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法”在初中德育中的价值及其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期   作者:曾火石
[导读] “故事法”是现代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一种常见的教育方法,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因而被教育者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初中德育教育工作面向的群体是初中学生,所以教师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有趣的“故事法”来完成德育教育工作,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本文从“故事法”在初中德育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并对“故事法”在初中德育中的具体应用加以探究,旨在为当代初中教师提供新的应用思路与方法。

曾火石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贵东中学  517157
【摘要】“故事法”是现代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一种常见的教育方法,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因而被教育者广泛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初中德育教育工作面向的群体是初中学生,所以教师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有趣的“故事法”来完成德育教育工作,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本文从“故事法”在初中德育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并对“故事法”在初中德育中的具体应用加以探究,旨在为当代初中教师提供新的应用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故事法”;初中德育;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180-01

        引言
        在我国当下的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面临着教育实效性较低的现实问题,这是由于部分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仍然以说教方式为主,教师注重对道德知识的传授,关注对学生行为的约束,而不注重学生对道德观念的认知培养,这种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有违学生身心发展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当代初中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调整德育教育的模式,更新德育教育的思想,基于以往的教育经验,运用如“故事法”之类的新型方法加强德育教育知识的渗透,通过引入实例来增强学生的理解,可以促进学生在道德意识方面的健康发展。
        一、“故事法”在初中德育中的价值
        “故事法”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教师在应用“故事法”之前,先要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已经进入青春期,内心的情绪较为敏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不善于亲近老师和家长,在学校中也听够了说教,所以开展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时,教师需要通过另一种方法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故事法”的主要特色在于吸引而并非强迫,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往往以教师的说教为主,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也是出于被动位置的,但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意识,如果教师在教育中的“压迫性”过强,那么学生的内心必然会产生反抗的情绪。在传统教育模式与实际情况的矛盾之中,教师通过“故事法”的应用,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标准,通过故事以及案例的讲述,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分析案例的本质,解读其中的德育元素,吸引学生关注到事件的本身。而学生在参与分析、参与思考的过程中,也会对自身的行为加以反省,从他物联系到自身的行为是人类的固有行为,所以“故事法”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在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可以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二、“故事法”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一)“讲故事”,共同讨论
        德育教育往往需要通过渗透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涵,而不是直接的说教,反而容易受到学生的排斥。在“讲故事”环节中,教师所讲的内容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形成联系,如此学生才能参与思考。如教师可以列举当下社会中发生的热点时事,“尹希事件”就是一个非常适用的德育教育素材。教师可先将主人公尹希的成长背景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先了解客观的事实。尹希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他在幼年时期就显示出异于常人的智力水平,并且在12岁就完成了小学到高中的学业,于是被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录取,成为中国科技大学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第二人。他热爱物理学,在中国科技大学中就读了五年,之后考上美国哈佛大学,年仅十七岁的尹希走进哈佛大学的校门,直到四年后,尹希以优异的成绩在哈佛大学毕业,哈佛大学认可尹希的能力,破格邀请尹希留校任教,尹希为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不惜更改国籍,留在美国发展。对于这件事情,社会中的讨论也各执一词,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讲完故事以后让学生对这件事情进行讨论,给学生自由表达见解的机会。
        (二)“议故事”,升华主题
        “故事法”的德育教育模式可以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寻找德育教育知识,并且灵活运用德育教育知识对事件作出客观的评判,以此不断完善自身的价值观。从“尹希事件”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个问题,就是“为个人发展而抛弃国家”的做法是否能够被理解。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和发展道路,但尹希所丢失的,是爱国之心。学生对于这件事的判断也分为了两种,有的学生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祖国的教育资源成就了他,但他却在功成名就之后效力于其他国家,是背叛祖国的行为;有的学生则认为,美国的科研环境确实非常好,尹希留在哈弗拥有更多的平台,这种选择无可厚非。在故事的议论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不同看法进行评价,而是用自己的观点来讨论这件事。教师列举了钱学森教授回国的故事,讲述了钱学森先生为支持祖国的导弹研发,历经千难万阻甚至是其他国家的谋杀,终于回到祖国,使其他国家十年的科研历程在我国以两年的时间完成。在教师表达观点之后,学生也认识到“祖国的兴盛大过于个人的利益”,这种“故事法”的德育教育模式,对学生的启示作用是非常深远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向的价值观。
        结束语
        在当代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应用“故事法”开展教育活动,可以加强对德育知识的渗透,消除学生对说教模式的抵触,给学生以自由讨论的空间。而“故事法”的应用,也让教师和学生的互动频率得以提升,师生之间可以根据事件案例来交流认知,教师也可以“就事论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小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问题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
[2]黄海英.绿色教育理念在初中德育管理中的实践研究[D].深圳大学,2018.
[3]陶芳铭.初中德育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浙江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