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期   作者:严香兰
[导读]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现代教育的目标,美育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在学校教育中,也深刻落实了素质教育的政策,开设美术音乐等美育课程。在这样的一个关注点下,本文对小学生美术课堂上的行为进行了观察汇总,整理出了一些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问题行为,并针对这些行为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再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能够发挥一些积极的作用。

严香兰     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六小学校  吉林  吉化  132021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现代教育的目标,美育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在学校教育中,也深刻落实了素质教育的政策,开设美术音乐等美育课程。在这样的一个关注点下,本文对小学生美术课堂上的行为进行了观察汇总,整理出了一些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问题行为,并针对这些行为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再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能够发挥一些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美术;课堂行为;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129-01

        引言
        小学生美术课堂学习行为的养成关系到其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当着重关注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行为表现,发现学生在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
        一、关注美育的重要地位
        201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也强调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美育作为其中一部分,对将来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因此,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线工作者,要时刻学习最新的教育指导性文件,领会前沿的教育思想,并将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付诸实践,善于观察美术课堂上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对不好的习惯要批评教育,还要发展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能够获得愉悦且高效的发展。
        二、小学美术课堂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
        1.纪律性差
        小学生受到心智发展不成熟的影响,在对待美术等非正科的学习时,很容易放松对自己行为的管理。在课堂上表现为嘻嘻哈哈,容易相互交谈打闹,不能在一段时间里连续的坐在椅子上,边画边哼哼,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不认真听,不让去拿彩笔的时候往往会偷偷拿,小动作不断。老师让安静不要打扰其他同学创作总有个别的学生不听批评,依旧我行我素。
        2.学习态度散漫
        小学生在上美术课之前往往不会自觉主动地收拾准备好美术课需要用到的一些工具,他们有学习的积极性,但却没有想要认真学习的态度,他们只是把美术课当做成与数学语文等学科相对应的可以玩的学习科目,他们来上课的目的就是为了缓解学习的疲惫,通过新鲜有趣的美术课,体会到自由放松的愉悦感。老师上课时让他们画一些画时,他们态度散漫不认真,画出来的作品质量也是良莠不齐,课堂之内不能完成绘画的同学常常也不能自觉在课后补上,而是需要老师再三催促之下才能勉强将作业交上来,以这样完成作业的态度,作业还质量可想而知,那对于老师留的课下自由练习的作业,也就很自然地被学生抛之脑后了。



        3.缺乏创新性
        “照着画”是学生们在学习绘画时的首要观念,老师给出一个绘画任务,如果没有可做参考的作品,那学生们就会不停地催促老师,让老师先画一个,要不然不知道该怎么画。对于他们生活中认识过得事物,他们缺乏勇气用自己的方式通过绘画描述出来。在有参考作品或教师讲解过该如何去绘画时,往往交上来的作品相似度很高,缺乏个性化的表现。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课堂行为习惯的建议
        1.养成“不迟到,准备好”的自我管理意识
        自我管理意识是指受教育者能够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自己的行为和思想都进行调节控制,为实现自身的目标而服务,这也是小学生学习如何自立和融入社会环境的基础。对于低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自我行为约束力的培养上。规定在上课之前提前五分钟由班委组织学生排队进入美术室,期间要遵守纪律,不乱跑,不大声叫嚷,还有就是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不迟到而且能在上课之前能全部坐在各自的位置上。每堂课下课之前老师要介绍一下下节课会用到的工具,让学生有时间在下次上课之前准备好,这不但可以提高上课的效率,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养成“我学会,我练习”的学习习惯
        学习绘画有利于学生右脑的发育,像是语文数学这些学科的学习会使左脑负担过重,而美术课一边缓解了学习压力,同时也给右脑的发育提供了机会。在美术课堂上让学生学会的不是具体的苹果该怎么画,要涂什么颜色,而是一种审美。培养他们多多观察身边的美景和事物,体验发生在身边的触手可得的幸福感。那通过艾宾浩森的遗忘规律可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组织及时有效的复习,才能让学生在课上学会的东西保持的更为长久。教师要给学生留一些课后的练习,通过一对一的有效点评,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美术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清楚了解自己的优点,并在已掌握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
        3.养成“我创作,我快乐”的积极态度
        人天生就有创造性,只不过由于后天的束缚,成人的想象力远不如儿童。在新课改的强调下,要求教师要做到树立和学生的平等观念,营造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求知欲保驾护航。首先老师要做到的就是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之中放松心情,有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其次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不一样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引导他们的个性发展成为自己的特长;最后教师及时的鼓励是学生进步的直接动力,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有效的进行表扬和指导,虽然增了教师的工作强度,但这对学生发展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在学生一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在美术课堂上规范学生的行为,不但可以保障课堂的顺利实施,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一些优秀得到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因此,关注学生的美术课堂是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应该做到的。
参考文献
[1]闫欣茹.关于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行为习惯养成问题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9(19):144.
[2]王长红.浅谈小学美术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探究[J].考试周刊,2018(A2):177.
[3]王业康.浅谈小学低学段美术课堂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8(07):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