纠正患者异常情况,需要的输血量是多少,再次输血时间是多久。
        对于输血指征的明确,需要结合患者临床实际表现以及血液学检测指标等情况进行确定。相比于外科患者,内科病人所需的血小板、血红蛋白、凝血因子等要更低些。当内科患者的血红蛋白数值在60-90g/L之间时,输与不输都可以,如果低于该范围则需要输血;而对于外科患者而言,血红蛋白数值低于90-120g/L时应该考虑输血。
二、输血流程
(一)一般患者用血
1.当班护士协助医师向病人解释,做好输血前各项检查工作;
2.在进行输血前,需要两名医护人员拿着简历与病人床边核对“九项”后,才可以输血。并调整到10到15滴/分,同时将输血注意事项向病人、家属讲请;
3.等待约10分钟左右,结合患者病情再次调整滴数;
4.医护人员需要时刻观察患者输血情况,观察其病情是否出现变化,如果发现特殊情况变化,要第一时间报告值班医师处理,做好各项记录;
5.当患者输血完毕后,护士需要再次进行检查,并将血袋放到医用双层黄色污物袋内,按照具体情况填写《护理记录单》,其中需要将患者血输完时间、输血反应情况、有无不适现象等情况反应出来,并在《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上签名;
6.护士需要将贮存血袋的污物袋以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送到血库中,并进行核对、签名;
7.患者使用过的血袋进行封存1天,如果患者没有发生输血异常,需要焚化处理。
(二)急诊病人用血
        护士需要电话通知血库人员到病房与当班护士一起核对后采集血交叉标本。完成交叉配血后,血库人员将配血报告单送到病区,核对无误后,与一般病人输血流程一样进行。但需要完成抢救后要补办相关手续。
结语:
        总之,为保证患者早日康复,需要正确运用输血治疗原则,规范输血流程, 降低输血传染病,提高临床输血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杨. 大量输血指导方案[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9, 26(08):20-22.
[2]袁丁. 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分析[J]. 心理医生, 2019, 025(004):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