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育与创造思维的教学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期   作者:陈磊
[导读]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美术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保证学生美术作品的独特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成为当前初中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目标。创造思维的形成对初中学生的想象力的提高、思维的发散以及学习美术的兴趣有着较大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初中美术教育与创造思维融合的教学模式成为提高学生美术创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以美术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

陈磊   汉滨区恒口镇河东九年制学校  725021
【摘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美术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保证学生美术作品的独特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成为当前初中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目标。创造思维的形成对初中学生的想象力的提高、思维的发散以及学习美术的兴趣有着较大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初中美术教育与创造思维融合的教学模式成为提高学生美术创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以美术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分析初中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和作用,浅谈初中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育;创造思维;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181-01

        1、美术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在初中的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之间形成互相影响的关系。为了满足当下教学目标,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的改革逐渐向创新思维教学的方向发展,在知识经济发展背景下为社会提供创新型人才,满足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改革背景下,素质教育的要求适中注重与人才的培养以及对人才创造思维能力培养的提升。为了保证教育发展方向与时代进步方向的一致性,美术教师应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以此保证美术教育的现代化教育发展步伐。对于美术课堂教学而言,美术课堂时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创造能力的艺术空间,因此对学生美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美术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为了加快美术课教育改革的进度,美术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完善,同时教师还需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保证美术教育拥有健全的完善的体系,实现全面的落实,从而培养出个性自由、思维开放、敢于创新的高素质综合型美术人才。
        2、初中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和作用
        2.1激发想象力、发散思维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学生的创造性。而想象则是学生进行艺术创造时最为基础的要求。想象力的丰富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艺术创作过程中拥有独特的自我观点,以此提高作品的代表性与特殊性。因此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表象的创造能力,以此实现新现象的形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之间两相互影响,在相辅相成的作用下,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降低教师美术课堂教学的难度。作为在创造性思维中,思维的发散性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散性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创作,其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灵感,从而使学生的美术作品具有更高的创造力。
        2.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在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表象是学生创作最为基础的一部分,为了增加学生表现的积累量,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对周边事物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艺术源于生活,却又更高于生活,在进行美术创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提高作品的高雅性,使美术作品具有更高的鉴赏价值。在当下初中美术教育课堂中,为了实现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为学生观察身边事物时提供正确的引导方式,通过观察事物所拥有的看法对自身的美术作品进行创作。


另外在感受事物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取舍与感受生活中的美,以此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为美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提供有力的支撑。
        2.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深入激发学生的潜力,在初中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绘画的乐趣,以此推动学生将美术学习作为兴趣来学习,从而放松自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绘画心情,进而创作出拥有自身独特想法与特点的美术作品。另外,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增加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保证学生在课堂中能真实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从而激发其美术学习的兴趣培,进一步培养学生美术创造能力有,实现素质教育的真实目标。
        3、初中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3.1创设教学情境
        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兴趣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热情。因此,为了保证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需要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保证课堂教学趣味性与多样性,以此提高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从而有效保证学生对美术知识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实现高效课堂教学。为了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拥有较高注意力与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情境的创设,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保证学生学习状态更加的集中与积极。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根据美术教学内容,借助多种教学工具,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提高教学氛围的愉悦性,同时,情境课堂的开展,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足的发挥空间,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激发想象力
        想象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创造的基础因素,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美术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对表象事物的想象,通过对事物的具体化,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另外,辅助型教学工具的适当应用,通过音乐、视频与图片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学生多方面的思考,推动表象想象的灵活性,保证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时,拥有较为广泛的美术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形成,打破思维模式受到限制的局面。
        4、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课程的改革登上日程,随着课程改革的脚步,美术教育的改革也随之出现。综上所述,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灵感是学生创作的重要核心,而灵感则来源与学生的创造思维。为了提高学生美术创作水平,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推动学生创造出具有自身特点与想法的美术作品。另外,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时,教师手段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实际绘画水平,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个体特点开展因材施教形式的教学,保证各个学生的创作水平都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姜月琴.初中美术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0(30):328.
[2]邓建兵,郎广燕.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4(02):32.
[3]戚娟.谈怎样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02):12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