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训练方式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期   作者:钟春芳
[导读] 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数学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还可以从中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意识。因此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尤其重要,教师应当重视起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应用多元化的训练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以下就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训练方式进行分析讨论。

钟春芳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第一小学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数学这门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还可以从中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意识。因此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尤其重要,教师应当重视起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应用多元化的训练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以下就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训练方式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训练方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179-01

        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小学时期就应当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才能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只是一味的传输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还要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主动吸收和探究相关的数学知识,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要有针对性地结合课本知识内容以及学生性格特点来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操作来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还能够从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本当中大多数内容都属于概念性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难懂,教师如果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输出的话,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动手操作来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知识,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含义,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交流能力,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动手能力。因此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十分重要,教师应当优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才能保障学生全方位发展。
        二、培养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现状
        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之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有了一个大更新,更多新型的教学方法纷纷涌现出来,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福音,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仍旧有部分课堂存在教学效率、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的问题。在大部分的小学数学动手操作练习当中,大多数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在讲台下进行模仿,学生处在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当中,使学生的自我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形成遭遇了阻碍。另外教师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其根本,整堂课一大半的时间都用于开展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分不清主次,从而影响了教学效率。教师没有办法做到统筹全局、控制教学进程,没有办法为学生制定一个相关的学习计划和方向,也就导致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及目标,因此很有可能会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出现秩序混乱的情况,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训练方式
        1、构建情境,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教师不应当只针对于基础的知识点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而是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知识中所蕴含的含义,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来创设教学情境,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由此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认识。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从具象思维改变成为抽象思维,再从中形成相应的概念能力。
        比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将较为流行的益智游戏俄罗斯方块导入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进行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当中每个方块都经过了什么样的运动,让学生能够对图形的平移以及旋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这之后教师给学生一块顺序错乱的三角板,提问学生在平移和旋转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让学生能够通过旋转和平移来将三角板进行复原。以此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良好的操作情境,不仅利用游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从中调动了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在旁进行指导,并且在指导过后让学生在组内分享自己的动手操作成果,从而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还能够加强学生对于知识概念的认识以及了解。
        2、课外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需要课内课外相结合,在课堂进行训练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内也能积极的开展实践活动。数学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加强数学概念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并且锻炼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例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这一章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制作圆锥以及圆柱的模型,在制作之后对制作出来的圆柱以及圆柱进行高度、底面半径等数据的测量,从而自助计算出圆柱以及圆锥模型的体积。在上课时教师让学生进行互相检查,来验证一下对方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制作,自己测量,自己得出结果来收获喜悦以及自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并且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书本中的知识,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势在必行,教师应当重视起来,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计划进行设计和规划,才能够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对动手操作的兴趣。要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轨,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领悟数学,运用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并且能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够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淑慧.小学数学动手操作能力训练方法研究[J].科学咨询,2019,(37):158.
[2]王雪涛,王丽丽.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几点措施[J].考试周刊,2019,(39):88.
[3]吕莉.浅析小学教学动手操作能力训练方式[J].新课程•小学,2016,(2):150.
[4]王燕.在情景教学中坚持手脑并用,促进手脑发展[J].考试周刊,2014,(83):78-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