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期   作者:曾密祥
[导读] 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德才兼备的综合人才。因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强化德育渗透,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实现知识、情感的和谐发展,落实三维目标。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做出探讨,以期促进

曾密祥    四川省隆市中心街小学  642150
【摘要】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德才兼备的综合人才。因而对于数学教师来说,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强化德育渗透,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实现知识、情感的和谐发展,落实三维目标。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做出探讨,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想品德教育;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185-01

        教育的价值属性使得德育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它无关学科,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科目,理所当然肩负着德育教育的重要责任。将小学数学教学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对于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利用数据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很多人认为,数学不具备得天独厚的人文性和艺术性,缺乏感性体验,以理性的思维活动为主,因而不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其实不然,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力量,看似僵硬苍白的数字实则是文化的沉淀,闪耀着的情感的光辉。只要教师对这些素材精心处理,就能使它们成为情感的载体,深化数学的德育功效,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转化为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一课时,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教师出示了这样一组数据:截止到2001年,希望工程在十二年中共接收海内外捐款200000000元人民币,援建了8300多所希望小学,资助2300000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这样既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了这些大数,又渗透了“奉献爱心,贵在参与”的教育思想;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出示“2019年8月8日,有150900多观众在现场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由此可见,数学教学处处蕴含着德育教育的契机,只要教师用心挖掘,精心设计,德育教育会随着知识的传授渗透到学生的记忆里,并逐渐内化为指导他们自身行为的内驱力,充分发挥数学教材的育人功效。
        数字是构成数学体系的基本单位,数字学习是数学教学的首要环节,人们学习数学首先是从识数开始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数的学习有很多,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属于数的学习范围。每一个数字不仅是数量的记号,更是传递数学感情的精灵。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识读、计算这些数字时,要深入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强化德育渗透,凸显数学的德育功能。



        二、借助生活问题培养良好品德
        数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缩影,因而借助生活进行德育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合理安排》一课为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安排事情更合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沏茶”是学生生活中喜闻乐见的现象,富有生活气息,是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提高效率”品德教育的典型素材。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结合生活实际对“沏茶”问题展开探究。学生以教材为主题、以探究为手段、以生活为导向,开始动手操作。在“汇报交流”环节,教师将学生的方案进行汇总,得出以下两种。方案一:洗水浒(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  共需要1+2+1+8+1+1=14(分钟)
        方案二:洗水浒(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共需要1+1+8+1=11(分钟)
        找茶叶(1分钟)
        茶杯(2分钟)
        经过对比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出,同一件事情采取不同的做法可以省出很多时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渗透品德教育。
        三、运用动手操作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贯穿在课堂教学的主线索。因此,德育教育应该渗透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白“实践出真理”的道理,从而养成勤于实践、勇于实践的良好品德。此外,动手操作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这是对学生进行合作教育的重要时机,这就需要教师多为学生搭建动手操作的机会和平台,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时,在很多学生的潜意识里认为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必定是锐角三角形。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动手探究,通过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观察、测量,让学生最终明白仅凭一个锐角是难以确定三角形的形状的,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同时,还收到润德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德育教育应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这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数学教学实践的需要。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使德育之花盛开在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浅析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策略[J].刘凤玲.中国校外教育.2018(14).
[2]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点点滴滴[J].焦辉全.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