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导学案设计思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期   作者:刘斌
[导读] 导学案教学法是目前教学中应用比较多的教学方法,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应用导学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导学案是近年来国内兴起的一种备课方法和教学程序,在包括小学数学在内的各年级和学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利用导学案教学,不仅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

刘斌    湖北省恩施市逸夫小学  445000
【摘要】导学案教学法是目前教学中应用比较多的教学方法,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应用导学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导学案是近年来国内兴起的一种备课方法和教学程序,在包括小学数学在内的各年级和学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利用导学案教学,不仅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能够使师生明确每节课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设计原则;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139-0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设计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的主要原则
        1.趣味性原则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进行数学导学案设计的时候,就需要重视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先对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避免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带来的影响,从小学生的思想意识着手进行创新,让小学生能用更合适自身发展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毕竟小学生活泼好动,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数学知识,他们不一定能够完全听进去,倒不如用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引入数学知识,小学生也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2.缜密性原则
        从数学学科的性质上来看,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严谨的学科,因此,就需要学生具有强大的逻辑思维,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所以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也要遵循缜密性的原则,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概念模糊、逻辑混乱等问题,并给予科学的指导,进而逐步使学生养成严谨和缜密的思维习惯。
        3.实践性原则
        数学本就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但同时难度相较其他学科来说会大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数学导学案设计的时候,能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相结合。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经学过的知识入手,让小学生能通过实践来获取新的知识,这也能帮助小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数学学习思维方式,数学知识也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可以通过联系和实践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夯实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之后,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二、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的主要思路
        1、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问题是导学案导学功能的重要载体,精心合理的问题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有效开展探究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设计的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开放性,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如在学习“连加连减应用题”时,在自主探索环节中,设计“购物”的情景:元元和妈妈一起去逛商场,元元看上了一双价格为45元的鞋子,妈妈看上了一顶价格为50元的帽子,开好发票后,到柜台付款,妈妈的钱包里共有300元,想一想,妈妈会怎样付款呢?通过设计与生活情境相关的、开放性的问题,不仅能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还能避免诸如“付款后妈妈还剩下多少钱”等传统的固定式问题对学生思维的禁锢,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其次,问题的设计应有一定的层次性。通过逐步加深的层次性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认知问题,掌握知识,使学生明白只有详细地了解课本知识,并加以思考,才能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如在学习“年、月、日”时,在“记住各月天数”的环节中,设计提示方法:(1)仔细看课本中介绍记各月天数的方法;(2)自己想一想有什么好方法或在网上查记住各月天数的方法;(3)看一看老师的方法:只记四个小月(4、6、9、11月);七个大月,七前单数七的方法;(4)记生日:英英的生日是四月最后一天,她的生日是4月( )日?方方的生日是9月1日的前一天,他的生日是8月( )日?通过问题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查资料等手段进行记忆,不仅可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在学习过程中还可锻炼学生的阅读、记忆、总结、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营造开放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不断对教学理念、教学环境进行改善,转变传统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教学主导,学生依赖教师的讲解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断更新及创新课堂教学理念,营造积极浓郁及民主新颖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课堂教学中展开相应的思考及探究。如在进行《统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通过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氛围,促进教学氛围的改变,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在课后统计学校一共有几个年级、多少个教室、多少名老师。在教师提出要求后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其中进行亲力亲为的探究、调研及统计,最终将小组统计的结果呈现在课堂上,对比每组统计的数据存在的差异及差异出现的原因。在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及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掌握统计的概念及意义,提高学生对知识点学习的能力及水平,促进学生们数学实践能力的发展。
        3、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探究,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在运用导学案时,由于一般会使用固有的模板,如在内容设计中,主要有预习题、探究题、巩固题、拓展题及检测题。由于题目较多,加之小学生好动爱玩,容易使学生在使用导学案时出现急于做题、浅尝辄止的现象,缺乏深入的思考,难以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使导学案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问题,理解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如例题为“篮子里有18个苹果,桌子上有3个盘子,把苹果平均放在盘子中该怎样放”,在学生完成这一问题后,进一步出示例题“篮子里有18个苹果,妈妈又买来了6个,平均放在6个盘子中应该怎样放”、“篮子里有18个苹果,大家吃掉了9个,剩余的3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让学生比较出示的例题与原题的区别,引导学生对“加”、“减”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总数”、“剩余”等概念。
        导学案着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体现了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理念,对于指导学生预习、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但其也存在着预设过多、课堂环节多等不足。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注意把握一定的策略,避免导学案运用中的误区,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三、导学案设计与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学生在完成导学案时,每个学生必须先独立认真看教材,看懂例题,看懂本堂所学知识点。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3.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4.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总之,新课改和高效课堂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用审慎的眼光关注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并努力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中,依然沿用以往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不仅脱离了实际生活,而且这种枯燥、烦闷的教学手段也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抵触甚至厌烦的情绪,不利于教学的有序开展以及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笔者多年研究认为,实施学案导学,可以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将教师的主导性和课堂的开放性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高发祥,李飞.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38-39.
[2]谢吟.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路径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19(12):17.
[3]郭芳,王艳云.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9(34):106+109.
[4]钱丹.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导学案设计[J].休闲,2018(12):1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