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肖小兵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0月2期   作者:肖小兵
[导读] 教学要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学中针对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特点,讲课要深入浅出,语言要通俗易懂,多鼓励,少批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喜欢数学的愿望。注重师生情感交流,使课堂气氛融洽,让学生喜欢学数学。

肖小兵    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石盘小学  641423
【摘要】教学要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学中针对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特点,讲课要深入浅出,语言要通俗易懂,多鼓励,少批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喜欢数学的愿望。注重师生情感交流,使课堂气氛融洽,让学生喜欢学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高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0-213-01

        不管是推进素质教育,还是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其最终目的都是要最大化的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体现出教育的本质和重要价值。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响应教育改革号召,遵循教育发展的趋势,将提高教学效果,培育优秀人才作为重要责任,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最大化收获良好教学成果。小學数学教师既要与时俱进,不断引入新思想与新方法,又要学会对教育教学经验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教学效果。
        1.合理布置预习,提高课前预习效果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课前预习效果会对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带来非常明显的影响。对于课前预习活动进行恰当安排,保证预习有效性,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预习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同时考验学生独立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有效方法,需要得到数学教师的高度关注,避免课前预习流于形式,为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学习打下基础,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合理设置预习任务给学生指明预习的方向,让预习活动收获明显实效。而教师设置的预习任务必须贴近主题,具备趣味性,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探究,而不是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安排趣味性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生活当中找到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材料,然后对这些材料的形状进行认真的观察,最后思考这些图形的共同点,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要归纳。这样的预习任务,既考察了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能够为课上的教学提供巨大的帮助,从中也体现出了课前预习的重要作用。
        2.优化提问方法,提高数学思考效果
        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选取恰当的提问方法对于引导学生数学思考和探究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索活动指明方向,更能够让学生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收获经验和知识技巧。但是通过对目前的提问教学法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却发现数学课堂上的提问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对整个提问环节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考量,缺少对关键问题的挖掘,导致提问停留在表面层次,难以发展学生思维和提高学习效果。另外,教师的提问还存在缺乏启发性的特点,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导致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当时在认识到了目前提问教学法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后,就需要对过去的提问方法进行改进,保障学生数学思考与探究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圆环面积求解方法时,教师可以先用启发性的提问方法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请同学认真观察圆环模具,思考一下圆环和我们以往看到的圆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相同之处?你们可以发现他们在面积上的关系吗?你认为要求解出圆环的面积需要得到哪些数据?在这样的启发性提问当中,学生会迅速找到思考方向,并给学生投入接下来的自主学习活动打下坚实基础。这样的提问方法还可以诱发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顾思考,能够实现新旧知识的整合,便于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3.重视小组合作,提高数学探究效果
        小组合作教学策略是缩减学生差异性的重要方法,在如今的课程改革当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在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方面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在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当中,学生间的差异体现的尤为显著,其原因在于数学学科有着极强的逻辑性,而在班中部分学生逻辑思维好,能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应用方法上轻松完成,也有部分学生逻辑思维与理解能力较差,无法在习得数学理论之后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这种情况的存在会导致数学教师在教学安排上遇到极大的困境,假如教学内容过浅的话,就不能够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拓展机会。但是假如教学内容难度过大的话,又会让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出现学习困难。解决这一难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利用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与取长补短来缩小学生的差异,推动学生群体的共同进步。
        4.科学设计作业,提高数学解题效果
        合理设计数学作业是拓展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和锻炼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主要是因为作业能够有效巩固学生课上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理论的应用意识,让学生有更好的机会进行知识与技能的练习。科学设计作业的方式,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能够增加数学练习的丰富性,也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当中锻炼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充分满足学生的成长要求。
        5.改进教学评价,提升数学反思效果
        教学评价在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方面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主要是因为教学评价可以助力教师和学生的反思,让学生了解自身在学习过程当中的成长进步和不足,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查漏补缺的良好学习习惯;让教师了解教学活动安排的效果,评估教学方法的应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并通过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找到改进教学方案的突破口。所以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评价这一环节,并在数学教学结束之后留出一定时间专门用于教学评价。一是学生自我评价,也就是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在和其他同学的交流对比当中,在对自己学习行为的反思当中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二是学生互相评价,可以是同桌之间彼此评价,也可以是在学习小组当中各个组员互相点评,让学生看到彼此的优势和不足,不用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三是教师总结评价,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表现和学习成果,又要评估自身的教学行为,推动师生共同进步。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教师要更新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知识的学习,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华.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6(08):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