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新思维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期   作者:李成秀
[导读] 怎样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作出认真理性的思考,而改变作文的程式化写作现象?怎样改变学生投机取巧的写作思维惰性,改变被动接受语文知识的局面,而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其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自己在指导思想上首先必须转轨变型,这是作文创新教育的前提,其次要善选启发创新思维的良好契机。

李成秀    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外国语实验学校
【摘要】怎样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作出认真理性的思考,而改变作文的程式化写作现象?怎样改变学生投机取巧的写作思维惰性,改变被动接受语文知识的局面,而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其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自己在指导思想上首先必须转轨变型,这是作文创新教育的前提,其次要善选启发创新思维的良好契机。
【关键词】创新思维;初中教学;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190-02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社会发展对初中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作为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语文教育方面尤为突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很多中学生一提到“作文”二字,往往望而生畏,面对所给出的题目无从下手、无话可说,冥思苦想最后勉强成文。面对这一现象,在写作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创新精神、注重展现个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创新思维与写作教学的关系
        思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性反应,借助言语来实现,是在人脑中进行的,它的结果呈现形式、表达和交流是借助以语言材料为基础的言语活动实现的。写作是用书面语言来抒发作者情感、表达所见所感的思维过程。作者头脑中的灵感经过分析加工整理,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就是写作的过程。所以写作过程离不开思维的运转。
        二、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不注重写作思维训练,而是简单讲授应试技巧
        在中学语文考试中,作文在试卷上的占比高达60%,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行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是为了应试的需要,为作文而作文,把写作看成是敲门砖,一种升学的工具。写作本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抒发,生活中点滴灵感的记录。但在应试的背景下,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在写作教学中,很多教师注重讲作文的应试技巧,从选材、立意到文章的谋篇布局,对学生有严格的规定,甚至每一种文体的写作,也给出了特定的写作模板,这是传统写作教学的误区。它没有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没有自己的创新,不敢“求异”,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思维训练,一味讲求应试方法,这是学生写作缺乏创新的重要原因。
        (二)命题存在随意性,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
        本着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原则,现在的初中作文训练以命题作文为主。而命题的随意性,也是现阶段作文教学出现的问题。一个好的作文题目,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贴近社会生活,积极向上,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教师在命题时要有计划性,即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训练效果。同时命题要有启发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尽量做到具体、新颖、准确。
        三、写作教学中运用创新思维的宏观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使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提升和发展。文章不是字词的随意堆砌,它有词与词、句与句的内在逻辑,是一种思维的创造活动。每一个文字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内涵和意义。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找到学生作文创新的兴趣点。在写作时,学生要围绕兴趣展开,激活和利用创造性思维,调动起写作的欲望,达到“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的目的,这样才能写出一篇感情真挚、内容丰富的佳作。



        (二)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写作是为了表达和交流。作文教学不要限制学生对文体和叙述方法的选择,要鼓励他们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最能表露自己真实情感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写作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具体来说应加强以下几方面。
        1.学生自行选择作文题目
        写作教学要尽量放宽对学生的要求。写作就是要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让学生的个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能写多少就写多少,不要对学生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即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杂乱无章,词不达意,也要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大胆创作。在写作训练时,可以从记日记开始,逐步过渡到不限文体、不限字数的自由创作。当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时,那自然就会乐于表达。
        2.在生活中捕捉写作材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素材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细心观察自然,留心周围事物,热爱生活、投入生活、体验生活,这是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体味生活,感悟人生,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从生活中获取写作材料。
        四、写作教学中运用创新思维的微观策略
        (一)逆向思维使作文同中求新
        逆向思维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反向思维,即有意识地脱离习惯性的顺向思维,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在写作教学时,提倡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问题,可以突破现有思维的束缚。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以顺向思维为起点,对事物的某种现象或结论进行反向思考分析,得出新颖独特的理解。这种方法利用人们普遍的逆反心理,给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予以新的视野。任何事物的矛盾对立和外在的人为界定,都是学生利用逆向思维进行写作的依据。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巧妙利用逆向思维,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反弹琵琶”、打破既定的思维程序,反向来思考问题。逆向思维用于作文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重视联想与想象力的训练
        联想可以由眼前所见的“此物”联想到不在眼前的“彼物”,甚至想到更廣泛的事物,构成新的意象群,形成新的认识。它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在联想时,可以跨越历史,直通未来,可以走遍世界,走访宇宙的每一个角落。想象是根据现实而虚幻出没有的新事物,它是创新的翅膀,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基础。在写作教学时,教师要有意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在获取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原型的启发,大胆联想,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让思维能够天马行空、自由思考。
        (三)注重个性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
        写作的目的是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表达。在写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就是让学生自己决定写作的内容,想自己所想,写自己想写,说自己所说。用最擅长的语言词汇和写作风格来流畅、通顺、明了地表情达意。不对别人的文章进行大量的模仿,不对所谓的“满分作文”进行生搬硬套,不说套话、假话、空话,不捏造事实来博取阅卷者的同情。写作最重要的是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只有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所以学生在写作时要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事物。
        总之,作文的创新需要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个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将创新思维引入作文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迸发创新的火花,产生优秀的佳作新人。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断地创新,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于礼.高师写作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代写初中语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